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MRI对肾实性肿瘤鉴别诊断的效果差异。  方法  以自2017年12月—2020年12月于宁海县第一医院就诊的140例肾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测和MRI检测,以组织病理检测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2种检测手段对不同病理类型和不同病灶大小肾脏肿瘤性质鉴别诊断的诊断效能差异。  结果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测对不同病例类型肾实性肿瘤定性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88.68%、85.29%和87.86%)与MRI检测水平(90.57%、82.35%和88.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03、0.108、0.034;P=0.652、0.742、0.853);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测对直径≥4 cm的肾实性肿瘤定性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95.45%、92.31%和94.74%)与MRI检测水平(97.73%、92.31%和96.4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45、0.000、0.209;P=0.557、0.999、0.647);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测与MRI检测对直径 < 4 cm的肾实性肿瘤定性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83.87%、80.95%和83.13%)与MRI检测水平(85.48%、76.19%和83.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45、0.141、0.999;P=0.557、0.707、0.999)。  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测与MRI检测对肾实性肿瘤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且对于小体积肾实性肿瘤均具有较高鉴别诊断效能,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IL-15、4-1BBL基因修饰的人白血病K562细胞(modi-K562细胞)联合IL-2体外高效扩增肾细胞癌患者自体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的方法,研究扩增前后NK细胞对肾癌细胞株786-O的杀伤作用。方法:10例肾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与modi-K562细胞在含不同浓度IL-2培养液中共育14 d,采用流式细胞术、Calcein-AM释放实验检测NK细胞的扩增情况、免疫表型及对肾癌786-O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modi-K562细胞联合IL-2可有效扩增NK细胞,300 U/ml IL-2培养14 d时,NK细胞扩增(202.4±12.8)倍。在效靶比为20∶1时,扩增后NK细胞对786-O细胞的杀伤率为(72.0±4.3)%,显著高于扩增前NK细胞的杀伤率(34.2±3.6)%(P<0.01)。结论:IL-15、4-1BBL基因修饰的K562细胞联合IL-2在体外能有效扩增肾细胞癌患者NK细胞,扩增后NK细胞对肾癌786-O细胞的杀伤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Argonaute-2蛋白在膀胱移行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法测定88例经病理确诊的膀胱移行上皮癌患者配对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中Argonaute-2蛋白的表达,分析该蛋白表达与预后和其他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膀胱移行上皮癌组织中Argonaute-2 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Argonaute-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高表达Argonaute-2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显著相关。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显示,肿瘤组织中Argonaute-2蛋白高表达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低表达组患者明显降低(62.2%vs.86.3%,P0.05)。结论 Argonaute-2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膀胱移行上皮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膀胱癌预后评估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杨丰强  邵阳  郭长城  施菊妹  郑军华 《肿瘤》2012,32(9):689-695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VPA)对人肾癌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相关链A/B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Ⅰ -related chain A/B,MICA/B)表达的影响,比较肾癌细胞经VPA处理前后自然杀伤( natural liller,NK)细胞对其杀伤作用的差异.方法:用0.5~8.0 mmol/L VPA分别处理人肾癌786-O和ACHN细胞后,应用FCM检测不同浓度VPA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选择4.0 mmol/L VPA处理肾癌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FCM分别检测肾癌细胞MICA/B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钙黄绿素释放法和FCM分别检测VPA处理肾癌细胞后NK细胞对其的杀伤作用以及NK细胞的脱颗粒行为.结果:8.0 mmol/L VPA处理肾癌细胞48 h后,对肾癌细胞活力的影响大于其他处理组(P<0.05); 4.0 mmol/L VPA处理组肾癌细胞MICA/B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未经VPA处理的对照组(P<0.05); 4.0 mmol/L VPA处理组NK细胞对肾癌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未经VPA处理的对照组(P<0.05),且杀伤率的升高可被抗NKG2D (natural-killer group 2,member D)抗体特异性拮抗;肾癌细胞经4.0 mmol/L VPA处理后,其激活NK细胞的脱颗粒作用明显强于未经VPA处理的对照组(P<0.05).结论:VPA可以明显上调肾癌细胞MICA/B的表达,增强NK细胞对其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5.
