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99篇
内科学   36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232篇
综合类   845篇
预防医学   133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480篇
  4篇
中国医学   190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顽固性高血压(RHT)指用3种以上足量降压药(其中必需包括1项利尿剂),血压(BP)仍未降到〈140/90mmHg。发生率在30%~40%左右,主要是SBP控制不够好。RHT原因很多。  相似文献   
2.
3 促进毒物的排泄 3.1 利尿排毒大多毒物可由肾脏排泄,因此救治急性中毒患者时应注意保肾,有利于迅速利尿来加速毒物排泄。(1)积极补液是促使毒物随尿排出的最佳措施。(2)碳酸氢钠与利尿剂合用:可碱化尿液(pH=8),使某些化合物(如巴比妥酸盐,水扬酸盐及异烟肼等)不易在肾小管内被重吸收。(3)应用维生素C 8 g/d,使尿液pH〈5,促使某些毒物(苯丙胺等)加速排出。(4)经补液和使用利尿剂后,与蛋白结合很弱的水溶性化合物(如苯巴比妥、眠尔通、苯丙胺及锂盐)较易从体内排出。  相似文献   
3.
联合降压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降压药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平行分组对照方法将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洛汀新10 mg加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及噻嗪类利尿剂钠催离1.5 mg,每天1次,连续4周.对照组30例:洛汀新10 mg加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每日1次,连续4周.结果 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P<0.01);能显著降低24 h尿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钙拮抗剂及小剂量利尿剂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理想,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5.
小肠扭转是一段肠袢沿其系膜长轴旋转而造成的闭袢型小肠梗阻,同时肠系血管受压,也属一种严重的机械性肠梗阻。常可在短时间内发生肠绞窄、坏死,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特别重要,其死亡率高达15-20%,我院自1993年-2006年共收治1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任常陵 《日本医学介绍》2007,28(10):465-466
首次证明以利尿剂为中心降压药有效的是1967年发表的VACS(Veterans administration cooperative study)研究。其后,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口服降压药问世,为了证实这些新药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病的效果而进行了广泛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7.
近半个世纪以来,利尿剂一直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的临床实践显示,利尿剂在小剂量应用时不良反应少,较为安全,对多数高血压患者有效,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可单独作为首选药治疗轻度高血压,也可与其他药物合用治疗中度及重度高血压.美国JNC-VII(2003年)主张无合并症的高血压病人,以利尿剂作为首选药物.利尿剂种类较多,其中噻嗪类利尿剂以其作用缓和、作用时间长和不良反应较少的优点而最为常用.  相似文献   
8.
少尿和血清尿素水平的升高是机体对血容量减少、心功能衰竭或败血症所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生理反应。此后数小时内的临床决策可以决定一个病人是迅速痊愈还是出现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导致的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尽管临床治疗在近期有了很大进展,急性肾衰竭的死亡率仍高达50%。H0与Sheridan对袢利尿剂——这一目前广泛应用且价格低廉的药物在急性肾衰竭治疗中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了荟萃分析(见本期第341页),结果发现袢利尿剂对预防或者治疗急性肾衰竭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9.
肝胆管结石术后残留和复发是肝胆管外科最头痛的并发症 ,本文回顾总结本院五年来肝胆管结石术中采用空肠盲袢皮下埋置病人临床资料 ,分析本术式的可行性及实用性。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15例 ,男性 6例 ,女性 9例 ,年龄 30~ 6 7岁 ,平均 4 8岁 ,其中肝内外胆管结石无法取净 9例 ,泥沙样结石 2例 ,合并胆总管下段狭窄 4例 ;第一次手术11例 ,第二次手术 4例。1.2 手术方式1第一次手术者均作胆囊摘除 ,尽量取出结石并用导尿管冲洗 ,胆总管与空肠作 Roux— Y吻合术 ,空肠盲袢埋置于剑突皮下。 2第二次手术者胆道探查取石后作胆总管…  相似文献   
10.
贵刊2003年第9卷第2期刊发的“空肠皮下盲袢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的地位”一文,报道利用空肠皮下盲袢行胆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人27例,对设置空肠皮下盲袢的两种术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读者受益匪浅。笔者有几点看法与体会,在此冒昧提出,愿与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