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癌基因SEI1-1(lnc-SERTAD1-1)对结直肠癌增殖、迁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2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标本,检测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lnc-SERTAD1-1的表达水平,分析lnc-SERTAD1-1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lnc-SERTAD1-1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检测正常人结肠组织细胞CCD-18Co与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5中lnc-SERTAD1-1的表达。慢病毒转染构建含有目的基因lnc-SERTAD1-1过表达的HCT15(HO)及含有空白载体质粒的HCT15(HOC),检测其lnc-SERTAD1-1以及SERTAD1蛋白的表达,并检测lnc-SERTAD1-1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lnc-SERTAD1-1在结直肠癌组织(0.002 198±0.000 499 vs. 0.002 998±0.000 392,P < 0.001)和癌细胞(0.000 123±0.000 010 vs. 0.000 182±0.000 012,P = 0.004)中呈低表达水平 ;其表达高低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肿瘤的大体分型相关(P均< 0.05)。在125例结直肠癌患者中,lnc-SERTAD1-1高表达(≥0.000 970)是其术后总生存及无病生存的独立保护因素(总生存HR = 0.228,95% CI:0.107 ~ 0.485,P < 0.001;无病生存HR = 0.228,95% CI:0.103 ~ 0.506,P < 0.001)。体外实验显示lnc-SERTAD1-1表达上调能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P均< 0.05)。结论 lnc-SERTAD1-1通过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是结直肠癌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对近6年来收治的左半结肠急性梗阻病例7例行Ⅰ期切除吻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组无1例吻合口瘘发生,证明术中行盲肠造瘘及经造瘘管肠腔内给药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SCN10A基因外显子区rs12632942 位点多态性与结直肠癌(CRC)患者化疗奥沙利铂外周神经毒性(OXLIP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 年1 月至2013 年6 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市白云区中医医院319 例接受含奥沙利铂(OXL)化疗方案的CRC患者(均为中国中南地区汉族)血液标本,常规提取DNA、PCR扩增及分析SCN10A外显子多态位点rs12632942 基因型,评估OXLIPN程度。通过单因素卡方检验、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外显子多态rs12632942 基因型与OXLIPN 的相关性。结果:319 例CRC 患者rs12632942 基因型:AA134 例、AG156 例、GG29 例,rs12632942 基因型频率符合哈温平衡(P>0.05)。rs12632942 的AG+GG基因型与Ⅱ~Ⅳ度OXLIPN相关(P<0.01),是发生Ⅱ~Ⅳ度OXLIPN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44,95%CI=1.231~3.392,P<0.01)。结论:SCN10A基因外显子区rs12632942AG+GG基因型的CRC患者易感Ⅱ~Ⅳ度OXLIPN。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开腹胆道探查术后再次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分析广州市白云区中医院2008年3月至2014年8月开展31例开腹胆道探查术后再次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61.48±4.32)岁,既往行一次开腹胆道探查术29例,行两次开腹胆道探查术2例。结果:28例顺利完成手术,3例因十二指肠与肝十二指肠韧带粘连严重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60~170 min,平均(120±15)min,术中出血量10~80 m L,平均(40±5)m L。术后无大出血、胆道出血、胃肠道损伤、气体栓塞、胆管结石残留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例出现胆汁漏,经Winslow孔引流管引流3~5 d后无胆汁漏。住院时间5~9 d,平均(6.5±1.0)d。结论:开腹胆道探查术后再次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效果满意,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刀及无钉合固定技术行TEP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全麻下采用超声刀及无钉合固定技术行TEP手术91例(102例次),其中双侧腹股沟斜疝11例,单侧腹股沟斜疝60例,直疝15例,股疝5例。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疼痛,无伤口感染,术中腹膜破裂8例,术后阴囊血肿3例,随访时间1~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采用超声刀及无钉合固定技术行TEP术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可降低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行腹腔镜脾切除术(LS)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至2017年8月63例外伤性脾破裂行LS术临床资料,术中采用先结扎脾动脉,再用圈套器套扎脾蒂切除脾脏48例,采用二级脾蒂离断法逐根结扎切断进入脾脏血管切除脾脏15例。结果 60例顺利完成LS术,3例因脾脏出血或粘连严重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0~17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量100~800 m L,平均400 m L。术后无大出血、胰漏、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外伤性脾破裂行LS术采用先结扎脾动脉,再用圈套器套扎脾蒂切除脾脏或二级脾蒂离断法逐根结扎切断进入脾脏血管切除脾脏是安全和可行的,效果满意,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效果,为腹股沟疝修补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腹股沟疝患者120例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后入路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组采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结果:经过对比观察,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费用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在随访中,两组均无复发情况发生,也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并发症与复发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术后2例发生疼痛,对照组有10例术后疼痛,治疗组术后疼痛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能够减少住院时间,同时不大量增加并发症,术后无复发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对近6年来收治的左半结肠急性梗阻病例7例行Ⅰ期切除吻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组无1例吻合口瘘发生,证明术中行盲肠造瘘及经造瘘管肠腔内给药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外胆管损伤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已被广大医护工作者及病人接受,但由此引起的肝外胆管损伤仍时有报道且后果严重,给病人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探讨LC手术避免肝外胆管损伤仍有重要意义.笔者回顾分析518例LC手术临床资料,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如何减少肝外胆管损伤,提高LC手术安全性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研究腹腔镜经腹经肛管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SR)与传统开腹ISR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根据入组条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5例行腹腔镜经腹ISR手术,对照组患者45例行传统开腹ISR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正常饮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远切缘长度、环周切缘阳性率以及局部复发率、死亡率以及肛门功能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正常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185.3±15.9 min、2.6±0.2 d、6.2±1.1 d、7.6±1.2 d)都明显的短于对照组(223.0±21.4 min、3.3±0.4 d、7.6±1.0 d、9.68±0.6 d),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57.3±12.5 m L、4.44%)明显的低于对照组(214.6±30.2 m L、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远切缘长度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环周切缘阳性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以及死亡率(4.44%、2.22%、0.00%、2.22%)都明显的低于对照组(20.00%、15.56%、11.11%、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排便紧迫感、排便频率以及排便困难都低于对照组患者,Wexner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经腹ISR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具有比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