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霉酚酸对趋化性细胞因子I-TAC的表达及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探讨霉酚酸(MPA)对趋化性细胞因子I-TAC的表达及其功能的影响。分别在IFN-γ加入之前、同时、之后加MPA于培养的ECV-304细胞中,以RT-PCR检测其I-TAC mRNA的表达水平。PBMC经不同浓度MPA(10、100、1 000ng/ml)处理12 h后,采用微迁移板技术观察MPA对I-TAC趋化作用的影响。MTT法测定不同浓度MPA(10、100、1 000ng/ml)对I-TAC促PBMC增殖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时间加入MPA处理的各组,其I-TAC/GAPDH比值均显著地小于对照组(P<0.01),而MPA处理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MPA处理组PBMC的迁移指数和MTT试验的A值与相应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这些结果提示,MPA对I-TAC在内皮细胞上表达及其趋化、促增殖功能具有抑制作用。MPA的这些新发现的功能可能是霉酚酸酯(MMF)抗移植排斥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已知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症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用β淀粉样蛋白等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RT-PCR检测Ⅰ-TAC的表达;用重组I-TAC刺激小鼠T细胞,流式检测黏附分子CD11a的表达,ELISA测定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结果表明,β淀粉样蛋白、LPS及IFN-γ均能诱导小胶质细胞表达Ⅰ-TAC;重组I-TAC不仅上调T细胞表达CD11a,还能促进T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FN-γ。研究结果提示:β淀粉样蛋白诱导小胶质细胞表达Ⅰ-TAC,Ⅰ-TAC继而通过趋化T细胞抵达炎症局部,并调控T细胞表达黏附分子及向Th1方向极化,增进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症反应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鲎抗脂多糖因子(LALF)对小鼠巨噬细胞晚期炎症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功能的拮抗效应,探讨LALF对晚期内毒素血症动物的保护机制.方法 用HMGB1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加入或不加LALF.迁移实验检测巨噬细胞趋化作用,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结果 巨噬细胞迁移指数的增加呈HMGB1剂量依赖性,HMGB1刺激后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TNI-α浓度显著增高.LALF与HMGB1预混合显著降低巨噬细胞的迁移指数和培养上清液TNF-α浓度.结论 LALF可能通过抑制HMGB1而发挥其对晚期脓毒症动物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已知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症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用β淀粉样蛋白等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RT-PCR检测I-TAC的表达;用重组I-TAC刺激小鼠T细胞,流式检测黏附分子CDlla的表达,ELISA测定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结果表明,β淀粉样蛋白、LPS及IFN-γ均能诱导小胶质细胞表达I-TAC;重组I-TAC...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l(high-mobility group box 1,HMGBl)基因沉默对化疗药物多柔比星(doxorubicin, DOX)诱导BGC-823胃癌细胞发生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MTT、Western blotting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方法分别检测DOX对BGC-823细胞增殖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 I (microtubule light chain- I,LC3I)、LC3II表达和自噬小体形成的影响。构建靶向HMGB1的shRNA载体pSuper-shHMGBl及其对照载体pSuper-shNC并转染BGC-823胃癌细胞,建立HMGBl稳定沉默的细胞系。DOX处理不同质粒转染组的BGC-823胃癌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MGBl沉默对DOX诱导的自噬小体形成的影响,MTT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对自噬及凋亡相关蛋白(HMGB1, LC3, Bcl-2,Bcl-XL, Mcl-1 and cleaved 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 DOX可上调LC3-II蛋白的水平和促进细胞自噬体的形成(P<0.001)。与对照组相比,HMGBl基因沉默可降低DOX诱导的自噬作用(P<0.001),并促进胃癌细胞发生凋亡[12.37±2.84 % vs 46.12±3.15%, P<0.05],上调激活型caspase-3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DOX诱导胃癌细胞发生自噬时,抗凋亡蛋白骨髓细胞白血病蛋白1(Mcl-1)的降解增加,而Bcl-2和Bcl-XL表达无明显变化;HMGBl基因沉默可抑制DOX诱导的Mcl-1降解。结论 DOX可诱导胃癌细胞发生自噬;HMGB1基因沉默有助于逆转BGC-823胃癌细胞对DOX耐药性,促进胃癌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上颌尖牙受不同作用力后龈沟液(GCF)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间接了解牙齿受机械力作用后牙周组织改建的生化反应过程。