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体外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上皮间质转化(EMT)最适条件摸索以及探讨麻黄-甘草对EMT的影响。方法?以16HBE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一刺激以及血清饥饿联合刺激,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上皮及间质特征性蛋白的表达。运用免疫荧光检测E-Cadherin和N-Cadherin胞内表达分布情况。运用qPCR检测上皮及间质特征性基因的表达水平。血清饥饿联合TGF-β1刺激,给予麻黄-甘草药对干预,Western blot法检测上皮及间质特征性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TGF-β1可诱导16HBE细胞由结构规则、质密均匀的鹅卵石状向纺锤体状转化。TGF-β1单独刺激可诱导16HBE细胞N-Cadherin、α-SMA蛋白表达升高,对E-Cadherin、ZO-1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影响。而当细胞密度为15%时,血清饥饿联合TGF-β1可诱导16HBE细胞N-Cadherin、α-SMA、Vimentin、Collagen Ⅰ蛋白、基因水平升高以及E-Cadherin、ZO-1蛋白、基因水平降低,并且E-Cadherin蛋白分布紊乱,上皮结构破坏。血清饥饿联合TGF-β1刺激,麻黄-甘草药对可抑制N-Cadherin、α-SMA的表达,并恢复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对ZO-1无明显影响。结论?血清饥饿联合TGF-β1能体外诱导16HBE细胞建立稳定可重复的EMT模型,可用于体外研究哮喘发生EMT相关机制。麻黄-甘草药对一定程度上可抑制16HBE细胞EMT过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研究麻黄-甘草药对对过敏性哮喘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屋尘螨(HDM)诱导的过敏性哮喘模型,造模同时给予麻黄-甘草药对提取物(MG)。使用无创肺功能仪检测小鼠气道反应性,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的胶原沉积情况,进行血液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IL-4、IL-5、IL-13、TGF-β1及血清IgE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α-SMA和TGF-β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MG可显著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抑制BALF及肺组织IL-4、IL-5和IL-13的表达,降低血液EOS及血清IgE的表达,并且减轻肺组织的炎症浸润及胶原沉积。进一步结果表明MG可抑制肺组织TGF-β1的表达,上调E-cadherin以及下调N-cadherin、Vimentin、α-SMA的表达。结论 MG能够通过抑制支气管上皮间质转化,从而缓解气道的炎症状态以及改善哮喘的气道重塑,进而发挥对过敏性哮喘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中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致死率、致残率居高不下,如何从护理学尤其是中医护理学弥补这些不足以促进中风病患者的康复,已成为临床医学与护理学的一大热点与难点。以中医整体护理理念为指导,以中风患者为护理对象,从心理情感、生活起居、功能锻炼、皮肤护理等方面对患者采取全方位护理干预措施,这也符合西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临床实践证明,中医整体护理在中风患者预防、治疗、保健和康复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恢复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直至重新回归社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麻黄-甘草药对对Th2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诱导BALB/c小鼠建立Th2型ACD模型及诱导初期ACD模型。HE染色观察小鼠耳组织病理学变化,测量小鼠耳肿胀,ELISA法检测小鼠耳组织Th2细胞因子水平及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蛋白水平,用qPCR检测小鼠耳组织TSLP mRNA水平,Poly(I∶C)和TNF-α联合刺激HaCaT细胞,检测细胞分泌的TSLP蛋白水平。结果 Th2型ACD模型中,与模型组小鼠比较,麻黄-甘草2.34g/kg和7.02g/kg组均明显抑制小鼠耳肿胀,减少耳组织炎性细胞浸润;麻黄-甘草2个剂量组均显著降低耳匀浆中IL-4水平,麻黄-甘草7.02g/kg组明显降低IL-13水平。诱导初期Th2型ACD模型中,与模型组比较,麻黄-甘草药对显著降低耳匀浆TSLP的基因及蛋白表达,体外麻黄-甘草药对及其主要单体成分同样抑制TSLP的分泌。结论麻黄-甘草药对具有抑制过敏性炎症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TSLP的分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过继移植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在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IRI)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6周龄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肾脏IRI组(IR组)?高剂量Tregs移植组(HT组)?低剂量Tregs移植组(LT组)?HT?LT两组提前1 d分别经尾静脉注射5 × 106?1 × 105 个Tregs?左侧肾蒂夹闭45 min再灌注4 d建立模型,Sham组仅分离左侧肾蒂,不予夹闭?