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S-3000的问世为临床提供了血浆置换.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以及血细胞分离成份输血等手段.本文着重总结了CS-3000P1us用于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制备LAK细胞的一组数据。  相似文献   
2.
不能切除食管癌的治疗对策天津肿瘤医院胸科(300040)金庆文,张熙曾姜宏景,张乃宁目前食管癌的治疗虽趋向于综合治疗,但外科治疗仍不失为主要的治疗手段。食管癌的手术切除率在56.3%~94.1%之间。随着外科技术的进展及各地开展食管癌手术的早晚,各家...  相似文献   
3.
胃癌患者术后化疗联合CIK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胃癌患者术后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99年3月至2007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65例胃癌术后化疗联合CIK治疗的患者(化疗联合CIK治疗组)及同期对照130例术后单纯化疗的胃癌患者(单纯化疗组),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及生存时间;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化疗周期数与CIK治疗次数的分组点;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Log-rank法检测两组患者的生存差异。结果:化疗联合CIK治疗组胃癌患者的3、5年总生存率稍高于单纯化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vs 47%,55%vs 23%,P>0.05)。化疗联合CIK治疗组胃癌患者的3、5年无进展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48%vs 31%,47%vs 20%,P<0.05)。化疗联合CIK治疗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96个月,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的32个月(P=0.001);化疗联合CIK治疗组患者的中位无病进展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36个月,高于单纯化疗组的23个月(P=0.011)。单因素分析发现,TNM分期、化疗周期数和CIK治疗周期数与胃癌患者的OS相关;TNM分期、手术方式和CIK治疗周期数与患者的PFS相关。多因素结果显示,化疗周期数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CIK治疗周期数不仅是影响OS,也是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术后单纯化疗相比,化疗联合CIK治疗明显延长胃癌患者的OS,而且CIK治疗次数增加,临床疗效会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肿瘤患者自体树突状细胞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一种抗原递呈细胞,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能有效刺激静息的T淋巴细胞,诱发初次免疫应答.DC来源于骨髓细胞,在正常组织中含量很少,在体外可用GM-CSF联合IL-4能从CD14~ 单个核细胞培养出DC,细胞因子对DC的分化成熟和抗原递呈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我们在体外成功的建立了16例肿瘤患者的自体DC细胞.血标本的来源为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52岁,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实验方法:肿瘤患者外周血经CS-3000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经Ficol淋巴细胞分层液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获得单个核细抱,计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正常CD33+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系统,模拟肿瘤局部髓系来源抑制细胞的诱导过程,观察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MDSCs中表达及其免疫抑制作用,并探讨MDSCs中IDO表达相关机制.方法:免疫磁珠分选健康供者CD33+细胞,体外与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共孵育诱导MDSCs,以单独培养CD33+细胞为对照组,培养2天后收获实验组MDSCs及对照组CD33+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IDO和STAT3的表达与活化情况;Annexin V-FITC的方法检测MDSCs对T细胞促凋亡作用,并观察IDO在MDSCs诱导T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结果:正常CD33+细胞与MDA-MB-231共孵育2天后,出现一群表型为Lin-CD33+13+CD14-CD15-的MDSCs,体外诱导的MDSCs中IDO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STAT3蛋白磷酸化增强,经过STAT3磷酸化抑制剂JSI-124预处理后,MDSCs中IDO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并可诱导高百分比T细胞凋亡,经IDO抑制剂1-MT处理后T细胞凋亡显著降低.结论:体外将乳腺癌细胞系与正常CD33+细胞共孵育可以诱导出具有独特表型特征和免疫抑制活性的MDSCs,而STAT3磷酸化导致的IDO表达升高可能是MDSCs抑制T细胞功能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38例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早晚期HC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不同分群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比例,Kaplan-Meier法检验T淋巴细胞亚群对HCC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138例HCC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61%,2年生存率为39%,早晚期HCC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8、12个月.晚期HCC患者的CD4+T细胞比例低于早期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与NK细胞比例高于早期患者,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T淋巴细胞亚群中Treg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在进一步分析影响Treg的因素时发现有肝硬化的HCC患者外周血Treg比例及绝对数高于无肝硬化的HCC患者(P=0.029),铁蛋白(Ferr)正常的HCC患者外周Treg绝对数高于Ferr水平高的HCC患者(P=0.027).结论:HCC患者的Treg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预后,Treg比例>7%是影响晚期肝硬化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60例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和采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对60例实体肿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的动员和采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常规化疗联合造血因子动员剂方法动员肿瘤患者外周血干细胞,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仪和程控冷冻降温方法采集、冷冻保存干细胞。结果:60例患者平均年龄41岁(24~57),Ⅰ期3.4%,Ⅱ期25.0%,Ⅲ期38.3%,Ⅳ期33.3%;肿瘤负荷情况,CR46.6%,PR31.6%。平均采集次数2.6次,MNC5.6×108/kg,CFU-GM2.4×105/kg,BFU-E1.7×104/kg,CD34+10.1×106/kg,CFU-GM第1次收获率50.0%,第2次36.0%。各病种间除CD34+外均无统计学差异。恶性淋巴瘤组CD34+细胞数高于其他病种。一次动员成功率90.0%。干细胞冷冻复苏后平均MNC回收率77.0%,CFU-GM回收率69.0%,BFU-E回收率72.0%。各病种之间回收率无差异。结论:常规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因子是实体肿瘤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一种有效动员剂。  相似文献   
8.
