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帝内经》中有"脾藏意"及"香入脾"理论.以"呆"为关键词,对历代相关的医案进行统计后发现,中医治疗痴呆以调理脾胃的方剂使用最多(29.72%),其次是开窍醒神方剂(21.62%);在使用的192味药物中,频次最高的前10位依序为半夏、甘草、石菖蒲、茯苓、郁金、茯神、远志、当归、栀子、生地黄,其中石菖蒲、郁金、当归也属于古代本草记载的芳香药范畴.临床治疗痴呆一病,调理脾胃及善用芳香药或许是提升疗效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也是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实践经验相互结合的一个体现.  相似文献   
2.
3.
《张氏医通》总十六卷,为清初医家张璐所著,成书于康熙年间,包括内、外、妇、儿及五官各科疾病证治,并附医案治例,不仅对前人医案进行分析和总结,也将毕生学验附于书中.张璐崇尚经旨,博采众长,对疾病不独守前人思维定式,有着自己独特见解;对杂病和急症的诊治进行了丰富和发展,详述造金针法,保留罕见方;脉诊是其学术思想中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索新安固本培元思想与江浙温补派思想的区别与联系。[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等方法,以汪机、薛己、徐春甫、孙一奎、赵献可、张介宾等医家及相关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纵向梳理与横向分析。[结果] 以汪机、徐春甫、孙一奎等医家为主体的新安固本培元思想,与以薛己、赵献可、张介宾等医家为主体的江浙温补派,形成背景相同,思想主张相近,均强调元气的作用,重视脾肾二脏,阐发命门理论,且均偏重温补,反对滥用寒凉。但两者的思想核心并不相同,新安固本培元思想偏重于“阴阳一太极”,强调元气为生化之源与生命根本动力的作用,主张以后天补养先天,激发先天生生之机,继而反养后天,临证善用人参、黄芪等气血并调、脾肾同补,以培固元气;而江浙温补派偏重于“太极分阴阳”,更加重视太极划分以后阴阳二气对后天阴阳的充养,即强调命门水火的阴阳互根、互用之性,主张直补先天,进而以先天养后天,临证善用六味丸、八味丸等加减合方,以滋真阴真阳。[结论] 两派学术主张同中有异,医家之间相互影响,属于交叉互融的关系,可同属于易水学派的支脉,即广义的温补派范畴。  相似文献   
6.
7.
8.
9.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属于常见的妇科疾病,该病主要症状为月经量增加、经期紊乱、延长等,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贫血、休克,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2]。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是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药物,其中米非司酮可影响子宫内膜生长,抑制卵泡发育及排卵;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可促使子宫腺上皮细胞凋亡,抑制内膜腺上皮增生,促使子宫内膜继发性萎缩[3,4]。基于此,本研究就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新安固本培元派的形成可大致分为以汪机为主的创立时期及以孙一奎为主的传承发展时期。其诞生于明清时医滥用苦寒滋腻之品的时代背景下,创始人汪机因徽州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临证多脾胃虚损的临床实际,通过融合朱丹溪、李东垣之说及道学、理学、佛学等哲学思想,并借助白术等道地药材的优势,提出固本培元的学术思想和治疗思路。此后,在师徒相授和宗族世医传承的保证下,以汪机众多弟子门生为主体的众多新安医家传承其学,并在医疗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固本培元的学术内涵,从而使得新安固本培元派逐渐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