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0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0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16篇
内科学   27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308篇
预防医学   14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95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健康之路》2006,(6):34-34
美国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导致冠心病的基因变异。美国环境健康科学研究院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一种常见的基因变异使得一些人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大幅增加。携带这种基因变异的白人发生心脏病的风险要比没有携带这种变异的白人高出1.5倍。  相似文献   
2.
儿少卫生     
060357 学龄儿童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变异的分布;0603S8 农村与城市5岁至19岁正常男女心电向量图对比研究;060359 10~12岁正常体重儿童能量代谢的研究;060360 山东省2000年度学生身体发育状况;060361 郑州市初中矮身材学生致矮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3.
4.
乙肝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变异与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 5 6例HBV感染者进行了血清HBVDNA前C区序列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资料  5 6例病人为我院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6月的住院患者 ,其中男 4 2例 ,女 14例 ,年龄 2 1~5 6岁。诊断标准符合 2 0 0 0年第 10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和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 。其中轻度慢性乙型肝炎 8例 ,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 32例 ,活动性肝硬化 10例 ,原发性肝癌 6例。HBV血清标志物均为HBsAg阳性 ,其中HBeAg阳性 2 0例 ,HBeAg阴性 36例。1.2 主要仪器 DNA扩…  相似文献   
5.
6.
王仰宗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19):1099-1100,F002
为何对某人来说是救命良方的药物却会让另一个人出现致命反应?人的个体差异决定了这一事实,以人为本,量身定制的个性化健康食谱,将有益于健康。每个人对高脂或低脂饮食,盐以至体育锻炼的反应都不尽相同,对疾病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健康是构筑在营养和基因的相互作用之上的,健康和食品,食品和食品,食品和药品,药品和药品其作用往往是复杂的,是一个持续的不计其数的相互过程。新陈代谢过程涉及多种基因,通过无数次理化及生化方式相互作用。基因变异并不神秘,任一刺激原及刺激量均可影响基因变异的结果,环境生态,微生态环境以及精神、营养、药品、保健等均可影响基因变异表达及其结果。中医医疗保健就是基于这一理论的医疗实践和临床效果即最佳医疗效果,这一理论的根本依据就是中医“天人合一”即天人相应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8.
为何对某人来说是救命良方的药物却会让另一个人出现致命反应?人的个体差异决定了这一事实,以人为本,量身定制的个性化健康食谱,将有益于健康。每个人对高脂或低脂饮食,盐以至体育锻炼的反应都不尽相同,对疾病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健康是构筑在营养和基因的相互作用之上的,健康和食品,食品和食品,食品和药品,药品和药品其作用往往是复杂的,是一个持续的不计其数的相互过程。新陈代谢过程涉及多种基因,通过无数次理化及生化方式相互作用。基因变异并不神秘,任一刺激原及刺激量均可影响基因变异的结果,环境生态,微生态环境以及精神、营养、药品、保健等均可影响基因变异表达及其结果。中医医疗保健就是基于这一理论的医疗实践和临床效果即最佳医疗效果,这一理论的根本依据就是中医“天人合一”即天人相应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心理障碍可能源于基因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那些5-羟色胺表达基因有变异的个体遇到刺激时会表现出强烈的惊恐反应。美国俄亥俄大学心理学副教授Norman Schmidt说:“虽然单个基因并不能对诸如焦虑症这样复杂的情绪状态负责,但我们正在着手寻找能使人产生心理障碍的基因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174G/C、-572C/G及-597G/A的多态性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及非EM育龄女性(对照组)中的分布.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选取98例EM患者,其中轻、中、重型(即Ⅱ、Ⅲ、Ⅳ期)分别为22、35、41例,以99名非EM育龄女性外周血白细胞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IL-6基因启动子-174、-572及-597的多态性,比较两组IL-6启动子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对两组间基因多态性存在明显差异的基因位点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IL-6基因启动子-174位点的GG、CG和CC基因型在EM组中分别为100%、0%、0%,在对照组中分别为98.99%、1.01%、0%,两组的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572位点的CC、CG和GG基因型在EM组中分别为55.10%、42.86%、2.04%,在对照组中分别为70.71%、28.28%、1.01%,两组的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所有实验对象-597位点的基因型均为GG型,两组均无GA及AA基因型存在;-572位点的CC、CG和GG基因型在轻型EM组中分别为59.09%、40.90%、0%,在中型EM组中分别为54.29%、42.86%、2.85%,在重型EM组中分别为53.66%、43.90%、2.44%,轻、中、重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IL-6基因启动子的-174位点变异率极低,-597位点末发现变异,以上两位点基因变异与EM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而启动子-572位点的多态性分布与EM的发病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但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