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2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3篇
  3篇
中国医学   11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对于双心疾病研究的加深,西医疗法的弊端也开始显现。而中医因其理论架构中早就有对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的认识,因此在双心疾病的治疗上有着先天的优势。同时近些年中医疗法的结合应用也取得不错的成绩,本文通过对于双心疾病的病例分析,来研讨这种治疗手段的合理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2.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急危重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但研究表明,PCI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1],可能与患者年龄、文化水平、离异/丧偶、性别、急诊PCI等因素相关[2-3];而焦虑抑郁通过引起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血小板功能亢进、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及增强体内炎症反应等,诱发或加重冠心病,影响PCI术后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4]。  相似文献   
3.
唐陈佳  范平 《光明中医》2023,(6):1055-1058
目的 探讨怡心通脉汤对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伴焦虑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74例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7例。给予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怡心通脉汤,2组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中医证候、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片用量、S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SAQ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怡心通脉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伴焦虑状态临床疗效可观。  相似文献   
4.
王涛  王世钦 《中国中医急症》2014,(12):2327-2329
目的 观察舒肝镇心汤能否改善肝气郁结证双心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焦虑状态.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在冠心病西医标准化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舒肝镇心汤治疗,每日1剂,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口服阿普唑仑片0.4 mg,每日3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中医症状疗效评价、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00%,高于对照组之69.00% (P< 0.05),且阿普唑仑组出现药物依赖及不良反应.结论 舒肝镇心汤治疗肝气郁结证双心疾病优于阿普唑仑,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翟晶  王凤荣 《世界中医药》2020,15(9):1364-1368
冠心病PCI术后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逐年增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生命质量,因此,我们需要将心理干预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置于同等地位。对此,系统收集和整理冠心病PCI术后伴心理问题的相关文献,共计28篇文献,有完整处方名称25首,没有处方名称自拟方3首,涉及中药15类79种中药,治疗患者2 099例。使用频率较多的中药种类:补虚药、理气药、安神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28篇文献中应用随机对照试验文献26篇,心理因素评估最常用的方式为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大量的证据表明,抑郁症或是抑郁状态对人的心脏有不良影响。现有证据验证了早期的临床医生的猜想,精神心理因素在心脏病发生发展上起重要作用,此外还有心身机制联系对人的情绪和心脏形成内在影响。心脏病和精神心理疾病目前均为高发性疾病,现代的医生需要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暗示疗法在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中的作用。方法把60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随机分成药物组和心理干预组各30例,药物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组给予药物同时给予心理治疗,用药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心理干预组24h动态心电图示早搏变化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药物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4周后,心理干预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药物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理暗示疗法在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双心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问题,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状态属于"双心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肖师受《内经》重阳思想的启发,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状态不同于普通"郁证",其以中老年人发病多见,源于素体肝肾亏虚,病程日久,抑或久病失治,累及肾阳,其病机主要在于阳气虚,病位主要在肾,肾阳虚可致其余脏腑阳气俱虚,无以温煦、推动五脏气机正常运行,化生痰浊、水饮、血瘀,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应当首倡温肾阳,固本培元,佐以解郁,最后达到"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双心护理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双心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满意度、心理状态、疾病管理能力及出院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SAS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疾病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双心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焦虑和忧郁情绪,提高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心医学"模式在慢性心衰伴有抑郁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合并抑郁障碍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双心医学"模式进行干预。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LVEF、BNP、CRP、6MWT测定和NYHA心功能分级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心医学模式可以在治疗慢性心衰的同时,减轻患者抑郁状态,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