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93篇
  免费   1229篇
  国内免费   277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68篇
妇产科学   242篇
基础医学   315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977篇
内科学   1557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189篇
特种医学   3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830篇
综合类   5570篇
预防医学   6348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2198篇
  21篇
中国医学   511篇
肿瘤学   1259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93篇
  2022年   282篇
  2021年   330篇
  2020年   309篇
  2019年   273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295篇
  2015年   340篇
  2014年   706篇
  2013年   854篇
  2012年   1158篇
  2011年   1166篇
  2010年   1126篇
  2009年   1145篇
  2008年   1959篇
  2007年   1763篇
  2006年   1645篇
  2005年   2120篇
  2004年   806篇
  2003年   533篇
  2002年   485篇
  2001年   616篇
  2000年   474篇
  1999年   310篇
  1998年   299篇
  1997年   293篇
  1996年   268篇
  1995年   253篇
  1994年   279篇
  1993年   189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定量分析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对青海省1975-2015年间传染病死亡率变化趋势的影响。方法采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对青海省1975年、2005年、2015年死因资料进行分析,计算人口因素和其他因素对青海省传染病死亡率变化的影响值。结果 1975年与2015年数据比较,青海省传染病死亡率由195. 383/10万下降为14. 756/10万,分解法得出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共同作用使传染病死亡率大幅下降,两者贡献率分别为10. 1%、89. 9%。1975年与2005年比较,两者作用结果一致,贡献率分别为11. 6%、88. 4%,但是2005年与2015年比较,人口因素在传染病死亡率下降中呈现了反向作用效果,而且作用比例达到-39. 1%。结论目前青海省传染病防控工作重点在于慢性传染病的非人口因素的预防和控制。需重点加强慢性传染病的筛查和规范化治疗、管理,通过有效措施改善农牧区居民生活行为方式,减少新发病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2016~2018 年成都市双流区恶性肿瘤报告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资料来源于"成都市重点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采用 SISS 18.0 对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人口标准化率按照200 年中国标准人口结构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进行计算。结果;2016~2018 年成都市双流区恶性肿瘤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 255.35/10万,中标率为175.34/l0 万,世标率为172.76/10 万。男性年平均报告发病率(311.06/10 万)高于女性(196.53/10万)。50 岁后各年龄发病率均呈快速上升趋势,并在 75~79 岁年龄组达到高峰,为1 578.76/10 万~ 1 938.33/10 万。报告发病前五位的恶性肿瘤均有肺癌、肠癌、肝癌、食管癌和胃癌。2016~2018 年恶性肿瘤年平均报告死亡率为 173.50/10万,中标率为115.54/10万,世标率为114.45/10 万。男性年平均报告死亡率(228.16/10万)高于女性(115.80/10万)。55 岁后各年龄死亡率均呈快速上升趋势,除 2017 年报告死亡率在75 ~79 岁年龄组达到高峰(1 647.08/10万)外,其余各年份死亡率均在80岁以后年龄组达到高峰,为1 27.70/10 万~1450.53/l0万。报告死亡前五位的恶性肿瘤各年份均有肺癌、肝癌、食管癌、肠癌和胃癌。结论;肺癌、肝癌,食管癌,肠癌和胃癌应作为双流区恶性肿瘤防治的主要癌种。  相似文献   
4.
5.
6.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20,19(5):466-466
生存分析是将“结局”与“时间”两个因素结合一起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在小儿外科临床工作中,疗效、预后的评价常用疾病的结局指标:如有效率、治愈率、死亡率比较,这种比较对于短期内能明确治疗效果的疾病是适用的。但对于远期疗效,上述指标的评价则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7.
胰腺损伤1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损伤临床少见,其具有合并伤多、术前误诊率、死亡率高、术后并发症多等特点。我院自1993年8月至2005年8月共收治胰腺损伤16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快速全肝血流控制技术在近肝静脉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肝静脉损伤(juxtahepatie venous injury,JHVI)是指主肝静脉和肝后下腔静脉的损伤。由于JHVI可引起致命性大出血,病情急,处理难,死亡率高达50%-100%。笔者应用全肝血流控制技术对1例肝破裂伴JHVI进行修复,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呼吸衰竭(ARF)是肺癌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而且预后不良。大多数研究者都关注死亡率的结果。但是,使用机械通气并不意味着病情恶化。临床经验显示,一些患者甚  相似文献   
10.
陈杰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7):1032-1033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和安全性技术的提高。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并发症也随之增加,而新生儿死亡率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并没有再下降,所以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控制剖宫产率的进一步上升是我们临床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现将我院1462例剖宫产手术进行分析,寻找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探讨如何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