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甲基甲酰胺的职业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建新  童智敏 《上海预防医学》2006,18(10):529-529,F0004
二甲基甲酰胺(DMF)是一种主要用作萃取乙炔和制造聚丙烯腈纤维的良好溶剂,广泛应用于仿皮制造等行业,亦用于有机合成、染料、制药、石油提炼和树脂等工业。DMF为无色的胺味液体,属于低毒液体以蒸汽形式扩散,中毒途径通常是吸入和皮肤吸收并存,且以皮肤吸收为主。侵入机体后,主要靶器官为肝脏。通过对本市DMF的职业卫生学调查,发现DMF使用的企业较多,近年来,DMF的职业中毒时有报道,现将DMF的危害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采用疏水引发剂引发的半连续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Z均流体力学直径约70 n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纳米乳胶。以PMMA纳米乳胶为种子,采用疏水引发剂引发的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PMMA 聚丙烯腈(PAN)核壳结构复合乳胶。采用动态光散射、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表征了各种乳胶粒的组成、尺寸、结构和微观形态。研究了反应温度、单体用量和表面活性剂用量对PMMA-PAN复合乳胶粒的结构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PMMA PAN复合乳胶粒为核壳结构,其壳层厚度可通过改变单体用量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3.
饮用水过氧化氢预氧化生产性试验;高锰酸钾法降低自来水锰含量的技术运用;O3-沸石-GAC处理常州运河微污染水源水研究;应用悬浮填料预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影响因素探讨;生物滤沟处理景观水体试验研究;景观水体污染处理工艺研究及工程应用;污水处理中的紫外浅消毒技术;纳滤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医院污水的净化处理研究;基因工程菌强化芳香化合物的处理工艺;微氧生物吸附-好氧生物氧化联合工艺处理污水的试验研究;活性污泥2号模型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改造的研究;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中的堵塞问题;有机沸石对水中BTEX及铬酸根离子的吸附;改性聚丙烯腈纤维对铅镉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有机膨润土吸附水中有机物的盐效应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4.
将偶联剂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EPPS)键合于硅胶微粒表面, 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 键合EPPS的环氧键开环, 产生了醇羟基(HXYG), 形成表面带有醇羟基的改性微粒HXYG-SiO2。使用铈盐与硅胶表面的醇羟基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在硅胶表面实施了丙烯腈的接枝聚合,制备了接枝微粒PAN-SiO2,考察了接枝聚合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所形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中,由于初级自由基即引发物种处于硅胶微粒表面, 所制备的接枝微粒PAN-SiO2具有高的接枝度(0.19 g/g), 且单体的整体接枝效率高;引发剂铈盐的浓度对接枝度有较大的影响, 铈盐浓度过大, 将会促进氧化终止过程, 降低接枝度, 适宜的铈盐浓度为5.93×10-3 mol/L;接枝度随硫酸浓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 当H+离子浓度为0.38 mol/L时,PAN的接枝度最高。  相似文献   
5.
二元共聚硫氰酸钠二步湿法纺丝过程中需要将聚丙烯腈溶液经过滤、脱泡送纺丝工序进行纺丝;过滤能去除3 0μ以下的粒子,减少对纤维成形的影响.就过滤效果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聚丙烯腈(PAN)与氯化锌(ZnCl2)作为前驱物,采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PAN/ZnCl2复合纳米纤维膜,分别采用多次冷热交替浸渍法和单次冷热静置浸渍法得到簇状PAN/ZnO-1和PAN/ZnO-2复合纳米纤维膜。利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XPS)和热重分析仪(TG)对复合纳米纤维膜的表面形貌和微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以亚甲基蓝(MB)为污染物模型,评价其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经冷热交替浸渍后,纳米ZnO粒子均匀地附着在PAN纤维表面,尤其在PAN/ZnO-1复合纳米纤维膜表面还出现了花状ZnO粒子;相比单次冷热静置浸渍法处理的PAN/ZnO-2复合纳米纤维膜,经多次冷热交替浸渍的PAN/ZnO-1复合纳米纤维膜循环使用3次后对MB的降解率仍可达到90%以上,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活性和循环使用性能。同时,MB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催化剂用量和染料溶液的pH等因素对样品的的光催化降解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聚丙烯腈纤维粉尘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对某化纤厂毛条生产车间进行了职业卫生调查,对接触者进行了健康体检。结果显示,共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70个样品,平均粉尘浓度为4.2(0.1~24)mg/m3;粉尘分散度5μm的占92%;游离SiO2含量均值为1.02%。以体检的99名操作工为接触组,并用33名行政人员作对照,接触组咳嗽、咯痰、胸部紧束感、鼻腔干痒感和皮肤瘙痒感等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接触组胸部X射线表现,肺纹理增多和紊乱分别为14.56%和19.42%,肺纹理增粗和伸展的占6.80%;接触粉尘工龄较长者X射线肺部影像呈毛玻璃样,有的工人在中或下肺区出现密集Ⅰ级的不规则小阴影"s",在此背景下有的有散在的"p"小阴影,均发生在不吸烟的女性工人中,其接尘的平均工龄为12.3 a。肺通气功能测定,对接触组与对照组8项测定指标进行了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接触组的肺通气功能受到明显的损伤。提示,在聚丙烯腈粉尘平均浓度为4.2 mg/m3环境中工作,工人也要加强个人防护,防止对健康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用一步反应法制备的CuS表面改性的聚丙烯腈导电纤维的微观结构、导电性和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导电机理,观察了CuS在纤维表面上的结晶态及晶型变化现象,证实了该导电纤维的以电子导电为主的导电机理。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一种多官能团聚丙烯腈纤维,并测定了它的抗菌消臭性能。结果表明:此纤维含有多种含氮、含氧、杂环等官能团,其对不同菌类具备优异的杀菌活性,并且具有抗菌广播,作用时间持久和效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