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86篇
耳鼻咽喉   15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51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206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05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1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9):1318-1320
皮肤美容1睑缘恶性黑素瘤治疗结果:澳大利亚29例对来自澳大利亚的29例发生在睑缘的恶性黑素瘤病例进行分析。患者平均年龄为65岁(22~88岁),大多数病变发生在下睑缘,其中17例是在原有色素性改变的基础上转化的,4例是原发性、8例来源不明。结果:组织学查明19例为痣性恶性黑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外源性P53蛋白对不同传能线密度(LET)射线辐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人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wild-type p53)经携带人野生型p53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CMV-p53)感染后分别给予X射线和碳离子束照射,采用克隆形成法测定细胞辐射敏感性,Hoechst 33258和吖啶橙-溴化乙锭双染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和坏死。结果1高LET辐照时,A375细胞和转导人野生型p53基因的A375细胞(A375/p53)的辐射敏感性没有明显差异;2虽然辐射诱导细胞凋亡比例的增加依赖于LET升高,但是无论高LET或低LET,外源性P53蛋白均可有效诱导细胞凋亡。3高LET辐照时,A375细胞的坏死细胞明显高于A375/p53细胞。结论 尽管高LET辐射对A375和A375/p53细胞的存活无明显影响,但是对细胞凋亡的诱导却部分依赖于P53蛋白的功能,P53蛋白可能在调节细胞死亡类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对临床应用高LET辐射联合p53基因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77岁。左侧腰部斑块10年。左中下腹黑褐色斑疹4年,同时全身阵发性皮肤瘙痒15年。皮损组织病理诊断:①Bowen病;②恶性黑素瘤。经手术治疗后好转。  相似文献   
4.
5.
恶性黑色素瘤(恶黑)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全身各处均可发生。鼻腔原发性恶黑少见,且病变部位较隐蔽,组织结构复杂,有时很少黑色素形成,容易误诊,本文收集本院1976~1990年14例,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男9例,女5例,男女之比1.8:1,  相似文献   
6.
例1 女,14岁。左乳黑痣进行性增大入院。自幼左乳房生一樱桃大小黑痣,随年龄而增长至核桃大时,中心有毛发生长11岁时增大迅速,行冰冻治疗后疤痕形成。近2年疤痕生长迅速。查体见左乳房外上象限一疤痕,均匀性发黑,约12cm×10cm,质硬,与胸肌无粘连。行左乳腺单纯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为左乳腺恶性黑色素瘤。术后随访3年,仍健在。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患者冯某 ,男性 ,6 8岁 ,2 0 0 2年 6月底 ,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背部包块 ,无任何不适症状 ,在我院门诊就诊。既往嗜好垂钓 30年 ,1999年因甲状腺腺瘤在我院手术 ,术后病理发现合并桥本氏病 ,长期口服甲状腺素片 6 0mg ,1次 /d治疗。查体 :T 36 3o ;CP70次 /min ,R 16次 /min ,BP 12 5 / 80mmHg一般情况好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心肺腹未见异常。专科情况 :左侧背部皮下可扪及包块 ,大小约 1 0cmx1 0cmx0 5cm ,可推动 ,但与皮肤粘连 ,表面皮肤正常 ,无隆起 ,亦无色泽改变。在门诊行左背部皮下包块切除术 ,术中顺利 ,术后病理显示恶性黑素瘤。 2 0 0 2年 7月初 ,在 30 1医院行左背部恶性黑素瘤扩大切除术 ,术后化疗 2疗程、辅助生物治疗 ,2 0 0 2年 8月 ,胸片及CT检查发现右上肺及左第 2肋骨出现肿瘤转移。现在患者继续进行生物治疗。2 讨论恶性黑素瘤 (简称Mm)在我国比较少见 ,但近年有增加的趋势 ,占所有恶性肿瘤的 0 2 % ,与阳光照射等有关。此例患者嗜好垂钓 3...  相似文献   
8.
长波紫外线照射对小鼠黑素瘤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UVA照射对体外培养B_16小鼠黑素瘤细胞的形态、增殖率、黑素含量和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B_16小鼠黑素瘤细胞 ,经不同剂量的UVA照射后 ,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 ,参照HideyaAndo等的方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结果]UVA照射后 ,黑素含量增加 (P<0.01) ,酪氨酸酶活性提高 (P<0.05) ,细胞增殖率上升 ,照射剂量在0.6、1.2、1.8J/cm2时 ,细胞增殖率的变化有显著性 (t=2.495、2.645、3.081,均为P<0.05)。[结论]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 ,黑素含量增加 ,酪氨酸酶活性提高 ,细胞的增殖率增加 ,但UVA的促黑素瘤细胞增殖作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9.
恶性黑素瘤(MM)病理诊断中存在两大困难:(1)良恶性黑素细胞肿瘤的鉴别;(2)无色素性MM与其它非黑素细胞肿瘤的鉴别。先天性小痣在人群中的发生率约1%,但对其易恶变与否、应如何处理等,目前尚在争论中。本研究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DNA定量、核仁组成区银染色(AgNORs)计数、透射电镜观察、N-ras基因产物p21蛋白检测、抗人增殖细胞抗体Ki-67标记染色等与肿瘤增生活性相关的技术方  相似文献   
10.
干细胞(stem cell,SC)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SC可用于研究增殖、分化、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等最基本的生命现象,还可经体外诱导,用于临床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材料,为一些目前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随着对干细胞生理特性认识的深入,发现干细胞与肿瘤细胞有很多共同特点,认为肿瘤很可能是干细胞在长期的自我更新过程中,由于多基因突变导致干细胞生长失去正常调控,而停止在分化的某一阶段无限制增殖所形成的结果,由此提出肿瘤的肿瘤干细胞(cancerstem cells,CSC)学说。目前已在白血病、乳腺癌、脑胶质瘤、黑素瘤等肿瘤中分离出CSC并深入研究了CSC的生物学特性,为肿瘤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是人类认识肿瘤的一大进步,本文就CSC及黑素瘤干细胞研究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