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0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67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121篇
基础医学   179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73篇
内科学   236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81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245篇
综合类   271篇
预防医学   98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176篇
  1篇
中国医学   147篇
肿瘤学   1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2年   2篇
  196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中医药对外教育新模式的构建及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给中医对外教育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构建和探索中医对外教育新模式势在必行,以进一步拓展中医药对外教育和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Although common carotid artery (CCA) occlusions are rare, acute clinical presentations vary from mild to devastating strokes primarily due to tandem occlusions in the intracranial arteries. Three patients with acute CCA occlusions were treated with systemic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 Blood pressures were kept at the upper limits allowed with TPA therapy with fluid balance and the 'head-down' position. Recanalization occurred in intracranial vessels only. Marked early neurological improvement occurred in two of three patients. CCA occlusion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contra-indication to systemic thrombolysis.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老年肾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肾动脉狭窄(ARAS)的治疗作用及其抗炎机制。方法将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54例老年AR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每晚加服氟伐他汀40 mg。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及肾脏血管多普勒超声中肾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肾动脉血流加速度时间(AT),肾动脉峰值流速与肾动脉开口处腹主动脉流速之比(RAR)等指标。结果观察期间,两组上述指标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UAER,PSV,AT,RAR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P<0.01),治疗组CRP下降明显(P<0.05,P<0.01),对照组CRP变化不明显(P>0.05)。而且在两组血脂正常的老年ARAS所致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也得出类似结果。结论氟伐他汀因降低CRP的致炎效应而改善肾动脉狭窄,且不依赖氟伐他汀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糖,血气,心肌酶(谷草转氨酶,磷酸肌酸激酶及乳酸氢酶)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血糖采用微量血糖仪测定,血气用足跟动脉化毛细血管法,心肌酶采用酶偶联连续监测,相关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结果:低血糖8例,高血糖3例;36例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22例心肌酶活性增高。血糖值与日龄呈负相关,与体温呈正相关,心肌酶活性男性高于女性,各酶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非  相似文献   
5.
应用全自动微孔板法改进TRUST试验检测梅毒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全自动微孔法代替传统方法检测梅毒抗体,并对改进法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方法:用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法与传统甲苯胺红卡片试验(TRUST)法对比检测了75例梅毒患者和1 061份献血员的血清,不符合者用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法验证.对18 000份献血员标本用改进的方法检测,并与传统方法对比,用TPHA法验证.结果:改进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75例梅毒患者血清均呈阳性结果,但改进方法比传统法的凝集颗粒大而均匀,更易判读.在1 061份献血员血清中,用改进的方法检出2份阳性血清,并经TPHA证实,用传统方法则判为可疑血清.用改进方法在18 000份献血员的血清中的7份标本呈阳性,TPHA方法亦为阳性,而传统方法3例呈阳性;2例可疑,2例阴性.结论:改进的全自动微孔板法比传统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自动化程度高、易于标准化等优点,适合献血员筛查和临床大批量梅毒患者标本的检验.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动脉分支处及小动脉端侧吻合处的血液流动方式,采用微循环电视显微镜成像技术,活体观察大鼠肠系膜微动脉分支区域血液流动方式和红细胞流变行为,研究动脉血流方向的改变对血流方式的影响。实验中观察到,在形态各异的大鼠肠系膜微动脉分支区域血液流态为稳定层流;红细胞通过不规则变形能很好地适应血管腔不同的几何形态,以保持血液流态的稳定。结果表明,微小动脉血流方向的改变未能在分支区域导致湍流发生,小动脉端侧吻合只是人为增加了侧支循环,同样不会导致血流紊乱和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将肺心病、慢性肾炎等338例次的血气分析结果输入计算机,应用我们设计的多结果血气判断微机程序判断酸碱紊乱状态,其结果与人工综合判断结果完全相符。而单结果计算机判断和单纯人工判断的结果与人工综合判断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88.2%和87.3%。表明多结果计算机判断程序能有效地避免误判、漏判。  相似文献   
8.
健侧颈7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手术分第一阶段(健侧颈7移位到移植神经),第二阶段(移植神经另一端移植修复患侧神经),二次手术间隔多少时间才能获得最好的神经再生?选用SD大鼠及健侧颈7移位的实验模型,按二次手术间隔时间的不同(0、1、2、3、4、8、16周)分成7组,在第二次术后12周,进行电生理测定肌张力恢复率及组织切片的形态学观察,结果证实二次手术最佳间隔时间为4~8周.此结果可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9.
少弱精子症与精浆附性腺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少弱精子症患者精液参数与精浆附性腺标志物的相关性,探讨附性腺功能对男性生育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精液常规、精子形态、精浆附性腺标志物分析方法,检测正常供精者和门诊就诊的少弱精子症患者的精液相关指标。结果少弱精子症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数、精子穿透功能、精浆中性α-糖苷酶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少弱精子症患者组,精液量与精子活动率呈负相关(r=-0.415,P<0.05),精子数与形态呈正相关(r=0.393,P<0.05)。结论少弱精子症患者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附睾功能障碍,精子功能下降,精子畸形率显著升高,睾丸生精功能越低下,精子畸形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预防性治疗的结核菌素反应强度标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讨结核菌素反应强度与结核病发病的相关性;提出预防性治疗对象的结核菌素反应标准.方法 对不同结核菌素反应强度的新入学大学生进行4年的结核病发病观察,分析结核菌素反应强度与发病危险性、发病时间的关系,比较不同反应强度预防性治疗对象发病率的变化.结果 26 543名健康学生进行了结核菌素试验和4年的发病观察,反应强度为0~4、5~9、10~14、15~19和≥20 mm或水泡丘疹者的年均结核病发病率分别为12.97/10万、13.34/10万、50.32/10万、167.56/10万和250.21/10万;0~4和5~9 mm反应者头2年发病率很低,第3、4年有所增高,而15~19和≥20 mm或水泡丘疹者头2年发病率很高,随着时间推移有下降趋势.当逐个计算反应强度每增加1 mm及以上反应者的发病率时,15 mm以上的各反应强度者中结核病发病率相似,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PPD反应标准15 mm及以上可以覆盖80.8%的病人,而且病人的发现效率也维持在一个高水平.结论 结核菌素反应强度与结核病发病存在明显正相关,特别在头2年危险比更大;PPD反应≥15 mm或有水泡丘疹阳性者的发病机会明显升高,PPD反应≥15 mm或有水泡丘疹阳性标准能够覆盖80%以上的病人,病人的发现效率也最高.因此以PPD反应≥15 mm或有水泡丘疹作为预防性治疗对象的结核菌素反应标准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