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姜能疆御百邪。按中医理论,生姜是助阳之品,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宋代诗人苏轼在《东坡杂记》中记述杭州钱塘净慈寺80多岁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传说白娘子盗仙草救许仙,此仙草就是生姜芽。生姜还有个别名叫“还魂草”,而姜汤也叫“还魂汤”。  相似文献   
2.
张涛 《养生大世界》2005,(1B):35-36
苏轼在“问养生”中提到了养生之法。他说:“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他认为,用一颗安宁之心去迎接外界的事物,任凭环境变迁,对人的损害都会很小,这样,人的生命就能得到滋养和安顿。  相似文献   
3.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对医药养生学亦有研究,著有<苏学士方>,后人将其与宋代科学家沈括所著的<良方>合刊,称作<苏沈良方>,有十几种版本传世,为医苑杏林所称道.在其笔记杂著<东坡志林>、<仇池笔记>中,苏轼以短小精悍的笔触,记载了诸多的宋代中医药文化的史料.清代陆锡熊、纪昀、王嘉会在<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苏沈良方提要>中说:"宋世士大夫类通医理,而轼与括尤博洽多闻.其所征引,于病证治验,皆详著其状,确凿可据.其中如苏合香丸、至宝丹、礞石丸、椒朴丸等类,已为世所常用,至今神效."  相似文献   
4.
填字游戏     
《中老年保健》2012,(2):39-39,46
游戏规则:在白格内填入汉字,令横向和纵向的词句符合下文对应提示。横向:一、成语,形容健壮憨厚的样子(多指儿童);二、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经典唱段;三、成语,比喻潜藏着人才;  相似文献   
5.
通过描述苏轼二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自身超脱的思想境界,指出清静无为、逍遥自在的思想修炼既可以保身,亦可以养生。  相似文献   
6.
苏轼在坎坷的贬谪生涯中,保持旷达乐观的积极心态.他始终坚持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和科学合理的的饮食结构,静坐练功,锻炼身体,注重养生养性.  相似文献   
7.
苏轼(1037~1107),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养生家,曾任翰林学士兼侍读、龙图阁学士等职。他才华横溢,精通散文、诗词、书画.被后人誉为“五绝才子”。  相似文献   
8.
刘亮 《大众健康》2012,(4):10-10
如今,“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男人最抢手。不要以为只有现代男人会做饭,古代男人同样也会,宋代文学家兼美食家苏轼堪称其中翘楚。  相似文献   
9.
梅筠 《医药世界》2001,(4):41-41
苏轼一生坎坷。21岁随父出川,中举;22岁应进士试,后因母丧回蜀;25岁再赴京都,26岁出任凤翔签判,开始了动荡不安的仕途生涯。尤其到了晚年,境遇令人慨怜:59岁贬惠州,62岁置家于惠。四月独与幼子苏过负担过海,七月到儋州(今海南岛),十月官屋破漏,一夜三迁,当年又被逐出官舍,尽卖酒器以供衣食。  相似文献   
10.
苏轼通晓医理、熟悉药性,有济世救人之心,并尽可能多地收集民间验方,将验方、名方整理成册。苏轼坚持良好的饮食起居,擅于食疗养生,重视修身养性和练功,其营养成,并撰写成文,写过《问养生》、《书养生后论》、《养生说》、《续养生说》、《养生偈》等数十篇养生方面的文章,还有一些养生知识散在于他的诗词中。苏轼所到之处,总是尽可能了解民情民苦,力求减轻人民疾苦,重视疫病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