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2-氰基吡啶、3-氰基吡啶或氰基吡嗪和叠氮钠在氯化锌催化下,以水为溶剂快速制得5-(2-吡啶基)-1H-四唑、5-(3-吡啶基)-1H-四唑或5-(2-吡嗪基)-1H-四唑,收率为84%~90%。  相似文献   
2.
氯化锌引起支气管哮喘报道不多,现将3例氯化锌哮喘报道如下,并对其诊断和发病机制进行讨论。例1女,42岁,压铸厂铸件处理工,从事此项工作5年后,于1989年首次发作哮喘。表现为流泪、流涕、烦躁、鼻痒、干咳、胸部紧束感、出汗、呼气性呼吸困难、喘鸣、发绀、...  相似文献   
3.
4.
氯化锌为路易斯酸催化剂,探讨了2─亚甲基─1─苯基─1.3─丁二酮与1.3─环戊二烯的Diels─Alder反应。在-78℃时,氯化锌作为催化剂,得到高的非对映异构选择性(exo:endo=94:6)。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高浓度锌损伤后PC12细胞的死亡类型和肌苷对该死亡类型的影响。方法 用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氯化锌(50、100、200、400μmol/L)或肌苷(0. 1、0. 5、1. 0、2. 0mmol/L)作用PC12细胞12h后的存活率;用Hoechst33342 /PI荧光双染色、Annexin V结合实验及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检测200μmol/L氯化锌、2. 0mmol/L肌苷作用PC12细胞12h后细胞死亡类型的变化。结果 锌从100μmol/L作用浓度开始可明显降低细胞存活率; 200μmol/L锌可引起(56. 5±7. 2 )%坏死、(24. 4±2. 5 )%的正常和(19. 1±7. 6 )%的细胞凋亡。肌苷从0. 5mmol/L作用浓度开始可显著提高锌损伤的细胞存活率;与单独锌作用相比, 2. 0mmol/L肌苷降低锌引起的坏死细胞数至(27. 9±2. 2)%,而使正常和凋亡细胞数分别增加到(33. 8±2. 8)%和(38. 4±4. 9)%。结论 随锌浓度的增高PC12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肌苷可浓度依赖性地保护锌致伤的PC12细胞;高浓度锌可造成PC12细胞的坏死和凋亡,但肌苷能降低坏死而不是使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车间空气中氯化锌(烟)卫生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飘扬较系统的动物试验结果和职业人群的流行病不调查,参考国外标准,结合我国实际,为使对职业接触氯化锌(烟)工人的呼吸道刺激和对肺的毒性减少到最小为依据,推荐时间国权平均容许浓度1mg/m^3,最高容许浓度2mg/m^3。  相似文献   
8.
例1患者女性,42岁,接触氯化锌粉末5年后首次发作支气管哮喘,表现为流泪、流涕、烦躁、鼻痒、干咳。胸部紧束感、出汗。呼气性呼吸困难,两肺满布哮鸣音,呼气延长。此后常于上班1~2小时后发作,工休、节假日缓解。随发作次数增多,症状也越来越重,曾多次住院治...  相似文献   
9.
对照组采用暴露、红外线理疗、外涂复方氯化锌油等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0.5%活力碘外涂。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损愈合时间亦优于对照组(P〈0.05)。0.5%活力碘与复方氯化锌合用治疗新生儿重度臀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张继秀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2):1579-1579
磷化锌属高毒类杀鼠剂,是目前常用的灭鼠药。它对人的致死量是40mg/kg;中毒机制是口服后在胃酸作用下分解产生磷化氢和氯化锌,磷化氢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使神经细胞内呼吸功能障碍,而氯化锌对胃粘膜有强烈刺激与腐蚀作用,导致胃粘膜出血、溃疡,同时对心血管肝肾功能均有严重损害。磷化锌中毒轻者胸闷、咳嗽、呕吐、腹痛,重者惊厥、抽搐、肌肉抽动、口腔粘膜糜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