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8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63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2篇
临床医学   259篇
内科学   12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989篇
预防医学   72篇
眼科学   1993篇
药学   333篇
  2篇
中国医学   10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22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估半导体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TSCPC)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间在解放军105医院接受TSCPC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NVG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受单纯TSCPC治疗的NVG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成功率为92.86%(52/56),高于对照组的77.55%(38/49),术后眼压为(18.72±3.05) mmHg,低于对照组的(36.18±5.93)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0.3~0.5所占比例为55.36%(31/56),>0.5所占比例为25.0%(14/56),有效滤过泡比例为76.78%(43/56),均分别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2.86%(21/49)、12.25%(6/49)和55.10%(27/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7/56),低于对照组的为42.86%(2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CPC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NVG的有效方式,有助于降低眼压、提升视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3.
4.
隐匿性巩膜破裂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波 《临床眼科杂志》2006,14(5):432-433
目的探讨诊治隐匿性巩膜破裂伤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6例(26只眼)隐匿性巩膜破裂伤的临床资料。结果26只眼均行术中探查,其中23只眼行巩膜显微缝合术。术后视力提高8只眼,保持眼球形态23只眼。一期眼球摘除3只眼。结论隐匿性巩膜破裂伤的诊断无绝对依据,对疑似病例应及时手术探查。视力无光感不应作为眼球摘除的唯一指征。  相似文献   
5.
6.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采用氪黄激光穿透结膜拆线技术较以往的巩膜瓣可拆缝线技术简单、方便,有效地防止了术后早期眼压升高,并获得良好稳定的远期眼压控制效果。现将我院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巩膜缝线氪黄激光拆除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尼日利亚翼状胬肉治疗状况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总结尼日利亚翼状胬肉的治疗现状。方法:选择1999-01/2002-12的4a期间的翼状胬肉手术患者,所有病例都来自于尼日利亚Enugu市的尼日利亚大学教学医院和Ebrans临床中心。收集这些患者的生理数据、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和术后并发症等资料,应用6.1版EPI-INFO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共选择3种不同的手术方法:60眼单纯施行巩膜暴露术,42眼施行联合5-氟尿嘧啶(5-FU)的巩膜暴露术,22眼施行联合丝裂霉素C的巩膜暴露术。结果:72例(124眼)施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患者,术后至少随访1a,包括男41例(56.9%),女31例(43.1%),男女比例为1∶0.8。术后复发率最高的在病变第III期(55.6%),最低在病变第I期(22.2%)。3种手术方法比较,复发率分别为65.0%、52%和13.6%。结论:在像尼日利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联合丝裂霉素的早期手术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性强、治疗费用低、方法简单且创伤小的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9.
高度近视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贾丁  瞿佳 《眼视光学杂志》2003,5(2):123-125
高度近视发生的内因、外因,包括遗传倾向,相关基因定位,巩膜胶原白体免疫学说,视网膜生物活性物质失调学说,环境因素等,本研究就这些因素对高度近视发病的影响做一综述。现统一的认识有:①高度近视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②迄今为止,已找到4个高度近视相关基因,它们的遗传方式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③高度近视的巩膜组织病理改变和胶原代谢障碍引发了人们对高度近视免疫相关基因的深入研究。已发现HLAⅡ类基因与部分高度近视具有相关性。④视网膜中存在的生物活性物质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形成。⑤环境因素并非高度近视发病的决定因素,它仅起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将今后的工作重点放在高度近视基因定位的研究,基因表达的调控及巩膜胶原代谢、网膜生物活性物质之间的关系研究上,无疑会进一步揭示高度近视的病因,为防治高度近视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1病例简介患者男性,述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经当地中医治疗后,腹痛未减轻并出现全身浮肿,未处理,后浮肿自行消退,9年前于肋缘下扪及包块,随后包块逐渐增大,上腹部渐渐膨隆,无发热、恶心、呕吐,黄染等不适。入院前10天腹痛突然加剧,呈间隙性绞痛伴皮肤巩膜黄染入院。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无出血点、肝掌、蜘蛛痣、杵状指,腹膨隆等,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大于右锁骨中线脐下2cm,左锁骨中线平脐,光滑无结节感,触叩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心肺听诊无异常发现。CT平扫可见肝脏体积明显增大,肝右叶见不规则高密度影边界不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