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8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130篇
耳鼻咽喉   45篇
儿科学   40篇
妇产科学   106篇
基础医学   504篇
口腔科学   498篇
临床医学   985篇
内科学   284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134篇
特种医学   407篇
外科学   774篇
综合类   756篇
预防医学   117篇
眼科学   141篇
药学   225篇
  6篇
中国医学   255篇
肿瘤学   29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257篇
  2020年   238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408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338篇
  2011年   352篇
  2010年   323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Zygomatic implant treatment is widely applied for severe maxillary atrophy to help rehabilitate the maxillary dentitio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actual radiographic bone–implant contact (rBIC) lengths of zygomatic implants. The records of 2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zygomatic implant surgery and subsequent follow-up examinations between August 2013 and September 2018 in the Depart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Taipei Tzu Chi Hospital were reviewed. The surgeries were performed by a single surgeon using the same treatment protocol. All patients had a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at 1 year after the surgery. Using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software, an investigator measured the rBIC lengths of 66 implants and documented their clinical status. The implant survival rate was 100%. The mean rBIC length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in male patients than in female patients (20.80 ± 5.88 mm versus 17.79 ± 6.34 mm; P = 0.028). The mean rBIC length of double zygomatic implants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when compared to that of single implants (21.11 ± 6.23 mm versus 17.75 ± 5.85 mm; P = 0.027). This article is novel in reporting the exact rBIC lengths of zygomatic implants in a clinical sett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zygomatic implants are a viable treatment modality for full-mouth rehabilitation.  相似文献   
2.
3.
4.
颈前入路相关结构三维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颈前入路相关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选取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第3颈椎上缘至第7颈椎下缘的连续薄层断面图像。运用3D—DOCTOR软件,在计算机上分割重建该手术入路相关的解剖结构并立体显示。结果:成功重建并立体显示第3~7颈椎、椎间盘、脊髓、颈神经、椎动脉、颈长肌、喉(气管)、咽(食管)、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和胸锁乳突肌等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建立了颈前入路相关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结论:在颈部三维可视化模型基础上,参照颈前入路手术步骤可逐层显示该手术相关的重要结构.为该手术的术前训练和模拟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实时三维超声对室间隔缺损的直视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RT3DE)对室间隔缺损(VSD)全貌的直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应用RT3DE对238例VSD患者进行检查,其中包括法洛四联症(TOF)36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TECD)2例和十字交叉心2例。获取并切割“全容积三维”图像,寻找最佳视角显示病变结构全貌。 结果RT3DE对中型和大型VSD(直径≥5mm)的直视效果优于小型VSD(〈5mm)。可显示缺损的形状、部位及毗邻结构。胸骨旁四腔位和心底短轴位RT3DE图像效果最佳,胸骨旁长轴位及心尖五腔位次之。 结论VSD的大小、部位及三维图像质量是决定RT3DE观察效果的主要因素。RT3DE可清晰直视中型及大型VSD的全貌。  相似文献   
6.
张卫  马慧  王惠慧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11):1183-1185
目的:探讨三维血流能量成像(3D-CPA)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原发性肝癌的病灶进行二维、CDFI及3D-CPA的检查,比较CDFI及3D-CPA显示肿瘤瘤内或瘤周血流多普勒信号丰富程度及血管分布类型,并检测肿瘤的血流参数。结果:3D-CPA显示肿瘤血流分布丰富程度及血管分布类型与CDFI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CDFI均可探及肿瘤的搏动性动脉血流,其中,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为43~157cm/s,阻力指数(RI)为0.49~0.82,大于0.65者45例。结论:3D-CPA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参数的检测可作为临床评价原发性肝癌血供及血管分布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质粒介导的持续高产AmpC酶在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携带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头孢西丁纸片药敏试验(K-B法)作AmpC酶的初筛试验,头孢西丁三相试验间接法作AmpC酶的确证试验。结果:在检测的86株菌中,有9株菌K-B法初筛结果为阳性。在这9株菌中经头孢西丁三相试验确证有5株产AmpC酶,阳性率为5.8%。其中大肠埃希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2株。结论:头孢西丁K-B法筛选试验结合头孢西丁三相试验可准确检出质粒介导的AmpC酶,可用于临床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对气道三维重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条件下中央气道三维重建图像的差别,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进行中央气道三维重建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32例病例行低剂量(50mAs)平扫及常规剂量(195mAs)平扫(1例)及增强扫描(31例),将两组原始数据分别普通算法及高分辨算法重叠重建出4组横断面图像,并进行气道SSD及VR重建,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分析4组图像的质量、支气管显示情况、支气管病变检出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图像质量:两组剂量间SSD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高分辨重建图像质量≥普通算法重建图像质量;VR图像质量两种剂量之间无明显差异,高分辨算法图像质量≥标准算法重建图像质量。②支气管显示:两名医生评价结果均表明对段以上支气管显示方面无论SSD图像还是VR图像,低剂量与常规剂量组以及两种算法图像之间均无明显差异。③病变检出:无论SSD还是VR图像4组图像对支气管病变的检出无差异。④剂量差别:低剂量扫描比常规剂量扫描辐射剂量大大降低(13.6~3.6mGy)。结论:与常规剂量扫描相比,低剂量薄层扫描气道三维重建图像质量、对中央气道显示及病变检出都无明显差异,而病人接受的辐射剂量却大大降低,因此低剂量薄层扫描气道三维重建可以代替常规剂量重建图像应用于临床气道病变显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法(SSD)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在肩胛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的MPR、SSD及MIP图像;所有病例均用Mareoni Ultra Z型螺旋CT机扫描,并在图像工作站上用MPR、SSD及MIP技术获得多平面和三维图像。结果 MPR、SSD及MIP重建图像清晰显示了40例共45处肩胛骨骨折及7例肩关节脱位;MPR、SSD及MIP能多方位、立体、全面地显示肩胛骨骨折部位和程度。MPR在显示微小骨折方面较好,而MIP、SSD在显示骨折的位置、形态、范围及移位方面较好。结论 MPR、SSD及MIP是诊断肩胛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对肩胛骨骨折分类、手术入路及内固定器选择等方案的制定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三维超声对胎儿体表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成像在胎儿体表畸形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三维超声仪对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妊娠20~41周的3241例孕妇、共3277个胎儿进行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统计并比较超声诊断与随访结果。结果:140例各种发育异常胎儿,其中体表畸形胎儿34例,二维超声诊断正确者21例,9例体表畸形胎儿二维超声检查不能作出明确诊断;三维超声进一步检查诊断正确者共30例;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误诊1例胎儿足内翻,生后证实正常,漏诊1例耳廓缺失、2例多指畸形,生后随访证实。三维超声对胎儿体表畸形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0.91%、99.97%、99.88%;二维超声对胎儿体表畸形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3.64%、99.97%、99.60%。结论:三维超声能直观显示胎儿体表结构,三维超声检查诊断胎儿体表畸形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高,是二维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与二维超声联合应用,可提高胎儿体表畸形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