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检测白血病细胞增殖力的MTS/pms比色分析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建立一种更为快速、安全、灵敏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力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应用HL—60和K562细胞可转化MTS/pms形成水溶性待测产物,其光密度值在492nm波长下半自动测定的特点,研究了MTS/pms比色分析法取代MTT和INT用于白血病细胞增殖力的检测。结果表明,只有活的白血病细胞才能转化MTS/pms形成待测产物,且白血病细胞数与所测光密度值(OD)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γ=0.963);与MTT和INT法相比较,MTS/pms比色分析法中所形成的最终待测产物为水溶性,省略了上清波去除和加入有机溶剂的步骤。结论:MTS/pms比色分析法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力的检测更具有快速、安全、准确、灵敏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近年,有关造血因子对造血调控的研究比较活跃。本文应用体外半固体培养,就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及PHA-MNCCM对15例初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和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细胞的体外增殖作用以及刺激因子间联合作用进行了观察。 实验结果显示AML细胞对各种刺激因子的反应均不完全相同,表现在集落、丛的数量和大小的变化。rhG-CSF、PHA-MNCCM均有刺激白血病细胞增殖与诱导分化作用。MDS骨髓细胞对造血因子的反应与白血病细胞有所不同,表现在对各种造血因子反应程度较一致。且3种生长因子同时加入有协同作用。对PHA有依赖性,但不如白血病细胞敏感。另外,观察到rhG-CSF对正常人CFU-GM、BFU-E的增殖分化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3.
血管紧张素(1-7)[angiotensin-(1-7),Ang-(1-7)]是一种内生性的肽类激素,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然而,近期许多研究表明其在肿瘤相关疾病的治疗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Ang-(1-7)能够抑制肿瘤细胞中ERK信号转导通路和DNA的合成,并且可以通过下调VEGF的表达抑制肿瘤组织的血管新生,从而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这一作用在肿瘤的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在细胞及动物水平上对Ang-(1-7)的作用途径及作用效果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到Ang-(1-7)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对目前有关Ang-(1-7)与多种肿瘤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Ang-(1-7)在肿瘤治疗方面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白血病细胞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的表达与化疗耐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白血病细胞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GST)的表达与化疗耐药的关系 ,本研究采用 1 氯 2 ,4 二甲基为底物的比色分析法和原位杂交法对 5 6例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内GST的表达进行检测 ,并结合临床化疗药物敏感度和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显示 :①同类型白血病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内GST表达 ,无显著性差异 ;②初治和复发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内GST活性分别为 (4.5± 1.0 )U和 (7.9± 1.5 )U ,GSTmRNA表达率分别为33.3%和 6 6 .3% ;③ 5 6例白血病患者在临床完全缓解 (CR ,19例 )、部分缓解 (PR ,2 0例 )和未缓解 (NR ,17例 )组的GST活性分别为 (1.7± 0 .7)U ,(5 .9± 2 .0 )U和 (9.3± 1.7)U ,GSTmRNA表达率分别为 13.3% ,2 9.7%和76 .6 %。结论提示 :白血病细胞内GST异常表达与白血病化疗耐药明显相关 ,高表达GST的患者易复发 ,检测白血病细胞内GST活性可作为白血病治疗评价和预后判断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5.
骨髓净化是预防自身骨髓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有效手段之一。自身骨髓移植患者在移植前往往接受了多疗程化疗,缓解期体内残存的白血病细胞多具耐药性。因此选择新型的抗白血病药物作为体外净化剂,可能会收到较好的清除耐药白血病细胞的效果。本研究对4-去甲基柔红霉素(idarubicin,IDA)体外抗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及对正常造血祖细胞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静脉和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对术后睡眠失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阿片类药对术后睡眠失调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239例妇科腹部手术后应用静脉和硬膜外吗啡病人自控镇痛(PCA)的病人进行了自觉睡眠质量、镇静、镇痛、舒适程度和副作用的评分。结果:手术后睡眠质量下降,而且自觉睡眠质量与副作用发生率负相关,与舒适程度无关,而与镇痛、镇静程度绝对相关。静脉组的镇痛镇静程度均优于硬外组,且具显著性差异,因此静脉组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硬外组;而硬外组虽然其舒适程度与静脉组无显著性差异,但其镇痛镇静程度较低,副作用发生率较高,因此其睡眠质量较低。结论:静脉组比之硬外组有较强的镇静镇痛程度,较低的副反应发生率和较佳的自觉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7.
HBV-DNA定量与乙型肝炎HBV-M及肝功能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各型乙肝患者病毒复制指标(HBV-DNA)分别与其它血清标志物以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标记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肝功能检验用常规法。对500例各型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HBV-DNA含量及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同时测定了各型乙肝时血清TBIL,ALT,AST,ALP,γ-GPT,AST/ALT及胆红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大三阳组的HBV-DNA含量显著高于小三阳组的HBV-DN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三阳与其它各型之间比较差异较明显(P<0.05)。临床各型HBV-DNA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肝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eAg与HBV-DNA含量明显相关,HBeAg阴性或HBeAg/抗HBe血清转换,不表明病毒停止复制。通过相关性分析HBV-DNA含量与肝功能指标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肝功能的损害程度与HBV-DNA含量之间无相关性,定量检测HBV-DNA可以直接反映HBV在血液中的复制情况,并能准确地解释感染HBV后的传染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一般首选激素治疗,但容易复发,且副作用较大,观察止血升白方剂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8月收治的6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些紫癜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止血升白方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强化他汀治疗浓度变化。方法:将76例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A组(n=26)、B组(n=26)和C组(n=24)。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1次/d;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PCI术前80mg顿服,术后20mg,1次/d;C组术前同B组,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钙40mg,1次/d。于术前即刻及术后1d、3d、7d测定CK-MB、cTnT、H-FABP和hs-CRP水平。结果:3组患者血清CK-MB、cTnT和hs-CRP水平术后1d均较术前增高,H-FABP明显减低,PCI治疗后3d,CK-MB、cTnT水平开始下降,血清hs-CRP水平仍呈升高趋势。PCI治疗后7d,各组CK-MB、cTnT和H-FABP较术前均有下降,hs-CRP较术后3d明显下降,组间比较B组和C组较A组下降明显,且C组较B组下降更为明显。结论:联合检测H-FABP、CK-MB、cTnT、Hs-CRP等实验室指标,为急性心肌梗死及PCI围手术期强化他汀治疗的疗效观察及预后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0.
血管紧张素(1-7)[angiotensin-(1-7),nng-(1-7)]是一种内生性的肽类激素,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然而,近期许多研究表明其在肿瘤相关疾病的治疗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nng-(1-7)能够抑制肿瘤细胞中ERK信号转导通路和DNA的合成,并且可以通过下调VEGF的表达抑制肿瘤组织的血管新生,从而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这一作用在肿瘤的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在细胞及动物水平上对Ang-(1-7)的作用途径及作用效果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到Ang-(1-7)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对目前有关Ang-(1-7)与多种肿瘤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Ang-(1-7)在肿瘤治疗方面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