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5篇
  1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7 毫秒
1.
目的:观察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严重烧 伤后24h大鼠脑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方法:(1 )采用40%全身总体表面积(TBSA)Ⅲ°烧伤大鼠模型,用干、湿重法检测NE刺激烧伤24h大 鼠脑组织含水量;(2)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烧伤大鼠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活性水平的变 化;(3) 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NE诱导脑组织VEGF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1) 烧伤大鼠和NE刺激后的烧伤大鼠脑组织水肿明显;(2)烧伤后2 4 h大鼠脑组织NE活性增加,而NE刺激后的烧伤大鼠,脑组织NE的活性增加显著;(3) NE刺 激剂量增大时,脑组织VEGF的蛋白表达逐渐增加,烧伤后VEGF的蛋白表达增加明显,随NE刺 激剂量增大,烧伤后VEGF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结论:NE可诱导严重烧 伤大鼠脑组织VEGF的蛋白表达,提示烧伤后NE水平增高是脑水肿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下鼻中隔术中穿破的及时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及时修复鼻中隔术中对穿性破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6月~2005年6月在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0例鼻中隔偏曲合并鼻窦炎、鼻息肉的病人,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28岁。行鼻窦手术和鼻中隔手术,术中出现鼻中隔黏骨膜对穿性破损,17例立即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破损修补术,术中取自体鼻中隔或者鼻甲薄骨片封闭穿孔,复位破损黏骨膜进行修复,采用指套凡士林纱条填塞;2例在头灯照明下常规手术以鼻中隔软骨进行修复,1例未作处理。结果17例立即在鼻内镜下进行修复的病人,随访6个月,术后没有出现鼻中隔穿孔;2例在头灯照明下修复的病人于术后7、10d发现鼻中隔穿孔;1例未处理的病人于术后5周发现鼻中隔穿孔。结论鼻内镜下及时修复鼻中隔手术中出现的对穿性破损,视野清晰,修补可靠;术后局部应慎用激素或者开始使用激素的时间应当延迟。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早期以及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及蛋白酷氨酸激酶(Peotein Tyrosine Kinase,PTK)激动剂和抑制剂对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IP效能发挥通路中央PKC和PTK的关系。用TUNEL法检测I/R心肌细胞凋亡。结果显示:1、IP早期能显著降低I/R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缺血预适应(IP)第二保护穿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戎对调亡抑制基因bcl-2、bcl-xfl蛋白表达的调节。方法: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方法。结果:(1)IP+IR24h组TUNEL法阳性心肌细胞核数量及阳性心中总心肌细胞核数的百分比均明显少于IR24h组(P〈0.05-0.01);92)IP+IR24h组表达bcl-2、bcl-xl蛋白阳性的心肌细胞数及阳性  相似文献   
5.
参麦注射液对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参麦注射液对牛血清和肿瘤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琼脂糖刮除法检测参麦对牛血清和肿瘤条件培养液促进的牛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在含10%新生小牛血清培养液中和在肿瘤细胞条件培养液中,参麦都能明显抑制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且呈量效关系,对肿瘤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的内皮细胞迁移抑制作用显著。方法:参麦能抑制牛内细胞增殖和迁移,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姜黄素具有抑制血管生成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双重作用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41  
目的 探讨姜黄素的抗肿瘤机制。方法 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观察姜黄素对血管生成的影响 ;利用培养的肿瘤细胞SMMC 772 1,采用电子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姜黄素诱导SMMC 772 1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 姜黄素能明显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内的血管生成 ,2 0 μmol·L-1的姜黄素即可诱导SMMC 772 1细胞凋亡。结论 姜黄素的抗肿瘤机制是多方面的 ,既可抑制血管生成又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恶性腹水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进行测定,了解血清IL-2水平与腹腔灌注IL-2治疗疗效之间的关系,以期获得判定恶性腹水IL-2治疗疗效的指标。方法 54例恶性非肝癌性腹水患者均接受IL-2腹腔灌注治疗,治疗前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2水平,将IL-2测定值较高的27例患者分为A组,IL-2测定值较低的27例患者分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血清IL-2测定值较低组IL-2腹腔灌注治疗的有效率为77.8%(21/27),明显高于IL-2测定值较高组的51.9%(14/27,P<0.05)。结论 恶性腹水患者IL-2腹腔灌注治疗前血清IL-2水平高低与IL-2治疗的疗效明显相关,原有IL-2水平较低的患者IL-2腹腔灌注治疗的疗效较好。血清IL-2水平可作为判定IL-2腹腔灌注治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膀胱癌细胞nm23蛋白表达量与丝裂霉素药物敏感性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膀胱移行细胞癌治疗方案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2例临床病理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细胞的nm23蛋白表达量;同时采用MTT法测定膀胱癌细胞对丝裂霉素的药物敏感性.结果膀胱癌nm23表达量与MMC抗药指数相关,相关指数为0.890(P<0.001).结论膀胱癌nm23蛋白表达量与MMC抗药指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睾丸扭转的诊治水平,减少其误诊率。方法:对临床19例疑诊睾丸扭转病例进行总结,并针对病例分析。结果:2例经镇静治疗后自行复住。17例手术探查,15例证实为睾丸扭转,2例为急性附睾炎。15例睾丸扭转病人中10例为鞘膜外扭转,5例为鞘膜内扭转,发病至就诊时间2h~10d,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率88.1%。19例均有睾丸绞痛症状,阴囊皮肤红肿.Prehn征阳性者为18例。结论:突发睾丸疼痛,尤其阴囊皮肤红肿者,应及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疑为睾丸扭转者应尽早手术是避免睾丸坏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genome of influenza A (H1N1) vires so as to elucidate its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status. Methods DNA sequences of the influenza viruses were collected from NCBI, and compared with the genomes of referenced intluenza viruses. The phylogenetic trees were constructed by the neighbor-joining method, and the pathogenicity, drug susceptibility and vaccine protec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Phyio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genes encoding HA, PB2, PBI, PA, NP, and NS protein were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those influenza A viruses circulating in swine populations in North America. NA and M gene belonged to Eurasia lineages swine influenza vires.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the cleavage site between HA1 and HA2 was PARSSR ↓ GLFGAI with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w pathogenic influenza virus. Influenza A(H1N1) virus can spread from person-to-person. It is sensitive to oseltamivir and zanamivir but resistant to amantadine and remantadine. The current human seasonal influenzavaccines confered little protection against influenza A/H1N1 because of the great diversity on antigenic domains between A/H1N1 virus and vaccine virus. Conclusions Influenza A(H1N1) virus is a reassortant virus of North America and Eurasia hneages swine influenza virus. It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a vaccine against the currently circulating virus strain to control the disease sprea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