方法选择正畸患者1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分别对2组患者的右侧上颌尖牙施加100 g和250 g的远中移动初始力,左侧上颌尖牙均不加力。分别在加力前、加力后24 h,48 h,72 h,7 d,14 d,21 d和28 d时收集尖牙近、远中龈沟内GCF,ELISA法测定IL-1β含量。结果不同时间点、不同力值下GCF中IL-1β水平变化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牙齿近远中侧GCF中IL-1β水平变化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CF中IL-1β的水平与正畸力大小及力的持续时间密切相关;GCF中IL-1β含量的变化可以作为分析临床正畸加力大小是否合适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从核蛋白到新的细胞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认识曾长期局限于其调节基因转录的核蛋白功能。由于其作为细菌内毒素致死性的晚期介质这一重要功能不久前被发现,HMGB1新的生物学活性及其作用机制引起广泛兴趣和深入研究。HMGB1具有细胞因子的各种共同特性,包括其自分泌和旁分泌的特征、其受体依赖性以及它与其他炎症细胞因子相互诱生与协同作用的网络性。在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的炎症、损伤和细胞坏死中,HMGB1介导了以巨噬细胞为主的固有免疫应答,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前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作用,同时还发现其对神经突触和肿瘤细胞的生长的促进作用。以HMGB1为靶子的治疗策略,包括对其产生和释放的抑制以及对其与受体(已知RAGE、TLR2和TLR4)结合的拮抗措施,在实验动物获得了可喜的成功并给临床应用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box 1, HMGB1 )基因沉默对化疗药物多柔比星(doxorubicin, DOX)诱导BGC-823胃癌细胞发生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MTT、Western blotting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检测DOX对BGC-823细胞增殖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Ⅰ (microtubule light chain-3Ⅰ,LC3Ⅰ)、LC3Ⅱ表达和自噬小体形成的影响。构建靶向 HMGB1 的shRNA载体pSuper-shHMGBl及其对照载体pSuper-shNC并转染BGC-823胃癌细胞,建立 HMGB1 稳定沉默的细胞系。DOX处理不同质粒转染组的BGC-823胃癌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HMGB1 沉默对DOX诱导的自噬小体形成的影响,MTT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对自噬及凋亡相关蛋白(HMGB1、LC3、Bcl-2、Bcl-XL、Mcl-1和激活型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DOX可上调BGC-823细胞中LC3-Ⅱ蛋白的水平和促进细胞自噬体的形成( P <0.01 )。与对照组相比, HMGB1 基因沉默可减少DOX诱导的胃癌细胞自噬\[(19.33±2.96)% v (71.67±3.38)%, P <0. 01 \],促进胃癌细胞发生凋亡\[(46.12±3.15)% vs (12.37±2.84)%, P <0.05\],上调激活型caspase-3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DOX诱导胃癌细胞发生自噬时,Mcl-1的降解增加,而Bcl-2和Bcl-XL表达无明显变化; HMGB1 基因沉默可抑制DOX诱导的Mcl-1降解。结论:DOX可诱导BGC-823胃癌细胞发生自噬, HMGB1 基因沉默有助于逆转胃癌细胞对DOX的耐药性,促进胃癌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校实验室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不够、垃圾分类不规范、节能减排不到位等问题,以福建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实验室为例,提出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体系、促进实验室资源节约、提升实验室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等具体措施,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实验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IL-33敲除(IL-33-/-)对小鼠急性弓形虫感染腹腔巨噬细胞(pMφ)极化的影响,探讨IL-33-/-在弓形虫感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C57BL/6 IL-33-/-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pMφ,各分为弓形虫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各组pMφ 感染率、细胞因子及表面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IL-33-/-小鼠pMφ 弓形虫感染30 min后的感染率低于WT小鼠(t=-2.49,P<0.05);IL-33-/-小鼠感染组pMφ M1型标志物NO(t=29.71,P<0.05)、MHCⅡ(t=19.05,P<0.05)、TLR4(t=8.34,P<0.05)表达高于WT小鼠感染组,而M2型标志物CD206表达低于WT小鼠感染组(t=-3.34,P<0.05);感染组小鼠pMφ NO、IL-10、TNF-α、MHCⅡ类分子及CD86的表达高于各自未感染对照组;IL-33敲除和弓形虫感染对IL-33-/-与WT小鼠pMφ MHCⅡ(F=5.25,P<0.05)、TLR2(F=14.88,P<0.05)分子的表达有交互作用。结论 在急性弓形虫感染早期,IL-33敲除驱动小鼠pMφ 向M1方向极化,促进pMφ 抗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