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和流式检测Tregs浸润情况;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和(或)ELISA检测Ki67?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10的变化?结果:与IR组和LT组相比,HT组肾组织病理损害减轻,细胞增殖明显升高;Tregs浸润明显增多;IL-10表达增多,TNF-α?IL-6表达减少(P < 0.05)?结论:过继移植Tregs可以减轻小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肾脏损伤,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这可能和其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6,分泌抗炎因子IL-10 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麻黄-甘草药对对小鼠脾细胞的增殖以及在刀豆蛋白A刺激下对Th1/Th2平衡的影响,探讨其对免疫功能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利用MTT法考察不同质量浓度的药对及单体对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药对干预刀豆蛋白A(5mg/L)建立的淋巴细胞Th1/Th2平衡模型,qPCR法检测药对及单体对刀豆蛋白A刺激条件下脾淋巴细胞Th1型常见标志物IFN-γ、T-bet及Th2型常见标志物IL-4、GATA3基因的表达,ELISA法检测IL-4与IFN-γ蛋白水平。结果 25~100mg/L浓度的麻黄-甘草药对对静息状态以及刀豆蛋白A诱导的脾细胞有促增殖作用;麻黄碱、伪麻黄碱对静息状态以及刀豆蛋白A诱导的脾细胞有促增殖作用;甘草苷与甘草酸在0.01~10μmol/L浓度范围内对脾细胞增殖未见明显影响。在调节Th1/Th2平衡方面,麻黄-甘草药对可以显著抑制IL-4与GATA3的表达,而对IFN-γ与T-bet的表达未见明显影响;其中麻黄碱能显著上调IFN-γ与T-bet的表达,伪麻黄碱既能抑制IL-4与GATA3的表达,也能抑制IFN-γ与T-bet的表达;甘草酸能抑制IL-4与GATA3的表达,同时能上调IFN-γ与T-bet的表达(P0.01);甘草苷对上述基因未见明显影响;药对及单体均能抑制IL-4的蛋白水平,其中以药对、麻黄碱与伪麻黄碱作用更明显(P0.05~0.01);药对与甘草苷能抑制IFN-γ的蛋白水平,麻黄碱、伪麻黄碱及甘草酸能提高IFN-γ的蛋白水平,其中甘草酸的作用最明显(P0.05)。结论麻黄-甘草药对及其单体能对静息状态与活化状态的脾细胞产生促增殖作用,并能通过调节Th1/Th2平衡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周勇  魏盼  周小康 《中医学报》2019,34(2):248-251
《伤寒论》所称"心下痞"即患者自觉心下痞满不舒,按之濡或硬,无疼痛症状。痞证之根本病机为中焦气机壅滞,脾胃升降失和。《伤寒论》中关于心下痞的"泻心汤"有五种,分别为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及附子泻心汤。五方均主治痞证,然各方所治主证之病机有所差异: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之痞;生姜泻心汤主治太阳少阳并病之胃虚不化水热痞;甘草泻心汤主治少阳阳明并病之胃虚痞;大黄黄连泻心汤主治寒郁化热,热邪壅聚之热痞;附子泻心汤主治热痞兼阳虚之证。五证虽均以痞为患,但病机不同,立法处方也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施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供应室工作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 分析供应室工作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 中心供应室工作的职业危险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及身体、生理因素等.结论 针对职业危害因素,分别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改善工作环境、规范各项操作程序、优化防护流程等措施,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麻黄-甘草药对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的增殖以及对脂多糖(LPS)刺激条件下对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经典活化(M1)/替代活化(M2)炎症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考察不同剂量的药对对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药对干预脂多糖(LPS,1 mg·L-1)建立的细胞炎症模型,格里斯试剂法(Griess)法检测NO释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上清中TNF-α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药对对LPS刺激条件下RAW264.7细胞M1型巨噬细胞常见标志物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及M2型巨噬细胞常见标志物IL-10,精氨酸酶1(ARG1)及甘露糖受体1(MRC1)基因的表达。结果:麻黄-甘草药对的剂量在100 mg·L-1及以下时对RAW264.7细胞增殖没有影响;与LPS组比较,剂量在25~100 mg·L-1的药对可以显著降低NO的含量(P0.05,P0.01),10~100 mg·L-1剂量下对TNF-α表达的抑制显著(P0.05,P0.01);50 mg·L-1的药对还可以显著降低M1型巨噬细胞标志基因iNOS,IL-6及IL-1β的表达(P0.05,P0.01),而对M2型巨噬细胞标志基因IL-10,ARG1,MRC1没有影响。结论:麻黄-甘草药对能够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方向的偏移,减少NO及TNF-α等炎症因子的分泌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