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4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在中晚期恶性肿瘤化疗后不良反应处理上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按照病种和病理分型选用合适的化疗方案,治疗组患者化疗后依据辨证论治原则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缓解化疗后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化疗后采用常规对症处理。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后一般情况及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化疗后的恶心、呕吐消化道不适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骨髓抑制情况好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KP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对缓解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具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治疗Ficat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的临床疗效。方法:3例患者,4个Ⅲ期股骨头坏死,通过股骨大转子下方穿刺钻孔,行坏死区病灶清除和纳米人工骨植入术,术后每3月复查X线平片,随访6~11月,2例术后11月CT复查。结果:2例3髋疗效好,11月后骨质修复良好,关节面无进一步塌陷;1例疗效差,因患肢术后早期负重,加重关节面塌陷。结论: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是一种优良的骨修复材料,治疗股骨头坏死效果好,植骨术后要避免过早负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臭氧髓核消融联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臭氧髓核消融联合小针刀治疗,从后侧方穿刺至病变椎间盘中央,椎间盘外注入臭氧,椎间隙及患椎棘突旁进行针刀松解,观察效果。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总有效率92%。结论:臭氧髓核消融联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症出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软组织血管瘤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介入治疗经验.方法 29例患者,1例婴儿左侧面部巨大毛细血管瘤行左侧颈外动脉造影,未行栓塞治疗;26例静脉畸形中,13例行穿刺造影和无水乙醇加平阳霉素和碘油乳剂硬化治疗;1例左肘和1例右小腿肌肉蔓状血管瘤(AVF和AVM)使用真丝线段或PVA颗粒行末梢动脉栓塞,使用钢圈行主干栓塞.结果 1例要儿面部巨大毛细血管瘤供血动脉增粗,染色明显,引流静脉增粗.10例静脉畸形的X线平片显示静脉石;13例MRI显示T_1等信号,T_2高信号,增强有强化;3例CT示血管瘤软组织肿块;9例初诊彩超显示血管瘤内异常血流.行血管瘤造影18例,成功16例,其中行血管瘤硬化治疗13例,注射1~5次,无水乙醇碘油乳剂硬化治疗5例,痊愈1例,好转4例; 无水乙醇加平阳霉素和碘油乳剂治疗8例,其中6例痊愈,2例好转.结论 软组织血管瘤正确的影像诊断可协助治疗方案的制订.根据血管畸形的血流情况可采用不同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5.
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来源于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的细胞具有明显的促进增殖作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间接的成骨作用.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和血管生成的影响,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对比.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分析基因转染效果实验,于2007-11-27/2008-12-01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和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2月龄新西兰大白兔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成骨细胞诱导.5周龄Wistar大鼠用于移植实验.牛pcDNA3-bFGF真核表达质粒由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免疫教研室徐霖博士惠赠.方法: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采用脂质体介导将牛pcDNA3-bFGF真核表达质粒分别转染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诱导的骨髓源性成骨细胞,G418筛选.稳定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骨髓源性成骨细胞与磷酸钙胶原材料复合培养,植于Wistar大鼠后腿肌袋内,正常饲养2,4周后取出植入的复合材料,观察血管新生情况.主要观察指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前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参数的比较以及骨髓源性成骨细胞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前后新生血管数目的比较.结果:利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转染细胞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情况.从形态、增殖特性和细胞周期、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等方面分析稳定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重组牛pcDNA3-bFGF真核表达质粒成功转染目的细胞,经G418筛选稳定表达.转染的细胞有大量目的基因mRNA转录和目的蛋白表达.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生长均加快,细胞周期中增殖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转染与未转染的骨髓源性成骨细胞比较,碱性磷酸酶的分泌量无明显变化(P>0.05),转染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碱性磷酸酶分泌量小于骨髓源性成骨细胞(P<0.01).骨髓源性成骨细胞转染与未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组均有Ⅰ型胶原mRNA表达,但是,转染和未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均无Ⅰ型胶原基因mRNA转录.转染有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复合材料部分被增生纤维结缔组织包绕,内有新生血管生成,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多.结论:稳定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增殖较快,但作为组织工程骨的种子细胞,骨髓源性成骨细胞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更理想.外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后稳定表达,对新生血管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可以作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种子细胞转染的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患者的32个不同来源的骨转移病灶行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观察骨痛缓解情况以及术后骨转移病灶的影像学改变.