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45篇
  免费   3239篇
  国内免费   1376篇
耳鼻咽喉   500篇
儿科学   332篇
妇产科学   228篇
基础医学   1932篇
口腔科学   938篇
临床医学   6874篇
内科学   2204篇
皮肤病学   162篇
神经病学   742篇
特种医学   41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6篇
外科学   5687篇
综合类   12675篇
预防医学   5910篇
眼科学   375篇
药学   7545篇
  97篇
中国医学   2598篇
肿瘤学   2579篇
  2024年   278篇
  2023年   1105篇
  2022年   920篇
  2021年   1166篇
  2020年   1238篇
  2019年   1134篇
  2018年   690篇
  2017年   1023篇
  2016年   1307篇
  2015年   1504篇
  2014年   2549篇
  2013年   2484篇
  2012年   3243篇
  2011年   3435篇
  2010年   3002篇
  2009年   2861篇
  2008年   4017篇
  2007年   3042篇
  2006年   2675篇
  2005年   3355篇
  2004年   2618篇
  2003年   2379篇
  2002年   1667篇
  2001年   1456篇
  2000年   1065篇
  1999年   931篇
  1998年   787篇
  1997年   719篇
  1996年   637篇
  1995年   523篇
  1994年   449篇
  1993年   322篇
  1992年   258篇
  1991年   174篇
  1990年   153篇
  1989年   199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中医古籍中有关升降散论述的文献梳理,全面探讨其内涵。本方是在大黄、僵蚕为雏形的基础上增加蝉蜕、姜黄而成方,几经易名,终在杨璿《伤寒瘟疫条辨》中为后人所熟知。本方广泛用于治疗瘟疫,以丸剂、散剂为主,方便携带,便于服用;重用大黄旨在祛邪、逐秽;应用时视人之体质强弱和量其毒之轻重而判断用药多寡,并辅以米酒、生蜜等以顾护正气。杨璿将其由治疗“热疫”的专方扩展为治疗“表里三焦大热”的通用方剂,扩大了本方治疗疾病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在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天津市宁河区医院收治的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8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激素(FSH)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孕酮(P)、催乳素(PRL)、睾酮(T)水平、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性高于对照组患者,E2、FSH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LH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患者,P、PRL、T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安全性高于对照组患者(P<0. 05)。结论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予小剂量米非司酮的治疗有效性、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黄芪剂量选择与疗效以及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将160例住院治疗的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4组各4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灯盏细辛注射液40 mL静脉滴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口服;均为每日1次;同时给予对症治疗,持续14 d),其余3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低剂量组黄芪选择15 mg,中剂量组选择30 mg,高剂量组选择60 mg,对比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运动功能Fugl-Meyer测评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结果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NIHSS评分相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均0.05),低、中、高剂量各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中医证候积分与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均0.05),高剂量组中医证候积分与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中剂量组(P均0.05)。治疗后各组患者FMA与ADL评分均相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低、中、高剂量各组患者FMA与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FMA与ADL评分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均0.05),高剂量组FMA与ADL评分均明显高于中剂量组(P均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够有效提高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生活能力,方中黄芪剂量增加能够明显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平面 CT 重建对体内异物诊断的价值。结果:本组113例体内异物全部取出,无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多平面 CT 重建在体内异物的诊断中安全有效,对于怀疑体内异物的患者均可进行多平面 CT 重建检查。  相似文献   
5.
复杂性胸壁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肿瘤性复杂性胸壁缺损的修复决策及其执行困难是限制胸壁肿瘤治疗方法选择及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皮瓣解剖学研究的深入、胸壁支持结构重建技术的进步、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麻醉护理的发展、对综合治疗的重视和治疗手段的进步等,使传统认为不可切除的胸壁肿瘤得以彻底地切除和安全有效地修复,从而使与缺损修复相关的肿瘤切除及辅助治疗的禁忌证缩减到最小程度,有效地提高了胸壁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很大程度上延长了生存率。作者以湖南省肿瘤医院整形外科15年565例胸壁肿瘤切除后修复重建的临床资料为依据,充实了胸壁肿瘤切除及修复的策略:(1)可靠的胸壁骨性支架重建;(2)有效的软组织修复;(3)麻醉及护理与手术团队的合作;(4)系统有序的综合治疗。并进一步明确了复杂胸壁肿瘤切除及重建的细节理念,包括胸部肿瘤治疗中加强多学科合作的密切性和科学性,整形外科医生参与肿瘤治疗整体规划的主动性和时机前移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低剂量和标准剂量连续性肾脏代替治疗(CRRT)对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纳的脓毒血症AKI患者70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都进行连续性肾脏代替治疗,观察组采取标准剂量治疗,对照组采取低剂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白蛋白(ALB)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cr和BUN水平要显著低于对照组,ALB水平要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VP)、中心静脉压(CVP)和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VP和CVP水平相差不大(P>0.05);观察组患者PT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脓毒血症AKI患者采取标准剂量的CRRT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后外侧结构重建对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早期关节脱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行后外侧入路初次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根据术中是否修补关节囊及外旋肌群分为重建组(33例:舌形切开关节囊,术中将关节囊及外旋肌群原位缝合在大转子后方及臀中肌肌腱附着处)和对照组(27例:切除关节囊后,术中未进行外旋肌群修复重建)。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近期关节功能情况。结果重建组的手术时间为(45.0±15.3) min,长于对照组的(35.0±12.4) min (P <0.05)。重建组术腔引流量为(200.0±80.0) m L,少于对照组的(420.0±120.6) m L (P <0.05)。重建组的早期脱位率为0.000%(0例),与对照组的7.407%(2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建组术后Harris评分为(92.0±3.4)分,高于对照组的(88.2±5.0)分(P <0.05)。结论在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过程中行后外侧结构重建能够有效减少术腔引流量,提高髋关节Harris评分,对维持髋关节软组织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omoTherapy QualityAssurance(TQA)数据趋势与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系统输出的 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HT系统近3年内TQA各个模块的参数和数据趋势,探讨其与HT系统的静态输出剂量和 输出能量(D20/D10)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楔形阶梯静态模块的z轴偏移参数与HT的静态输出剂量的相关性最强(r=0.883, P<0.01)。基本剂量测定模块的出口检测器平整度值对能量变化最敏感(r=0.902),其次是楔形阶梯静态模块的能量差异 (r=0.897)和楔形阶梯螺旋模块的能量差异(r=0.852),灵敏度分别为2.3×10-4、3.1×10-4和5.7×10-4。结论:TQA有助于用户 追踪HT输出剂量和能量变化,及早进行必要的机器维护或剂量校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