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28篇
  免费   1477篇
  国内免费   706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49篇
妇产科学   102篇
基础医学   544篇
口腔科学   104篇
临床医学   1086篇
内科学   815篇
皮肤病学   47篇
神经病学   137篇
特种医学   3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774篇
综合类   2632篇
预防医学   329篇
眼科学   39篇
药学   2454篇
  45篇
中国医学   682篇
肿瘤学   2504篇
  2024年   225篇
  2023年   733篇
  2022年   677篇
  2021年   680篇
  2020年   511篇
  2019年   563篇
  2018年   338篇
  2017年   436篇
  2016年   455篇
  2015年   545篇
  2014年   666篇
  2013年   609篇
  2012年   865篇
  2011年   826篇
  2010年   742篇
  2009年   664篇
  2008年   710篇
  2007年   552篇
  2006年   449篇
  2005年   374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沈悦忠  王珏  林胜友 《新中医》2021,53(19):164-168
查阅近10 年中西医防治恶性肿瘤靶向药物治疗后口腔黏膜炎的相关文献,对其中西医发病机制、防治方法展开系统整理与分析。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靶向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相关,防治措施以口腔护理、支持性治疗为主,皮质类固醇激素对依维莫司相关性口腔炎疗效显著。靶向药物治疗后口腔黏膜炎属中医口疮、口糜等范畴,以脏腑功能失调、火热上挠口舌为主要病机,病位以心、脾、肾为主,治则上以清热泻火、调理脏腑阴阳为主,可分为清热解毒、清心泻脾、清热祛湿、养阴清热、健脾泻火五种治法。扶正抗癌法联合靶向药物使用可预防口腔黏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摘要】 报道临床症状不典型的家族性黑棘皮病1家系。先证者女,4岁,自1周岁时,颈部、腹部出现黑色斑片,近年来逐渐扩大至唇周、躯干前部。腹部皮肤全反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可见乳头环下延扭曲及沟壑结构,乳头环内可见中高折光颗粒结构。先证者父亲及祖母既往有类似病史,但随着年龄增长色素沉着自发性消退,仅有局部皮纹增粗。采集先证者及父母、祖母外周血,对先证者外周血DNA行Panel靶向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存在FGFR3基因14号外显子c.1949A>C(p.Lys650Thr)错义突变,Sanger测序验证证实先证者及其父亲和祖母均存在此突变。诊断:家族性黑棘皮病。  相似文献   
4.
睾丸生殖细胞瘤(TGCT)是最常见的睾丸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然而,睾丸肿瘤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尚未明确,新兴的第2代测序技术(NGS)已成为TGCT发病机制研究的主流手段。本文将对多年来TGCT基因组学研究进行总结,以便从基因层面上揭示该肿瘤的发病机制。总结发现基因表达差异、基因突变、易感基因主导的信号通路及性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的改变在TGCT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睾丸肿瘤的基因组学研究意义重大,找出关键致病基因,为从基因水平上早期诊断筛查及后续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疫情期间,肿瘤患者是免疫力低下的弱势群体,面临着疾病与疫情的双重考验。那么具有敏感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应该如何治疗?晚期肺腺癌基因检测结果解读目前晚期肺腺癌有靶向治疗药物的基因突变包括EGFR突变、ALK融合、ROS1融合、BRAF突变、NTRK融合、C-MET扩增、C-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而KRAS突变是目前已知靶向治疗耐药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特指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均不表达的一类乳腺癌亚型,其具有侵袭性高、预后差、生存率低等特点,为当前乳腺癌治疗中的难点和热点。近年来,基于新理念设计出的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nug conjugates,ADC)不仅有抗体的靶向性,还保持了细胞毒性药物的抗肿瘤活性,给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本文对 ADC 治疗 TNBC的作用机制、现有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阐述,以期对药物研发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7.
8.
9.
虽然作用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配体 1(PD-1/PD-L)和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抗原4(CT- LA4)的抗体已成功应用于晚期实体瘤的治疗,但其疗效仍不够高。需寻找新的免疫靶点以便为难治性肿瘤患者寻求替代治疗。根据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发挥的作用,可将免疫靶点分为共刺激分子和共抑制分子,共抑制分子包括∶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M-3)、含免疫球蛋白及 ITM 结构域的T 细胞免疫受体(TGIT)、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T细胞激活抑制物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结构域(VISTA)以及 B7家族的 B7-H3 和 B7-H4;共刺激分子包括 CD27、OX40、4-1BB、CD40,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ITR)和诱导共刺激因子(ICOS)等。本文就新兴的免疫靶点在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靶向药物沙利度胺治疗晚期肝癌的效果。方法:选择晚期肝癌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Gemox方案联合参一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肝区疼痛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3.19%(25/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79%(1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区疼痛治疗总有效率为74.47%(35/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19%(2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恶心呕吐、皮疹、外周神经毒性等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生存率为34.04%(16/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64%(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Gemox方案联合参一胶囊治疗基础上采用靶向药物沙利度胺治疗晚期肝癌可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肝区疼痛治疗总有效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