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热力学计算表明,H2,N2的过量有助于提高TiN的产率,但能耗也相应增加。为此考察了温度,流量,TiCl4携带量,混合方式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量增加,温度升高,TiCl4携带量增加,混合愈好,则产物粒径愈小。在此基础上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了粒径为123-284nm的TiN超细颗粒  相似文献   
2.
以制备晶形、粒度、轴比等满足高性能磁粉要求的铁黄为目标,研究了碱法超细α-FeOOH合成的工艺配方和工艺条件对粒子性能的影响,包括碱比、气量、转速、Fe(OH)_2结晶条件、熟化时间等工艺参数的影响规律。重复稳定地制备出三类超微粒α-FeOOH粒子,其粒度分别为0.18、0.28、0.39μm,分布均匀,无枝叉。  相似文献   
3.
利用TiCl4+O2体系,在高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淀积反应器中合成了纯度高、粒度细的TiO2粒子。考察了工艺条件对TiO2粒子物性的影响;探讨了TiO2粒子晶型控制的方法,金红石型质量分数可通过工艺条件控制;探讨了TiO2粒子晶型控制的方法。金红石型质量分数可通过工艺条件控制,减少TiO2单体浓度可提高金红石型质量分数;也可通过在原料TiCl4中添加AlCl3等晶型转化剂,使可转化为单一金红石型Ti  相似文献   
4.
利用流态化化学气相淀积(CVD)制备Al_2O_3-SnO_2复合粒子。探讨了SnO_2在Al_2O_3超细颗粒上的包敷状态,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物进料浓度比、反应时间等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nO_2在复合粒子团聚体体相中呈均匀分布,形成Al_2O_3-SnO_2复合粒子,SnO_2均匀淀积在Al_2O_3超细颗粒原生粒子表面,流态化CVD包敷效果优于非流化过程;随反应时间的延长,产物中SnO_2含量线性递增;而当反应温度高于300℃,反应物H_2O和SnCl_4配比大于4:1时,SnO_2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微乳液反应法制备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均匀制得的微晶的粒径大小约为2~4um,均匀微晶的结晶性好,纯度高。用均匀设计方法优化条件,制备的均匀的微晶平均粒径大小为2.09um,实验结果达到预测结果要求。结论:用微乳液反应法能获得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  相似文献   
6.
微乳液反应法制备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腊蕾  邹豪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11):1082-1084
目的:应用微乳液反应法制备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并评价其质量。方法:利用磺胺嘧啶钠微乳和硝酸银微乳混合后反应的方法,制备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和大小,以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差热分析等手段检测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各种理化特性。结果: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的粒径大小约为2~4μm,均匀微晶的结晶性好,纯度高。体外抑菌实验表明该品比市售磺胺嘧啶银具有更好的抑菌效果。结论:用微乳液反应法能获得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冲击摩擦超细气流粉碎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针对中药材粉碎特性 ,提出一种“中药材冲击摩擦超细气流粉碎”方法 ,该方法可有效解决现有中药材超细粉碎方法中关于超细粉碎效率的问题 ,特别是现有气流粉碎装置对不同物性的中药材粉碎适用性较差的缺点。方法 :将喷射气流的高速冲击粉碎作用和旋转靶的高速摩擦粉碎作用复合用于中药材的超细气流粉碎中 ,并经分级获得中药材超细粉体。结果 :通过几种典型中药材的超细粉碎实验表明 ,粉碎平均粒径分别为 2~12. 7μm。结论 :该方法具有适用性强、超细粉碎效率高的优点 ,是一种微米化中药材的有效制备手段。  相似文献   
8.
《Inhalation toxicology》2013,25(10):645-651
Context: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for example, from ultrafine (UF) particles, has negative health effect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limited knowledge regarding the fate of inhaled particles in the human body.

Objectives: To describe the normal lung deposition and 1 week particle retention of indium-111 labeled UF carbon particles in healthy subjects. Additionally, the possibility to extend the follow-up period to 4 weeks was also investigated for one of the subjects.

Results: The cumulative pulmonary particle clearance 1 week post-administration, corrected for activity leaching and mucocilliary transport of activity deposited in the central airways, was 4.3?±?8.5% (average ± standard deviation at group level), with marginal translocation of particles from lungs to blood, 0.3%. There was no observable elimination of particles from the body via urine. Seven days after exposure, the cumulated activity leaching was 3% (group level), which indicates a stable bonding between the particles and Indium-111. The volunteer followed for a total of 4 weeks, showed a cumulative decrease of activity retention in the lungs of 10.5%. After correction for activity leaching and clearance from central airway deposition, the estimated particle clearance was about 2%.

Conclusions: No evidence for particle translocation from the lungs could be proven 7 days after exposure. It is possible to follow-up Indium-111 labeled UF carbon particles at least 1 month post-administration without increasing the administered activity.  相似文献   
9.
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作为磁共振对比剂,可用来评价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与常规MRI对比,USPIO增强MRI能提高转移淋巴结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并且能更好地鉴别转移及非转移淋巴结。本文就近年来USPIO增强MRI在头颈鳞癌(HNSCC)淋巴结转移中的相关研究及文献进行综述,评估USPIO增强MRI对检测HNSCC转移淋巴结的临床应用潜力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