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93篇
预防医学   294篇
药学   75篇
中国医学   582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春季人体的生理变化春天是给万物带来生机的季节。当自然界阳气开始生发之时,“人与天地相应”,此时人体之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其生理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1气血活动加强,新陈代谢开始旺盛中医学认为,外界气候变化对人体气血的影响是显著的,如在天热时气血畅通易行,天寒时则气血凝滞沉涩。而春天之气候介于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之间,气候温和,故气血活动亦介于二季之间的状态,即春天的气血活动逐渐增加。这种情况可从脉象上反映出来,正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意思是说春天人体的脉搏浮而滑利…  相似文献   
2.
中医之胎寒,即西医新生儿硬肿症,是儿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胎疾之一.胎寒一疾,在<证治准绳>中述及:"婴儿初生,百日内觉口冷腹痛,身起寒栗,时发战栗,曲足握拳,昼夜啼哭不已,或口噤不开,名曰胎寒."<幼科铁镜>则描述为:"胎寒下地之后,或半日一日内,通面皆青如靛染,口不吮乳,先有啼声,后复不啼而昏迷者是也."又述:"胎寒者,脏腑皆实,胃先纳乳,胃寒不能纳故必吐."可见中医之胎寒,泛指胎儿出生后,在新生儿期,特别是生后1周内出现脏腑皆寒的多种临床表现,尤以面部呈现青白色,腹痛腹泻,不吮乳或呕吐,四肢厥冷,甚则硬肿为其特点.病因则与孕母及气候环境息息相关.临床表现有轻有重,现仅举二例常见证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夏季酷热多雨,具有阳气壮盛、天暑下迫及地湿上蒸的特征,也是阳阴之气转换之时。古人认为其‘阳气内伏,暑毒外蒸’,最易引发‘阳泄于外,湿蕴于内’的疾病,疰夏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相似文献   
4.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阳虚病理实质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翠玲 《中医药学刊》2003,21(10):1784-1785
主要从中医理论角度,探讨病窦综合征的病理机制,阐述了阳气虚弱是本病的病机要点,并且与虚、寒、瘀相关。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鲁卫 《长寿》2010,(7):66-66
感冒是很多人经常遇到的问题.一遇到感冒往往就是打针吃药,可结果总是治标不治本。如果告诉您,中医对于治疗感冒有更好的办法,不用打针不用吃药,只要按揉一个穴位就能将感冒消除在萌芽中,您相信吗?这个神奇的穴位就是大椎穴。对大椎穴进行适当的刺激,就可以帮助人体振奋阳气。抵御感冒外邪。其实不只是感冒,颈项强痛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6.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这是一首疗效确切的经方,主治少阴感寒,阳气不足,具有助阳解表之功.笔者运用本方化裁治疗多例阳虚外感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兹结合具体病例介绍点滴体会如下,以抛砖引玉,并求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7.
玉华 《东方药膳》2007,(12):20-20
中医学认为羊肉性味甘温,入脾、肾二经,具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之功效,故能治疗阳气不足,虚劳寒冷等症。羊浑身是宝,羊心补心助血,羊肝是明目的良药,羊肾能补肾气、益精髓,治耳聋、遗精、肾亏阳痿诸症,羊胃补肺气,羊血可止血祛痰。羊脊髓利血脉、益精气、泽皮毛。是人们寒冬用来御寒的一种传统食品,冬天进补羊肉对身体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8.
主要讨论了《内经》中阴气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指出《内经》中阴气的涵义有二:一指人体的在内或在下之气,与阳气指在外或在上之气相对。二指具有凉润、宁静、凝敛、沉降、抑制等作用,能抵御阳热邪气侵袭和清除阳热的气。与阳气指代具有温煦、推动、发散、升腾、兴奋等作用。能抵御阴寒邪气侵袭并消除阴寒的气相对。阴气与阳气都是人体之气的一部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无尊卑之分。阴气属于气的范畴,不是“功能”,也不能以精血津液替代。阴气与阳气既对立制约又互根互用。适用于阐释寒热性病证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论阴精阳气与西医学理论的相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发现能体现中医特色的检测指标体系 ,是使中医理论与临床走向定量和实证的首要步骤。 1 999年 ,我们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发表论文 [1] ,将单位时间内流过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能量 (即能流 )定义为阳气 ,将机体或其组成部分存储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定义为阴精 ,引起许多专家的质疑。事实上 ,这里的阴精既不是阴 ,也不是精 ,也不是内涵模糊的传统意义的阴精 ;这里的阳气既不是阳 ,也不是气 ,也不是内涵模糊的传统意义的阳气 ,而是定义的两个内涵明确的新概念 ,它们既具有传统意义下阴精阳气的基本特征 ,又与现代西医理论相容。1 阴精阳…  相似文献   
10.
再论阴精阳气——答王强先生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先生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发表的《“不是气”的阳气与“不是精”的阴精质疑》一文(简称王文)中,运用“逻辑法则”论证了我们定义的阴精、阳气“与中、西医理论皆相去甚远”。实际上,他的推理并不符合逻辑法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