结果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止痛有效率为92 %,其中15例为显效,8例为有效,2例无效.治疗后疼痛分级明显降低(P<0.05).术后2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部分缓解者9个,稳定者16个,进展者7个,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止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125)I粒子植入联合鸦胆子油动脉灌注治疗复发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患者行~(125)I粒子植入联合鸦胆子油动脉灌注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复发病灶和EB病毒抗体滴度、ESR、毒副反应变化情况。结果:~(125)I粒子植入联合鸦胆子油动脉灌注治疗后的CR 5例,PR 4例,NC 1例;治疗后患者的EB病毒抗体滴度9例下降,1例稳定;治疗后患者无显著毒副反应。结论:~(125)I粒子植入联合鸦胆子油动脉灌注对复发鼻咽癌的治疗控制率高,毒副反应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来源于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的细胞具有明显的促进增殖作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间接的成骨作用。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和血管生成的影响,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对比。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分析基因转染效果实验,于2007-11-27/2008-12-01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和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2月龄新西兰大白兔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成骨细胞诱导。5周龄Wistar大鼠用于移植实验。牛pcDNA3-bFGF真核表达质粒由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免疫教研室徐霖博士惠赠。 方法: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采用脂质体介导将牛pcDNA3-bFGF真核表达质粒分别转染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诱导的骨髓源性成骨细胞,G418筛选。稳定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骨髓源性成骨细胞与磷酸钙胶原材料复合培养,植于Wistar大鼠后腿肌袋内,正常饲养2,4周后取出植入的复合材料,观察血管新生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前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参数的比较以及骨髓源性成骨细胞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前后新生血管数目的比较。 结果:利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转染细胞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情况。从形态、增殖特性和细胞周期、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等方面分析稳定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重组牛pcDNA3-bFGF真核表达质粒成功转染目的细胞,经G418筛选稳定表达。转染的细胞有大量目的基因mRNA转录和目的蛋白表达。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生长均加快,细胞周期中增殖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转染与未转染的骨髓源性成骨细胞比较,碱性磷酸酶的分泌量无明显变化(P > 0.05),转染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碱性磷酸酶分泌量小于骨髓源性成骨细胞(P < 0.01)。骨髓源性成骨细胞转染与未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组均有Ⅰ型胶原mRNA表达,但是,转染和未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均无Ⅰ型胶原基因mRNA转录。转染有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复合材料部分被增生纤维结缔组织包绕,内有新生血管生成,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多。 结论:稳定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增殖较快,但作为组织工程骨的种子细胞,骨髓源性成骨细胞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更理想。外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后稳定表达,对新生血管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可以作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种子细胞转染的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股骨颈骨折后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1 38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及Ⅹ线资料.结果 骨折Garden分型:Ⅰ型18例(1.3%),Ⅱ型494例(35.7%),Ⅲ型720例(52.0%),Ⅳ型152例(11.0%).发生股骨头坏死114例(8.2%),绝大多数在骨折后3年内发现,股骨头晚期塌陷55例(4.0%).骨折GardenⅠ-Ⅳ型的股骨头缺血坏死率分别为0%、5.9%、9.6%、10.5%,晚期塌陷率分别为0%、1.6%、5.1%、6.6%.4组年龄(<20岁、20~40岁、40~60岁、>60岁)的坏死率和晚期塌陷率分别为48.4%、15.6%、10.5%、3.8%和14.5%、8.2%、6.1%、2.0%,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结论 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和年龄是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晚期塌陷的主要危险因素,Garden Ⅲ、Ⅳ型和青少年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25I粒子联合鸦胆子油动脉灌注治疗复发宫颈癌的作用。方法将80例复发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单纯给予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治疗组在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动脉灌注鸦胆子油。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远期生存时间。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7.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鸦胆子油动脉灌注联合125I粒子在复发宫颈癌的治疗中具有很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可作为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对于复发宫颈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