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微量甲基纤维素培养系统测定了正常与带瘤(EAC)小鼠的T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发现小鼠带瘤后脾脏中的T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显著低于正常鼠脾细胞。用带瘤鼠的无细胞腹水、腹水瘤细胞培养上清、脾细胞条件培养液以及脾脏PNA~+细胞培养上清等对培养系统进行处理.这些提取物均能抑制正常小鼠的T细胞集落形成.据此认为,肿瘤相关的提取物能通过某种可溶性抑制因子对T细胞集落形成产生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2.
应用本室纯化的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β(rhTNF-β)对悬浮的人白血病细胞HL-60和K562小鼠骨髓瘤细胞NS-1以及贴壁的小鼠纤维母细胞L929和人肝癌细胞SMMC7721进行了微量细胞毒试验,其中悬浮细胞采用~3H-TdR掺入法;贴壁细胞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分别检测.实验表明,此rhTNF-β对HL-60有很强的杀伤作用;NS-1为相对敏感细胞株;而对SMMC7721及K562的杀伤率很低,具有一定抗性.与此同时,作者还应用FDA-PI荧光染色,用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DNA电泳以及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百分率的检测等实验,进一步研究了rhTNF-β对L929和  相似文献   
3.
应用pET28(含T_7lac启动子和His6-tag)质粒,将人γTNFβ融合基因与之组建成pETγLT表达质粒,并转化于E.coliBL21(DE3).本文对pETγLT/ BL21(DE3)工程菌的His6-γTNFβ重组产物进行了诱导表达,分离纯化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工程菌用LB培养基在37℃扩增至OD_(590)为0.5左右,加IPTG(终浓度为1mmol/L)诱导5小时,此时His6-γTNFβ的表达量可占菌体总蛋白的45%.重组产物绝大多数以IBs形式存在于菌体中.工程菌经反复超声破碎、高速离心,得IBs粗制品后,再经含2mol/L脲的缓冲液洗涤可得到相对纯净的IBs.然后用7mol/L脲变性溶解IBs,离心取上清,进行Ni~(2 )-Sepharose 6B柱一步法亲和层析,可得到电泳纯度为95%的His6-γTNFβ,经稀释复性和用凝血酶切去His6-tag的产物,其细胞毒活性为(1.2~2.0)×10~7U/mgp,抗病毒活性为(6.0~6.6)×10~6U/map.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能表达HuTNFβ的工程菌株(P20KLT)按常规培养及扩增.即采用LB培养液(内含Amp100.μg/ml Tet 5μg/ml);1:40扩增.当A550达0.1时,加入IAA(20μg/ml),当A550为1.0时,中止培养,离心(5000rpm,4℃)收集菌体。在菌体中按1:5加入缓冲液,冰浴中超声破碎,13,000rpm高速离心20分钟,  相似文献   
5.
艾氏腹水癌细胞对胸腺淋巴细胞钻瘤作用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离体混合细胞培养中,发现胸腺淋巴细胞能主动向艾氏腹水癌(EAC)细胞移动、相互粘附,並钻入瘤细胞内。其粘瘤和钻瘤指数的基本规律一致,但不同步,不同瘤龄期以及有无Con A刺激的瘤细胞对淋巴细胞的粘瘤和钻瘤作用的敏感性不同,胸腺淋巴细胞及其PNA~-和PNA~+亚群与脾脏淋巴细胞亦有显著差异。胸腺素对淋巴细胞的粘瘤和钻瘤作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当前较多研究者的看法,肿瘤宿主不能有效地排斥肿瘤,并非由于其免疫系统在功能上有缺陷,而是免疫调节异常所致。这种异常现象主要表现在向下调节(down fegulation)占了优势,从而导致了低免疫状态(depressed immunity)。这可能是宿主对肿瘤排斥失效的原因之一。已知参与免疫调节的成分(调节细胞和调节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活性氧参与rhTNFβ诱导淋巴细胞活化作用的机理。方法:采用化学发光(CL)和顺磁共振法(ESR)研究rhTNFB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活性氧(OR)的动态变化及其增殖作用。结果:①用10-2000U/ml的rhTNFβ处理1×106ml-1淋巴细胞均可诱发Ly-CL,其中以100U/ml rhTNFβ处理18~20min的CL峰值(RLI)为最高,所诱发的OR主要为OH·;②以15~62U/ml的rhTNFβ处理淋巴细胞72h,可明显地产生活化效应,这与TNFB诱发淋巴细胞早期产生Ly-CL的强度相一致。结论:适当剂量的rhTNFβ可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OR并促进其增殖。  相似文献   
8.
肠道粘膜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肠道粘膜免疫是机体防御感染的第一防线,而道炎热症与口服受机制的研究更具有理论与的临床意义。对此领域的研究已成为免疫学中的一个热点。据此,本文对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来源和功能,肠道蛋性炎症的发生,口服耍受的形成以及口服抗原治疗自躯免疫病等进行研究进展作一概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正> 机体免疫状态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带瘤机体的免疫功能随着瘤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胸腺是T淋巴细胞发育,特别是受体功能库及自我识别限制能力获得的主要场所。研究T细胞分化的基本手段是分离出胸  相似文献   
10.
淋巴毒素β(LTβ),TNF家族的新成员.由括化的T、NK、LAK细胞和T细胞杂交瘤等产生,LTβ是一个分子量为33KD的Ⅱ型跨膜糖蛋白.分泌型的淋巴毒素LTα通过与LTβ非共价结合而锚着于细胞表面,共同形成表面淋巴毒素.这意味着淋巴毒素可能具有不同于TNF的独特生物学功能,因而淋巴毒素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LTβ分子的表达及其特征、基因结构和受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对LTβ的深入研究将成为免疫学中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