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徐兵  杨晓梅  吴林岚 《肝脏》2012,17(2):113-114
现有的肝细胞冻存法是将分散的肝细胞用于冻存.从肝组织消化分离的肝细胞,其细胞完整性和功能都会受影响.有报道用肝细胞球形聚集体培养,效果优于用分散肝细胞培养[1].玻璃化法冻存细胞组织,由于不形成冰晶,对细胞损伤较小,已成功用于冻存胚胎、卵巢、胎肝组织和脑细胞[2-5].本研究将小鼠肝细胞预培养成球形聚集肝细胞,用改进的超速玻璃化法冻存,解冻后与含胶原培养液混合、培养,通过检测培养上清液中ALT、AST、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判断肝细胞受损漏出情况,检测白蛋白( Alb)浓度判断肝细胞合成功能.对照组用单层贴壁培养分散肝细胞做同样冻存和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nRNP)K的表达与定位以及亚砷酸钠(NaAsO2)刺激NIH3T3细胞的反应情况及氧化应激变化,探讨JNK信号通路在hnRNP K蛋白聚集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构建重组载体pcDNA3-hnRNP K-HA,转染NIH3T3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内源性hnRNP K在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以及在NaAsO2不同刺激时间该蛋白聚集体的形成情况,并利用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测定胞内ROS水平;给予JNK、MEK、PI3K/Akt、NF-κB和核转运等5种信号通路的抑制剂预处理后,观察聚集体的变化情况。结果:重组质粒构建正确,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hnRNP K主要定位于胞核中,而重组质粒转染NIH3T3细胞后,可见胞内有蛋白聚集体形成并随NaAsO2刺激时间的延长而递增,且过表达hnRNP K可抑制NaAsO2刺激细胞生成ROS;JNK信号通路抑制剂SP600125明显抑制聚集体的形成。结论:hnRNP K主要定位在NIH3T3细胞的胞核中,胞浆少量分布;NaAsO2可诱导NIH3T3细胞形成hnRNP K蛋白聚集体,此聚集体可抑制胞内ROS生成,且该聚集体的形成有赖于JNK介导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2DM患者不同部位及区域数量微血管病变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水平的改变。方法检测T2DM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PNA)及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按照微血管病变部位,比较DR、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和糖尿病神经病变(DN)患者以及不同损伤区域数量微血管病变患者PNA、PMA水平。结果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PNA、PMA水平高于无血管病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0.01)。DR、CKD及DN患者PNA、PM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3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NA、PMA水平高于合并1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0.01),合并2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MA水平高于合并1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0.05)。结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PLA水平升高,PLA水平与微血管病变部位无关,与微血管病变损伤区域数量有关,PLA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广泛性一致。  相似文献   
4.
血管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形成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两个重要原因。“血小板一粒细胞”或“粒细胞一内皮细胞”聚集体的形成促进了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现以“血小板一粒细胞”聚集体在血管再狭窄中的作用和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提取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布特征研究微波强化植物材料溶剂提取机制.方法 采用超滤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比分析传统回流和微波辅助提取对当归浸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形貌的影响.结果 浸出物总量基本相同,对于相对分子质量小于3.0×104段内浸出物质量占总浸出物质量的比率,微波辅助提取比传统回流提取约增加24%,对于浸出物颗粒形态特征,二者均呈不规则岛屿状聚集体,传统回流为微波辅助提取所得颗粒高度的2倍.结论 微波对高分子化合物起到分散作用,可以改变浸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特征,在促进有效成分的快速浸出方面显著优于传统回流工艺.  相似文献   
6.
纳米粒在干粉吸入剂上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荣高  刘健华  薛艳 《中国新药杂志》2007,16(23):1936-1939
介绍纳米粒在干粉吸入剂上的应用进展,分析纳米粒应用于干粉吸入剂上的优势,并结合实例较为系统地介绍供吸入的大粒径中空纳米聚集体的制备方法及形成机制。喷雾干燥法可制备供吸入的大粒径中空纳米聚集体,其形成机制可通过扩散特性参数Peclet数来解释。由于纳米粒在肿瘤靶向性方面的优势和大粒径中空粒子优良的沉积性能,大粒径中空纳米聚集体在干粉吸入剂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吴志生  胡娟 《海峡药学》2008,20(12):3-5
近年来,药物分子聚集体是国外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概述了单一药物分子、多组分药物分子以及药物分子聚集体与胃肠吸收的研究进展,综述了中药分子聚集体的研究概况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8.
顾良军 《癌症进展》2008,(4):344-344
通常,错误折叠的和未折叠的蛋白质通常在chaperone(伴侣蛋白)的辅助下重新折叠或在26S蛋白酶体的作用下降解。这些蛋白质也可能通过聚集体(aggresome)途径找到另外一种出路。微管组织中心(microtubule-organizing center,MTOC)将未折叠的蛋白转运至溶酶体,通过自噬作用而降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吸烟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血糖、血脂以及对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的影响,并探讨吸烟对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性事件的可能机制。方法将92例高血压患者按照吸烟指数(每日吸烟支数/吸烟年数)分为4组,其中不吸烟者为0组,小于200支/年为1组,(200~400)支/年为2组,大于400支/年为3组,观察各组血压、血脂、血糖、心率水平,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各组PLA,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血小板-粒细胞聚合体(PNA),观察各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随着吸烟指数的增加,收缩压(SBP)、脉压(PP)、心率(HR)、血胆固醇(CHOL)和PLA、PMA、PNA水平逐渐增加,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而舒张压(DBP)、血糖(GLU)、甘油三酯(T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PLA、PMA及PNA检测能较好的评价血小板活性,吸烟能导致PMA、PNA、PLA明显升高,且与吸烟指数显著正相关,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性事件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抗血小板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YM  Cao YJ  Liu CF  Feng P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7):562-565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一白细胞聚集体(PLA)的变化以及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其的影响。方法对急性脑梗死和对照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可溶性P选择素(sP—sel)、C-反应蛋白(CRP)和PLA进行检测。同时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斯堪的纳维亚神经卒中量表(SNSS)评分、PAR、sP—sel、CRP和PLA的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MA水平与PAR、sP-sel、CRP、血糖、胆固醇和纤维蛋白原正相关(P〈0.05);与SNSS评分负相关(P〈0.05)。脑梗死患者治疗后PMA、PAR明显下降(P≤0.001),且治疗后氯吡格雷组PMA和PAR(ADP)降低较阿司匹林组更明显(P〈0.05),但PAR(AA)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sel在氯吡格雷组治疗后显著下降(P〈0.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反映血小板活化的敏感指标PMA明显增高,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以降低PMA水平,其中氯吡格雷作用较阿司匹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