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33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171篇
耳鼻咽喉   123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6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30篇
内科学   725篇
皮肤病学   72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172篇
综合类   2575篇
预防医学   487篇
眼科学   586篇
药学   1476篇
  13篇
中国医学   1515篇
肿瘤学   13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549篇
  2013年   531篇
  2012年   584篇
  2011年   618篇
  2010年   634篇
  2009年   587篇
  2008年   543篇
  2007年   531篇
  2006年   514篇
  2005年   458篇
  2004年   420篇
  2003年   380篇
  2002年   307篇
  2001年   286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高糖饮食对小鼠真菌性角膜炎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无眼疾的雄性C57BL/6J小鼠78只,随机分为高糖饮食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36只,模型对照组给予正常饮用水,高糖饮食组给予含体积分数10%果糖溶液,每2 d测量两组小鼠体质量及血糖,10 d后建立真菌性角膜炎模型。造模后24 h、36 h、48 h、72 h、96 h、120 h、168 h裂隙灯显微镜下对角膜进行临床评分并拍照。处死小鼠后,取角膜组织进行HE染色和PAS染色;测定角膜内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体积。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小鼠角膜内的白细胞介素-1β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造模后 0~14 d,两组小鼠体质量与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造模后24 h、36 h、48 h、120 h、168 h,高糖饮食组小鼠角膜临床评分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糖饮食组小鼠角膜穿孔率79.5%,高于模型对照组的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造模后各时间点,高糖饮食组中性粒细胞浸润体积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造模后72 h、96 h、120 h、168 h,高糖饮食组巨噬细胞浸润体积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均为P=0.000)。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高糖饮食组炎症反应更重,角膜组织破坏更早且更为严重。造模后24 h、48 h高糖饮食组白细胞介素-1β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 高糖饮食加重了真菌性角膜炎感染的严重程度,增强了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趋化,促进了IL-1β的分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5%碘酊灼烧联合氟康唑滴眼液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30例,对患者进行5%碘酊灼烧联合氟康唑滴眼液进行治疗,并选取同期在我院仅进行了单纯的碘酊清创灼烧治疗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30例作对照,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效果。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中,有21例(70.0%)治愈,7例(23.3%)有效,2例(6.7%)无效,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30例患者中,12例(40.0%)治愈,10例(33.3%)有效,8例(26.7%)无效,总有效率为73.3%(22/3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结论使用5%碘酊灼烧联合氟康唑滴眼液对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分析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接受结膜移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的6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来分析,将患者分成AB两组,A组使用单纯药物治疗,B组使用结膜移盖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有19例患者被治愈,2例失访,3例化脓性眼内炎。6例角膜穿孔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B组有27例被治愈,3例失访,8例结膜移盖脱落二次三次手术。B组的炎症控制和角膜透明性比A组高。结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接受结膜移盖治疗的临床成功率比较高,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真菌性鼻窦炎(FRS)是一种特异性鼻窦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黏膜固有免疫屏障(黏膜上皮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固有免疫分子)缺陷和真菌在鼻黏膜的定植均与FRS发病密切相关,因此,多种影响固有免疫的因素与适应性免疫之间的联系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各型FRS发病机制的研究推动了FRS相关实验室诊断方法的发展,但目前FRS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存在预防困难、漏诊误诊率较高、治疗不彻底等问题,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均较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钠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9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钠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雷贝拉唑钠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胸骨后灼痛、反酸、烧心消失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炎症情况;治疗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胸骨后灼痛、反酸、烧心消失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血清一氧化氮和炎症情况相近,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一氧化氮和炎症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不良反应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雷贝拉唑钠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应用效果确切,可降低血清一氧化氮和炎症指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的:探讨疏肝和中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68 例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 治疗组给予疏肝和中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8周为1个疗程,随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变化及食管黏膜修复作用,及其对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比值(PGR)、胃泌素17(G-17)水平影响,评价两组药物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1.2%; 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70.1%,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中药对改善嘈杂易饥、神疲乏力、抑郁或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大便秘结等肝胃郁热症状效果优于对照组。 中药组能更好促进食管黏膜修复作用,达到良好效果。 疏肝和中汤联合雷贝拉唑可以降低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比值(PGR)、胃泌素17(G-17)水平。结论:疏肝和中汤联合雷贝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白内障摘出术后真菌性眼内炎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例1,男,28岁。因右眼疼痛伴视力下降5d于2003年3月22日以“右眼角膜炎并前房积脓”收入院。患者2003年2月19日曾因右眼被钉子刺伤2h在我科急诊行右眼角膜裂伤清创缝合术,2003年3月4日行右眼外伤性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虹膜根部断离缝合术,2次手术均顺利,植入AMO 23.0D人工晶状体一枚。于2003年3月13日出院,出院视力FC/10cm。既往无特殊病史。全身检查无异常。眼部检查:右:HM/10cm,左:5.0,右眼睑稍水肿,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伤口处少许白色分泌物,伤口及中下方灰白色混浊,前房少量积脓,白色,眼内结构窥不清,眼压Tn。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巧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的机会越来越多,使其生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延长。但术后出现的吻合口瘘,返流性食管炎和倾倒综合症等并发症是各种消化道重建术所不可避免的。因此,选择一种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是每一位外科医师的追求。我院自1996年~2004年共行全胃切除128例。其中42例采用了保留幽门的SS吻合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皮肤病学     
硫代硫酸钠是治疗钙化防御的新选择;他克莫司软膏成功治疗结节性光化性类网状细胞增多症;伴抗-p200类天疱疮自身抗体及剥脱性食管炎的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兄妹共患网状红斑黏蛋白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