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884篇
  免费   5649篇
  国内免费   4314篇
耳鼻咽喉   297篇
儿科学   1287篇
妇产科学   651篇
基础医学   3386篇
口腔科学   358篇
临床医学   23449篇
内科学   7225篇
皮肤病学   426篇
神经病学   1124篇
特种医学   3101篇
外国民族医学   63篇
外科学   10901篇
综合类   39859篇
预防医学   13537篇
眼科学   572篇
药学   32091篇
  114篇
中国医学   17883篇
肿瘤学   2523篇
  2024年   518篇
  2023年   1998篇
  2022年   1654篇
  2021年   2238篇
  2020年   2230篇
  2019年   2380篇
  2018年   1217篇
  2017年   2407篇
  2016年   2720篇
  2015年   3412篇
  2014年   6258篇
  2013年   6216篇
  2012年   8330篇
  2011年   8850篇
  2010年   8500篇
  2009年   7998篇
  2008年   10556篇
  2007年   9061篇
  2006年   7776篇
  2005年   8592篇
  2004年   7422篇
  2003年   7983篇
  2002年   6522篇
  2001年   5556篇
  2000年   4258篇
  1999年   3603篇
  1998年   3179篇
  1997年   3011篇
  1996年   2766篇
  1995年   2474篇
  1994年   1952篇
  1993年   1429篇
  1992年   1422篇
  1991年   1329篇
  1990年   1136篇
  1989年   1034篇
  1988年   279篇
  1987年   219篇
  1986年   149篇
  1985年   102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建立蒙药绿松石的质量标准。方法 收集不同产地绿松石,共10批。观察绿松石样品和粉末的性状并进行理化鉴别;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方法测定绿松石样品中水分、浸出物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绿松石样品铜元素含量。结果 绿松石为不规则、周围带有黑石的块状物,表面蓝绿色,体重,质硬脆,难砸碎,断面呈贝壳状,蜡样光泽,粉末呈灰绿色,无臭,味淡;理化鉴别结果显示,呈铜盐反应;10批次样品中水分含量为0.41%-3.94%(SD=1.37%),浸出物含量为0.21%-0.81%(SD=0.21%),铜元素含量为3.03%-4.63%(SD=0.63%)。结论 初步拟定绿松石中水分含量不得超多5.0%、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0.10%,铜元素含量应为2.60%-4.84%,制定的标准可用于蒙药材绿松石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尿液白细胞(WBC)、尿红细胞(RBC)、酸碱度(p H)在尿路感染患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将我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41例尿路感染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同期收治的41例非尿路感染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尿液WBC、RBC、pH水平,评估上述指标在尿路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尿液WBC、R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H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图结果显示,尿液WBC、RBC、PH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尿路感染患者的AUC均>0.8,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当各指标达到最佳阈值时,可获得最佳预测价值。结论尿液WBC、RBC、pH水平可作为临床初步检测尿路感染的诊断依据,为早期鉴别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5岁,为笔者在瑞士仁济中医(Aku Medi Renji TCM)诊疗中心工作期间所诊治的当地患者。初诊日期:2019年1月21日。主诉:前列腺摘除术后尿失禁1月余。现病史:1年前因尿频尿急、尿等待、尿滴沥不尽等前往家庭医生处就诊,诊断为前列腺增生,服用西药(具体不详)后效果不甚显著。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索以系统化、标准化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适合于眼科医院新冠疫情精准防控切实可行的防控体系。方法:系列病例研究。自2020年2月24日至3月2日期间,以标准化病毒核酸检测联合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等检测作为所有眼科手术患者术前筛查常规检测项目,同时也为返岗员工提供病毒核酸检测。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受检者对鼻咽拭子采样的接受度以及核酸检测结果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99例患者血液学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异常比例,其中SAA检测结果增高13例,淋巴细胞计数减低12例、增高5例,白细胞计数增高11例、减低1例,CRP增高2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33例本院职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12%的受访者对鼻咽拭子采样接受度评分较低。受检者在核酸检测前后思想压力评分较高的比例分别为46.7%和6.7%。结论:该项举措一方面为术前新冠病毒肺炎筛查及鉴别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很大程度上排除了隐性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的可能,有利于减少二次传播的风险,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概率;另一方面,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有利于调整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并缓解医护人员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三黄乙醇在临床中对治疗Ⅱ期及Ⅲ期压疮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8年7月108例Ⅱ期、Ⅲ期压疮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压疮贴覆盖并适时更换,观察组使用三黄乙醇每2-4 h涂擦患处表面1次,待保护膜形成后每日涂擦2-3次并选择压疮贴覆盖,14天为1个疗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Ⅱ期显效21例,占70%;有效7例,占23%;无效2例,占7%;Ⅲ期显效13例,占54%;有效8例,占33%;无效3例,占13%。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Ⅱ期显效8例,占27%;有效18例,占60%;无效4例,占13%;Ⅲ期显效4例,占16.7%;有效11例,占45.8%;无效9例,占37.5%。总有效率为74.8%。两组的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三黄乙醇治疗压疮患者可缩短压疮结痂时间,降低感染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膀胱尿路上皮癌透明细胞变异亚型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7年3月某院收治的6例尿路上皮癌透明细胞变异亚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61.3±4.5)岁.对6例尿路上皮癌伴透明细胞变异亚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统计患者预后情况.结果经手术病理组织检查结果显示6例患者均属于高级别尿路上皮癌透明细胞变异亚型,均为局部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情况:Ⅲ级4例,Ⅳ级2例;病理分期情况:2例属于pT2a期,3例属于pT2b期,1例属于pT3a期;其中合并腺性分化的有2例,合并有鳞状分化的有2例,合并有微乳头变异的1例;6例患者中5例患者在脉管系统内可见瘤栓.免疫组化染色情况:细胞角蛋白7(CK7)(+)、细胞角蛋白20(CK20)(+)、上皮膜抗原(EMA)(+),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6例患者均获得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6±3.9)个月.其中1例行诊断性TURBT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在术后8个月因为全身性转移而死亡,其余5例行膀胱全切者治疗的患者中,1例患者在术后17个月因为转移而死亡,其余4例患者在术后分别随访6、10、17、21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透明细胞变异亚型是临床罕见的上皮癌类型,多数为高级别肿瘤,分期晚,且患者的预后较差,分析可能与其尿路上皮癌透明细胞变异亚型的高侵袭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膀胱颈移动度的变化对孕产妇妊娠晚期及产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经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临床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124例孕产妇选择为临床研究病例,均进行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不同分为两组。非压力性尿失禁组73例,压力性尿失禁组51例,分别于孕周34周、36周、38周以及产后6周测量膀胱颈移动度,观察并评价不同孕周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率,并比较两组膀胱颈移动度水平差异。结果于孕34周、36周、38周以及产后6周的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率分别为12. 90%、23. 39%、43. 55%及5. 65%,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压力性尿失禁组女性膀胱颈移动度的测量值在孕周为34周、36周、38周以及产后6周分别为(3. 78±1. 34) mm、(4. 62±1. 24) mm、(6. 96±1. 22) mm及(2. 23±1. 92) mm明显大于非压力性尿失禁组女性在孕34周、36周、38周以及产后6周的膀胱颈移动度的测量值(2. 42±1. 33) mm、(3. 83±1. 12) mm、(6. 02±1. 76) mm及(1. 28±0. 5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孕产妇妊娠晚期及产后膀胱颈移动度的变化水平与压力性尿失禁疾病的表达相关,随着孕周的增加,膀胱颈移动度逐渐增大,且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率也增高,膀胱颈移动度的变化水平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