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of severe type,ACS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4~2003年收治的46例老年ACS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死亡12例,病死率26.1%,其中死于中毒性休克7例(58.3%),器官功能衰竭5例(41.7%)。结论: 老年ACST具有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存病多,易发生休克、电解质紊乱和器官功能衰竭等特点。外科治疗应做好必要的术前准备,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加强术后管理等。其中手术时机的选择是老年ACST治疗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单一西医治疗,治疗组是在西医的基础上配合清胰汤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系统比较2组治疗后1周和2周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周和2周的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可降低患者死亡率,减少治疗时间,且疗效明显优于单一西医治疗,值得优先选择和作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T管引流在肝胆管结石病人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管引流在肝胆管结石病人中的临床意义安徽省六安地区医院(237005)孙华健周勤邓娟肝胆管结石病人中T管引流是一常规而又重要的一个基本操作技术。随着纤胆镜术后取石的普遍应用,其更是胆道残留结石病人建立和保持取石通道的重要保证。本组192例病人,T管造...  相似文献   
4.
胆囊切除术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的术式选择,对病人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法回顾对1160例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分析、比较。结果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切口愈合情况,LC,MC优于OC,而LC、MC之间无明显差别,术中的出血量LC〈MC〈OC,LC、MC中转OC基本相当。结论LC、MC手术时间比肠道功能恢复较快、切口愈合优于OC,但胆囊切除术的术式选择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具体要求,个体化治疗更为有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提高肝胆管结石病人术后,纤维胆道镜取净胆道残留结石率,探讨对T管引流技术的要求和改进。方法:通过507例T管引流术后,常规造影摄片、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对比,对T管引流放置的位置、型号,纤维胆道镜检查术后,T管的重置方法、要求,T管引流的并发症及处理、T管引流的护理加以讨论。结果:术中T管窦道损伤3例,窦道炎症、出血4例,T管脱落中途停止取石6例,T管窦道十二指肠瘘2例。诱发急性胰腺炎2例。结论:T管引流虽是一个最常用的基本操作技术,但随着纤维胆道镜的普遍应用,必须提出新的理论、新的要求和改进。  相似文献   
6.
赵久华  孙华健 《中国肿瘤》2018,27(2):142-149
摘 要:[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在系统性硬化症(SSc)中的发病风险和特征,为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Embas、Web of Science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2017年5月之前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应用Stata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合并不同条件下恶性肿瘤的标化发病比(SIR)及其95%可信区间(CI),对于异质性较大的恶性肿瘤合并结果,通过Meta回归检验异质性来源。[结果] 共纳入12篇研究,累积研究对象18927人。经Meta分析,恶性肿瘤的SIR为1.47(95%CI:1.28~1.68),其中肺癌、非霍奇金淋巴瘤和血液系统肿瘤的SIR分别为3.16(95%CI:2.21~4.52)、2.60 (95%CI:1.63~4.16)和2.57(95%CI:1.80~3.69)。男性SSc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总风险、肺癌、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风险均高于女性患者。Meta回归结果显示患者的平均年龄(β=0.043,P=0.052)与研究的平均随访时间(β=-0.062,P=0.088)是恶性肿瘤可能异质性的因素,而患者平均年龄(β=0.138,P=0.045)是肺癌的可能异质性的因素。[结论] 与普通人群相比,SSc患者中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有所增加,尤其是肺癌、非霍奇金淋巴瘤和血液系统肿瘤的发病风险明显增加,因此在SSc患者的随访过程中需警惕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损伤控制非规则性肝叶切除在外科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肝内胆管结石、原发性肝癌肝叶切除水平及探讨肝脏损伤控制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近16年来我院101例肝内胆管结石、原发性肝癌等,除4例肝癌行规则性左半肝切除外,其余均采用非规则性肝叶切除。结果切口感染5例;肺部感染3例;膈下感染2例;胆瘘1例;高位空肠瘘1例,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非规则性肝叶切除降低了手术损伤程度及手术难度,减少了手术风险、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甲亢术前药物准备100例临床分析孙华健,庞士勇,郭敬宝(六安地区人民医院普外科237005)甲亢病人术前必须做好充分的药物准备,才能顺利、安全地进行手术,减少术中出血,避免术后甲状腺危象的发生。现通过对1988~1993年100例甲亢病人术前药物准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自1986~2003年共收治10例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病人的损伤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管损伤后采取胆管对端吻合,置T型管支撑引流2例;胆总管修补,扩大原胆管破裂口,分别置T型管支撑引流各1例;拆除胆管缝线、T型管支撑引流1例;胆管-空肠Ruox-Y吻合5例.术后随访2~3年,9例效果满意,1例反复胆道感染.结论:胆囊切除术中认清肝总管、胆总管、胆囊管及其胆囊动脉的相互关系,采取顺逆结合术式,切除前遵循"辩-切-辩"三字原则是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关键.损伤的类型及损伤后发现的时间决定了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