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33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言"脉可通神",脉诊作为中医四诊中独特的诊断方式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本文从《黄帝内经》出发,追溯中医脉诊由遍身诊法到"独取寸口"的脉诊发展过程,从而进一步探索东汉时期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里使用的诊脉方式及具体脉诊部位。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包括:仲景脉法是《黄帝内经》的遍诊法到《脉经》寸口脉法的过渡;历代医家对"少阳脉"的具体位置的提出与探讨;现代临床上"少阳脉"的诊断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历代医家的文献,认为张仲景"少阳脉"的具体位置为耳部颌厌部位的两额动脉;少阳脉对于小便不利、经水不通的水气疾病有诊断意义。遍身诊法在现代临床上依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从面诊论治小儿病验案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诊法,离不开望闻问切四诊。然而小儿口不能言,脉无所察,唯形色以为凭,故历代儿科医家均将望诊列为四诊之首。笔者在儿科临证中,每每将望诊列为四诊之首,而在望诊中更注重面诊,尤其在其他诊法难以实施时,则以面部望诊为据而施治,多获效验。现选验案三则介绍如下,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3.
慢性严重肝病舌脉诊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慢性严重肝病舌脉诊以舌下络脉粗张、细络瘀血、音质紫暗为特点,其变化常与门脉高压、门脉高压性胃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大严重程度相一致。认为中医舌脉诊法对慢性严重肝病的病情与预后判断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面部色诊法中的全息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面部色诊法早在《内经》时代就已确立,《素问·五脏生成篇》指出:“五色微诊,可以目察。”它是古代医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诊病方法,在中医诊断学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该诊法的关键在于观不同色泽出现于面之何部,诊相应脏腑身形之疾患,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速准确的特点。这种通过局部反映整体,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不仅与现代全息生物学的理论相一致,揭示了局部和整体的全息关系,同时也是现存中医学中最完善的全息诊断方法之一,值得重视和研究。笔者试就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解本地消除碘缺乏病后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与碘营养的关系,评价食用含碘盐降低碘缺乏病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B超法和触诊法诊断甲状腺肿,以直接滴定法检测食盐碘含量,以酸消化砷-铈法测定尿碘含量。结果 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15.82%,而食盐碘和儿童尿碘含量均较高。结论 本地儿童碘营养状况良好,但甲状腺肿大率比消除后明显回升。  相似文献   
6.
浅议色诊     
中医之色诊,指医生观察病人面部颜色与光泽,以了解病情的诊法。笔者通过临床观察体会到,异常面色可预测疾病的发生,推断其病位,判断其疾病的轻重,确诊其预后。1 五色皆有常 常色,指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面部的色泽,即指人体精神、气血、津液的充盈与五脏功能的正常。中医将青、黄、赤、白、黑等五种颜色分居于肝、脾、心、肺、肾等五脏,然五脏生气各有所旺,故五脏常色应随五形之人而见。正如《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所说:“五脏之色随五形之人而见,百岁不变,故为主色也。”  相似文献   
7.
九曲全息脏象诊疗系统与体质医学陕西710072西安九曲全息医学研究所杜仲成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医体系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如不强化中医的诊法,完整的中医体系将被人们遗忘,有效的中药和其它中医疗法将脱离中医的辩证体系仅能为西医扩大治疗范围。西医讲...  相似文献   
8.
中医诊断学三环节教学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内容大体可分为两大部分:诊法和辨证.诊法即中医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通过四诊收集病情资料.辨证即对所收集的病情资料作出判断,得出证名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等级道路行车速度高的特点,指出现行设计方法中视距取值存在的问题,并从驾驶员视觉特性出发,提出我国高等级道路设计中视距取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关于“诊法”实验课的设想青海省联合职工大学卫生学校高炳英“四诊”是基础理论与临床之间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们不但讲授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一定的基本技能。特别是望诊、切诊,不进行直观教学是无法达到教学目的的。过去,上课只讲理论,而实际观察仅靠几次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