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剧,肌少-骨质疏松症这类肌骨协同退变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给社会医疗带来巨大负担。为了深入研究肌少-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机制并研制有效的临床药物,构建切实有效的肌少-骨质疏松症实验动物模型至关重要。笔者综述了5种肌少-骨质疏松症模型的研究进展,即衰老肌少-骨质疏松症模型、去势肌少-骨质疏松症模型、化学诱导肌少-骨质疏松症模型、废用肌少-骨质疏松症模型以及基因肌少-骨质疏松症模型。深入探究了不同模型的研究进展、特点及应用范围,并简述了模型的评价方法,为后期肌少-骨质疏松症病理机制及临床药物的研究提供合理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骨质疏松症(OP)”与“肌少-骨质疏松症(SO)”研究对象的骨组织样品进行蛋白定量检测、蛋白差异分析及差异蛋白功能富集分析,旨在筛选与鉴定出调控SO发生发展的差异蛋白。方法共收集6例SO与OP患者骨组织样品,采用Label-free定量蛋白质组技术进行鉴定与筛选;在基因本体论(GO)生物学资源库、蛋白互作网络(PPI)系统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对具有显著差异的蛋白开展生物信息研究。结果在SO组与OP组中共筛选出1395个差异蛋白,经差异显著性筛选其中上调表达有21个,表达下调有9个,上下调蛋白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差异显著的蛋白分别是过氧化物酶-1、转化生长因子-β1、线粒体转录因子A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等;差异蛋白主要涉及细胞氧化还原稳态、氧化磷酸化和代谢过程。结论过氧化物酶-1、转化生长因子-β1、线粒体转录因子A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等差异蛋白可能参与了SO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借助CiteSpace软件对近15年肌少-骨质疏松症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搜索来源,利用CiteSpace V.5.6 R2可视化分析软件对近15年肌少-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相关研究的作者、国家/机构分布、期刊分布状况及对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纳入459篇SCI文章,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GUSTAVO DUQUE,引文量最高的作者是Cruz-Jentoft AJ,美国和日本是研究肌少-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国家,墨尔本大学和塔夫茨大学的中心性最高,是研究肌少-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机构,被引频次最高的期刊是Osteoporosis Int,被引频次最多的文章作者是Cruz-Jentoft AJ,主要的研究热点是肌少症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及其防治方法。结论本研究对现阶段肌少-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提供了一系列总结和归纳,为研究者提供了有效的、可快速利用的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肌少-骨质疏松症受到全社会关注。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人体第二基因库”,在调节肌骨代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肌少-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该病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归属于“痿证”。本文基于“后天养先天”理论的内涵介绍了肠-肌轴、肠-骨轴理论,证明肠道菌群与肌肉、骨骼之间存在相关性,即“微生物-肠-肌骨”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强调肠道菌群是肌少-骨质疏松症共同存在的发病因素。同时,基于“后天养先天”理论阐述中医药在调节肠道菌群、防治肌少-骨质疏松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并综述文献说明目前研究现状,提出肌骨共治具有可行性的观点。旨在为深度研究肠道菌群与肌肉、骨骼分子间的联系,发挥中医药治疗肌少-骨质疏松症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