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青海省1990年传染病漏报调查报告青海省卫生防疫站周敏茹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管理的一项极其重要和最基础的工作,而通过漏报调查丁作,则可掌握较为准确的疫情动态。为此省站流行病科随机抽取了部分县市为调查点,并就1990年1月~1990年10月医院法定传染病报...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2004~2006年居民病伤死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居民死亡状况是反映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了解影响青海省居民生命与健康的主要疾病.更好地采取相应的防制措施,于2006年3~4月,在全省城市、农村、牧区范文?抽取部分县(区)开展了居民病伤死因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青海省国家级疾病监测点居民的死亡水平及期望寿命,发现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全省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平安县死因网络报告资料,分析主要死亡原因。结果 2011年平安县居民期望寿命为71.21岁,其中男性为68.87岁、女性为74.29岁;居民粗死亡率为489.85/10万,其中男性为542.60/10万、女性为435.94/10万,标化死亡率为466.52/10万。前5位死因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消化系统疾病;前5位死因单病种疾病分别是脑血管疾病、胃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交通事故和肝疾患。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当地居民的主要死因,需要大力开展针对其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班玛县部分居民高血压患病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危害居民健康的疾病,同时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为了解高原藏族地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特点,选择了青海省果洛州班玛县开展高血压患病调查。班玛县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全县平均海拔3560m,年平均气温2.5℃.藏族居民占90%以上,自然和地理环境完全不同于平原。2002年6月笔者对班玛县部分居民进行了高血压患病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卫生监督员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青海省47个卫生行政机关,63个卫生专业机构的监督员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我省现有监督员489人,符合《中国2000年预防保健战略目标》(以下简称《目标》)中有关专职监督员的数量按辖区人口1/万比例配备标准。省级监督员年龄偏高,地市级及具区级年龄分布呈较为理想的“三角宝塔”。省级监督员大专以上学历者占59.72%,与《目标》要求相差甚远;地市级监督员中专以上学历者为98.94%,基本符合《目标》要求;县区级监督员学历偏低,其中有7名监督员无学历。专业分布不够理想,卫生专业人员比例偏低。  相似文献   
6.
西宁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西宁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为制定西宁地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入户调查所有35岁以上人群。站果 慢性病患病率高达68.83%;患病居前六位的分别是:高血压(33.24%)、胆囊疾患(21.25%)、慢性胃肠疾患(12.47%)、冠心病(10.99%)、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9.99%)及高脂血症(7.04%);文化程度高低、在西宁居住年限长短、有无高血压家族史及吸烟、饮酒、体质指数、睡眠质量等因素,对慢性病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站论 慢性病已成为西宁地区居民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6-2009年青海省疾病监测点死因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海省2006-2009年死因监测系统及导致死亡主要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1)对监测系统报告资料进行数据流行病学特征和报告质量评价(根本死因编码等情况)。(2)根据死因网络直报督导方案,定期对监测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疗机构开展督导检查,并将督导结果及时反馈相关部门予以通报。(3)为校正死亡率定期在监测点开展死因漏报调查。结果 2006-2009年疾病监测点居民平均死亡率为475.68/10万,其中男性为571.26/10万、女性为378.72/10万。死亡病例报告及时率为66.39%、审核率为99.83%、迟审率为3.21%、死因诊断不明比例为1.20%、伤害意图不明比例为0.22%、心血管病缺乏诊断意义比例为0.84%、肿瘤未指明位置比例为0.01%及呼衰、肝衰、肾衰比例为0.71%。前五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中毒及消化系统疾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漏报率为26.23%、卡片填写完整率为81.96%、迟报率为10.86%、错填率为20.18%、错录率为19.11%、第二联上报数与存根相符率为89.40%;2009年漏报率为37.52%,校正死亡率为726.09/10万。结论通过定期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对各报告单位的督导检查及开展死因漏报调查工作,并将结果及时反馈各相关部门,是确保数据质量逐年上升的重要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青海省疾病监测点成年居民身体活动水平和特点,为在人群中推广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青海省“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0)”调查中慢性病患病和身体活动部分数据,对3个国家级疾病监测点的1 792名18岁及以上居民身体活动时间的分布特征、活动水平及其与慢性病的关系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结果 调查对象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29.9%、8.9%、29.6%、4.9%和47.6%(标化率分别为29.2%、8.5%、26.2%、4.3%和47.5%)。城市、农村和半农半牧地区调查对象每周总身体活动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10、1 100和1 380 min/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44岁年龄段调查对象每周高强度职业性身体活动时间多于高年龄段调查对象,而其每周交通性身体活动时间少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对象中有50.2%的人身体活动水平为活跃,15.0%的人身体活动不足;随着年龄和学历的升高,调查对象身体活动不足的比例逐渐增加,经趋势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值分别为19.3和27.2,P〈0.01);单因素分析发现,身体活动不足是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其患病风险分别为身体活动水平活跃者的1.69、1.41、2.48和1.78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身体活动不足是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青海省成年居民的身体活动以职业性和交通性身体活动为主,休闲性锻炼时间少,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应结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大力倡导城乡居民在休闲时间积极参加身体锻炼活动。  相似文献   
9.
李晓萍  周敏茹 《现代预防医学》2014,(21):3879-3881,3886
目的了解青海省城乡居民膳食结构、行为方式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为制定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城市、农村、半农半牧区和牧区四个经济类型36个社区(村)1 116户4 349人进行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等。结果我省居民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是营养缺乏和营养失衡并存。我省居民每标准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与我省2002年相比均有所增加,但仍低于《指南》推荐量标准;蔬菜摄入量由2002年的176.2 g上升到228.2 g,上升了29.5%;新鲜水果摄入量由2002年的17.4 g上升到37.8 g,上升了117.5%;奶类摄入量由2002年的48.3 g上升到187.6 g、上升了288.1%;盐摄入量为13.0 g,与2002年相比下降19.5%,油摄入量为34.7 g,与2002年(35.8 g)相比变化不明显,但远高于《指南》推荐量(6 g)和(25~30 g)。贫血、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分别为15.2%、20.8%、4.3%、19.7%。结论青海省居民膳食状况有较大提高,但膳食结构不尽合理;营养相关性慢性病患病率将是我省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2006年居民疾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青海省居民各种疾病患病情况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原则,随机抽取全省6个县(区)为调查地区,采用家庭入户面访式调查方法,共调查居民19 201人;对18岁以下居民进行一般情况询问调查,18岁以上居民进行患病情况调查,同时进行血压、身高及体重测量,抽取10%调查对象进行血糖检测.采用Epi 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青海省居民各种疾病总患病率达67.76%,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经地区加权后患病率达65.85%.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患病居前六位的是消化系统疾病28.74%、心脑血管疾病27.27%、风湿及骨关节疾病19.97%、呼吸系统疾病12.46%、生殖系统疾病8.64%及泌尿系统疾病7.39%.不同地区间患病率以城市最低为61.86%,农村次之为66.32%,牧区最高70.17%;城市、农村及牧区各系统疾病患病顺位有所不同.单病种患病居前六位的疾病分别是高血压17.36%、胃炎17.14%、风湿性关节炎15.79%、胆囊炎或胆结石11.49%、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9.65%及肾炎4.40%.对几种主要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吸烟率为22.16%,饮酒率为17.16%,肥胖率为3.41%.结论 不同地区及性别间患病率有明显差异,患病率有随年龄明显上升趋势;不同地区居民疾病谱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