肾癌又称肾细胞癌(RCC),是指起源于肾皮质的具有异质性的肿瘤[1],在人类泌尿系肿瘤中占第二位.外科手术根治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一旦肾癌出现远处转移,其5年生存率不足20%,据统计2008年全球肾癌新发病例约有271000例,约有116000例死于肾癌,肾癌约占成人新发恶性肿瘤的2.1%,男女发病率约为3:2[3],海德堡分类将肾癌分为4个主要的组织型:透明细胞癌(60% ~80%),乳头状肾细胞癌( 10% ~ 15%),嫌色细胞癌(约5%),肾嗜酸细胞瘤(约5%),各种类型在遗传方面和疾病的临床表现上都具有高度的不同[4].肾癌本身是多基因相关肿瘤,发病机制极为复杂,病程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迄今为止尚未阐明.基础研究的进展能够提高肾癌的预测、诊断和个体化治疗能力.本文就肾癌基础研究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我们用ROCKS抑制剂Y-27632处理肾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探讨其对肾癌的生长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1.主要试剂:肾透明细胞癌786-O(中科院上海细胞库),RPMI 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Gibco公司),Matrigel基质胶(Sigma公司),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Dojindo公司),Transwell 24孔培养板(Corning公司),ROCKS抑制剂Y-27632(Santa Cruz公司). 2.方法:(1)细胞培养:肾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用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100 U/ml青霉素和100 mg/L链霉素),37 ℃、5% CO2培养箱中常规培养,收集对数期的细胞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7.
郭长城  罗俊  杨丰强  耿江  杨斌  郑军华 《肿瘤》2013,33(1):81-85
目的:研究血清Dickko pf(DKK)-1和DKK-3蛋白在膀胱癌患者术前、术后及正常人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其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0例膀胱癌患者术前及术后外周血清中DKK-1和DKK-3的表达情况,并与20例非肿瘤对照组患者相比较。相关性分析DKK-1和DKK-3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膀胱癌患者术前血清中DKK-1浓度明显高于术后及对照组患者;血清DKK-3浓度在膀胱癌患者术前和术后无明显改变,但术前、术后血清DKK-3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DKK-1浓度与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不相关,DKK-3在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级别尿路上皮癌。另外,DKK-1和DKK-3表达之间无相关性。结论:血清DKK-1和DKK-3水平与膀胱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其中DKK-1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而DKK-3下调可能参与了膀胱癌的浸润及转移。提示测定两蛋白表达可能有助于膀胱癌的诊断和术后预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用于肾实质性肿瘤定性鉴别诊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1年8月于宁海县第一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26例肾实质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不同性质肾肿瘤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信号特征和超声造影信号特征方面的差异,以组织病理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2种检测手段对不同病理类型和不同病灶大小肾脏肿瘤性质鉴别诊断的诊断效能差异。  结果  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信号特征方面,恶性肾实质性肿瘤病灶多突出肾轮廓外生长,且多存在假包膜,而良性肾实质性肿瘤病灶多未突出肾轮廓外生长,且多不存在假包膜。在超声造影信号特征方面,恶性肾实质性肿瘤以快进灌注、病灶高强度增强且不均匀增强、病灶周围环状增强为主要特征,而良性肾实质性肿瘤以同步或慢进灌注、病灶中低强度且均匀增强、病灶周围无环状增强为主要特征。超声造影检查对小体积肾肿瘤定性诊断灵敏度(91.67%)、特异性(87.04%)和准确率(89.68%)均显著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72.22%、68.52%和70.63%;χ2=9.199、P=0.002;χ2=5.357、P=0.021;χ2=14.371、P<0.001)。超声造影检查对小体积肾肿瘤定性诊断Kappa值和ROC曲线下面积(0.789和0.894)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0.405和0.704)。  结论  超声造影检查对于小体积肾实质性肿瘤定性鉴别诊断效能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超声造影、增强CT及联合检查对肾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鉴别诊断效果。 方法 以2017年2月—2020年2月于宁海县第一医院医疗健康集团就诊的126例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和增强CT检查,统计超声造影、增强CT和联合检查对不同病理类型和病灶大小的肾脏占位性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差异。 结果 对不同病理类型肾脏占位性病变,联合检查灵敏度(96.47%)和准确率(93.65%)均显著高于增强CT单独检查水平(78.82%和74.60%),均P<0.017,而超声造影与增强CT单独检查的灵敏度(88.24%vs. 84.92%)和准确率(84.92%vs. 74.6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7);对病灶直径≥3 cm肾脏占位病变,三种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7);对病灶直径<3 cm肾脏占位病变,联合检查的灵敏度(94.34%)和准确率(91.78%)均显著高于增强CT单独检查(67.92%和64.86%),均P<0.017,且超声造影检查的灵敏度和准确率(88.68%和85.14%)显著高于增强CT水平(67.92%和64.86%),均P<0.017。 结论 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肾脏占位性病变均具有较高的定性诊断价值,超声造影对于小体积肾脏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优于增强CT,两者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