CIK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静  张乃宁 《天津护理》2008,16(2):75-76
CIK细胞即指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s,CIK),它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经过各种细胞因子共同诱导而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兼具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瘤活性和天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NK)非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物限制杀瘤特点[1].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肿瘤患者树突状细胞经MAGE-3/CEA(HLA-A2/A24 肽疫苗冲击后诱导特异性CTL的杀伤活性。方法:选择MAGE-3-HLA-A2/A24+或CEA-HLA-A24肿瘤患者,收集PBMNC中的贴壁细胞在含有rhGM-CSF、rhIL-4的1640中培养诱导DC细胞,第7日加入HLA-A2-MAGE-3,HLA-A24-MAGE-3、HLA-A24-CEA肽冲击。以肽冲击后的DC与未经纯化的T细胞混合培养诱导的CTL作为效应细胞,Mel526,803,Raji,K562作为靶细胞,以LDH法检测特异性CTL的杀伤力。结果:未纯化的T细胞及肽冲击后的DC与该T细胞混合培养后的细胞表型变化表明CD3、CD4、CD25、CD16/CD56均无显著性差异,表达的CD8、CD86、CD69、CD45RO/CD8、HLA-DR有显著性差异。T-IL-2细胞与T-DC-P细胞对Raji和K562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无显著性差异。T-IL-2细胞与T-DC-P细胞对Mel256和803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肽疫苗可以诱导MAGE、CEA特异性的CTL应答。DC为基础的疫苗是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的新方法,因其简便、快速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GM-CSF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GM-CSF modified tumor cell vaccine,GVAX)治疗前后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比例的变化,探讨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GVAX治疗的85例肺癌患者,其中鳞癌28例、腺癌47例、小细胞癌10例,早期(Ⅰ~ⅢA期)23例、晚期(ⅢB~Ⅳ期)62例。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GVAX治疗前后外周血Treg的比例,分析治疗前后Treg比例变化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接受GVAX治疗的85例肺癌患者1、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9.3%、48.2%,治疗后外周血Treg比例明显下降[(4.86±2.52)%vs(5.52±2.68)%,P<0.05]。患者血清LDH水平正常组治疗后Treg比例明显下降[(4.50±2.23)%vs(5.59±2.76)%,P<0.05],而LDH增高组治疗后Treg比例上升[(6.04±3.07)%vs(5.31±2.48)%,P<0.05];GVAX治疗超过1个疗程者较治疗1个疗程者治疗后Treg比例下降更明显[(-0.39±2.39)%vs(-2.11±1.62)%,P<0.05]。治疗前后外周血Treg比例的变化与患者预后相关,治疗后Treg比例下降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明显长于升高组(21个月vs 10个月,P<0.05),晚期肺癌患者中Treg比例下降者的OS延长更明显(18个月vs 8个月,P<0.05)。结论:肺癌患者GVAX治疗前后外周血Treg比例变化可能成为评价GVAX疗效及判断患者预后的免疫指标,GVAX治疗后患者Treg比例的下降提示其疗效和预后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