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杨上善是唐初著名的医学家。他将《灵枢》、《素问》经文重新分类注释,著成《黄帝内经太素》(以下简称《太素》)30卷,开创了医籍注释的先河。他的医学思想散见于《太素》的注释中。现就其脏腑观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3.
杨上善撰注《黄帝内经太素》的特点和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杰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4):462-462,469
《黄帝内经太素》一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内经》全注本,也是分类研究《内经》的早期之作。本文通过对杨注《太素》经文的研究,归纳总结出杨上善类编经文的特点以及杨上善医学思想对中医理论发展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太素》杨注整理研究,认为杨氏的脏腑学术思想主要包括心亦受邪论、脾为身之本论、命门为肾、肾为命门论及胆主春升之气论等4个方面,对中医脏腑学说颇多发挥和建树,起到承先后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罗霞 《新疆中医药》2006,24(6):11-12
“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一语,出自《素问·金匮真言论》,历代医家对此多随文训释,特别是“病在阴”“病在阳”中“阴”与“阳”的释义颇不一致。大要又有二说,一说以四时之阴阳属性,分别释为湿、风、寒、暑四时(如隋·杨上善等)。此说似可从,但如联系本论上下文而深究其义理,则有文义不和之嫌。本身原文是承上文“欲知阴中之阳,阳中之阴”之句,以阐述四时阴阳消长与人体阴阳变化的关系,强调四时五脏阴阳的整体观。故杨氏之说可谓答非所问。另一说将“冬病在阴,夏病在阳”之阴阳,以脏腑的属性予以解释,所谓“冬病在肾,夏病…  相似文献   
6.
杨上善在《太素》注文中对通假字的处理 ,有着较为正确的认识。一方面能破借字以求本字 ,如亦、灸、靡、若等字 ;另一方面能依字而解 ,望文生训 ,如凶、佩、英、旬等字。  相似文献   
7.
人与天地相应,是中国哲学和医学历来研究的思想方法之一。杨上善在(太素)中以自然万物的动因说祥细论述这一观点,阐述阴阳的相互作用是万物演化的动因,采用“卦气说”说明阴阳与四时的关系,重视人类自身的运动规律,强调天人合一的关系。;这种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8.
1965年2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萧延平校点《黄帝内经太素》,在出版说明末云:“关于本书撰注人杨上善是什么朝代的人,因为正史没有记载,近人有些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隋人,有的说是唐人。我们姑从林亿、李濂、徐春甫等人的说法,称为隋人。”萧延平氏在其书首“例...  相似文献   
9.
戴铭 《广西中医药》1990,13(6):32-34
杨上善分类研究《内经》方法的产生与晋唐医学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其创《太素》分类体系,兼收并蓄,力求保存经文之真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内经》理论的系统性及其组成,揭示了《内经》理论体系的逻辑层次。对后世医家研究中医,以及中医学术发展,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摄生即养生,也就是调摄身体、保护生命的意思。“摄生”一词,最早见于隋代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以后明代张景岳的《类经》,清代薛生白的《医经原旨》,就更明确地用“摄生”作为所著的篇名。明代李念蛾编的《内经知要》虽以“道生”名篇,但“道生”与“摄生”的涵义是相同的。摄生是《内经》的重要内容。《内经》一书重视予防。《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冶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治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