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50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54篇
  3篇
中国医学   111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夹脊穴针刺联合运动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疼痛、腰椎功能障碍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74例,予以西药保守治疗+常规康复治疗)和针刺组(74例,予以针刺夹脊穴+运动康复疗法),对比分析西药组和针刺组的近期(随访3个月、6个月)和远期(随访12个月)临床疗效、腰腿疼痛(VAS评分)、炎性相关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差异。结果西药组和针刺组近期(随访3个月、6个月)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4%vs 58.1%;70.3%vs 73.0%;均P0.05),但针刺组远期(随访12个月)治疗优良率高于西药组(77.0%vs 91.9%,P0.05)。西药组和针刺组近期(随访3个月、6个月)和远期(随访12个月)的VAS评分、炎性因子(IL-6、TNF-α、hs-CRP)、ODI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同一随访时刻点比较,针刺组均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联合运动疗法可显著提升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临床远期疗效,可降低机体炎性反应,改善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和腰椎功能障碍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傍刺病变节段对应的颈夹脊穴配合艾条压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颈性眩晕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傍刺病变节段颈夹脊穴配合艾条压灸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功能评分、TCD检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有提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基底动脉(BA)、左侧椎动脉颅内段(LVA)、右侧椎动脉颅内段(RVA)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对照组BA[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LVA(Vd)、RVA[收缩期末血流速度(Vs)、Vm]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A(Vs、Vd、Vm、PI)、LVA(Vs、Vm)、RVA(Vs、Vd)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傍刺法配合艾条压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田贵红 《新中医》2020,52(17):114-117
目的:观察针刺手三针及颈夹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CS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对照组分别有4例、5例患者脱落。对照组给予针刺颈夹脊治疗,研究组给予针刺手三针及颈夹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健康调查简表(SF-36)、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上述8项评分均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上述3项细则评分及总分均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体征、工作和生活能力、手的功能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上述4项细则评分及总分均上升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手三针及颈夹脊治疗CSR,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提升其生活质量,降低促炎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4.
电针夹脊穴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1998年以来采用电针夹脊穴加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临床观察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4 2例患者除症状和体征符合诊断外 ,均经颈椎X线或CT确诊。其中男性 6 1例 ,女性 81例 ;年龄最大 6 8岁 ,最小 32岁 ;病程最短半个月 ,最长 8年。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80例 ,对照组 6 2例 ,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 1。表 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表组别例数 性别 (例 )男 女年龄 (岁 )3 2~ 50  51~ 68病程3年内  3年~ 8年观察组 80 3 2 483 14 93 …  相似文献   
5.
针刺夹脊穴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痉挛型脑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夹脊穴,对照组采用假针刺,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所有病例均配合常规的康复治疗。同时以修订的Ashworth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儿童功能独立检查(WeeFIM)作观察指标,观察评定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M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MFM评分、WeeFIM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GMFM评分、Wee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治疗痉挛型脑瘫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电针配合温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9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属祖国医学的“骨痹”、“肩颈痛”范畴。临床医学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笔者采用电针配合温针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针刺颈夹脊穴加耳穴穴位贴压治疗颈型颈椎病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病是针灸科临床常见病,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取得了满意疗效,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60例,中年龄30~61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5年,全部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2治疗方法用75%酒精穴位消毒,用30号1.5寸不锈钢毫针针刺以颈夹脊穴为主,进针得气后,平补平泻,捻转5分钟,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耳穴以颈、颈椎  相似文献   
8.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5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俊平 《陕西中医》2009,30(6):717-718
目的:观察电针加穴位注射夹脊穴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用电针加穴位注射夹脊穴治疗,对照组50例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P<0.05)。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夹脊穴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针、药、穴相结合,标本皆治,可起到协同作用,具有用药量小,见效快,疗程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徐斌 《陕西中医》2006,27(6):725-726
目的:观察电火花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仪器为共鸣火花治疗器,注射药物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和维生素B12,进药部位取患侧颈夹脊穴斜向内下方30°C,进针后,打开仪器产生火花的同时缓慢推入药物。结果: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7.52%。结论:通过对颈夹脊穴的治疗,可以改善臂丛神经外侧束所支配区域的相应症状;电火花可产生电场,使组织中的组胺和血管活性肽释放增加,配合川芎嗪和维生素B12,可改善、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退变、增生的间盘、骨赘压迫临近的血管、神经引起的病变,由于压迫的部位不同,临床上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形、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至少包括以上两种类型)。神经根型表现:颈部僵硬、活动受限、上肢麻木、疼痛、浅感觉迟钝、肌力减退、反射弱;椎动脉型表现:头痛、头晕脑血管痉挛症状及眩晕、恶心、耳鸥、视物不清等脑缺血症状。本人近年来采用大椎穴合谷剌配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神经根型及两重混合型的颈椎病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