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历代医家对“口角流涎”的辩证都各执己见,但归纳起来,大多数医家注重从“脾”论治,认为脾气虚,不能固摄津液;或因胃热,迫津液外泄;或虫积,内扰脏腑,致津液不藏,而致此症.然而,最近临床实践发现,“口角流涎”从“肾”论治,颇有疗效.  相似文献   
2.
突发性耳聋是指72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HL。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与内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免疫因素、心理因素等相关[1-3]。突发性耳聋属中医"暴聋"范畴,病因病机可归纳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先天禀赋不足、脏腑亏虚、痰火瘀血闭阻等[4]。临床上,笔者发现新九针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对本病具有起效快、疗程短、不易复发的优势,故对其作用机制、操作规范及临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阐释火针针刺腧穴“肠病方”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senile functional constipation,SFC)的诊疗经验及理论依据,以期为针灸治疗SFC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围绕SFC的病因病机,详述火针针刺腧穴“肠病方”治疗SFC的选穴、配伍、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主要从调节“三焦、脾胃、肝肺”的气机升降,扶阳益气,增水行舟以及现代解剖学理论四个方面,对火针针刺腧穴“肠病方”治疗SFC的思路及依据进行剖析,并结合验案进行佐证。[结果] 火针疗法治疗SFC,主穴为腧穴“肠病方”(即中脘、天枢、上巨虚);配穴为至阳、肝俞、脾俞、大肠俞、支沟、照海;采用募合、俞募配伍,选穴精当、配伍合理;同时结合了火针的“温通”作用,操作简便,疗效独特。所举案例中患者诊断为便秘,辨证为阳虚型,治疗选取主穴为腧穴“肠病方”,配至阳、肝俞、大肠俞,调畅气机,升清降浊、通腑导滞;配照海、支沟以增水行舟,整体通调,效果良好。[结论] 火针针刺腧穴“肠病方”治疗SFC,见效快、疗程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由各种严重肝功能损害或障碍所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伴有严重HE的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患者如果不进行紧急肝移植,存活率很低[1].ALF时HE的发病机制迄今仍未完全阐明,但已经认识到该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普遍认为高氨血症是ALF时HE发病的中心环节,主要表现在氨代谢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肿胀和脑能量代谢异常、氨与其他致病因素的协同作用、氨代谢产物谷氨酰胺所介导的氧化应激以及线粒体通透性转变等.此外,血脑屏障改变以及一些其他因素,如炎症、感染、细胞因子的作用也备受重视.本文拟从上述致病因素出发,对ALF时HE的发病机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的恶性肿瘤。主要从"温法"角度出发,从病因病机、治疗方药有临床用药出发,论述了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理论依据。现在临床上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还是侧重于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者以毒攻毒杀灭肿瘤细胞等,对于肝癌患者采用"温法",应用温性药、温阳药治疗的还很少,忽视了"顾护阳气"的作用,所以,在原发性肝癌及其常见合并症的治疗中,应该重视"温法"的作用,注重从"温法"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6.
慢性肝病从“脾胃”论治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肝病病程长,病情复杂,迁延不愈,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挑战。中医对慢性肝病的治疗颇有特色,历代医家都注重"调理脾胃,顾护中州",本文拟对慢性肝病从"脾胃"论治的理论依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肠病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自噬水平和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自由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溶液7 d复制UC大鼠模型。电针组予双侧“天枢”“上巨虚”和“中脘”电针治疗,每次20 min,每日1次,连续3 d;西药组予美沙拉嗪悬液(200 m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3 d。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记录粪便形态并进行隐血试验以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HE染色法观察大鼠结肠形态及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0的含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肠组织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3B(LC3B)、p62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p62蛋白表达量及LC3BⅡ/LC3BⅠ、p-AMPK/AMPK、p-mTOR/mTOR比值。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较差,结肠黏膜屏障破坏,炎性细胞浸润,腺体萎缩或消失,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