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10例误诊分析陆承涵陆望终陈豪赵青华李锦标一、临床资料1983~1994年,我们共收治以黑便为主要症状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45例,经手术(或内镜)、病理或特殊检查证实其中10例是下消化道出血。10例中,男7例、女3例;年龄63~...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86年1月至1987年8月应用多巴胺、速尿腹腔内注射治疗顽固性大量腹水67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病例选择标准:①临床确诊为肝硬化和/或原发性肝癌合并大量腹水。②在临床上曾住院6周以上,经严格的内科治疗,腹水持续存在甚至增多者。  相似文献   
3.
4.
1995年以来,我们用肠镜与病理检查确诊60岁以上老年人大肠癌50例,确诊时78%(39/50)属晚期,首次误诊率70%(35/50)。本文分析老年人大肠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旨在减少误诊率,改善预后,延长老年人寿命。  相似文献   
5.
自广泛采用AFP检测以来,仍有30%左右的原发性肝癌(下称肝癌)病例AFP阴性,而肝脏其它占位性病灶有时也可出现与AFP阴性肝癌相似的临床表现及B超图象,鉴别诊断困难。本文将1972年1月——1988年2月,经病理证实被误诊的37例AFP阴性肝脏占位性病变作一分析,以求从中得到启示,提高确诊率。 临床资料 37例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20—71岁。B超或CT检查均示肝区有占位灶。均由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见附表。 所有病例均作SGDT及AKP测定,仅在肝硬变  相似文献   
6.
肝性胸水常指失代偿性肝硬化引起的胸水。然而不进胸行肝叶切除术后出现的胸水,与此十分相似,两者机理又不甚明确,现结合文献一并进行探讨并扼要介绍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21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承涵  黄兴耀 《中国肿瘤临床》1991,18(2):120-121,124
本文分析误诊的21例原发性肝癌。误诊为肝脓疡、肝炎或肝硬化、肝细胞增生、血管瘤和胰腺癌。误诊原因是1,未严格按照肝细胞癌诊断标准诊断。2,未作AFP与SGPT动态观察。3,过于相信个别的辅助检查结果。分析结果提示:如果HBsAg阳性的肝病患者AFP升高,必须密切随访。参照显像检查的结果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如果肝脓疡疗效不佳应作剖腹探查,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8.
自广泛采用AFP及B超检测以来,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的诊断正确性已有显著提高。因30%左右的肝痛病例AFP为阴性及AFP偶有假阳性,所以误诊为肝癌或肝癌被误诊,均时有发生。1972年1月~1988年2月,我们共收治肝癌779例,经手术(或穿刺)和病理证实误诊为肝癌的有50例,误诊率为6.4%。为了减少误诊,提高对肝癌的确诊率,本文对上述病例误诊原因作一分析。临床资料 50例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16~71岁。AFP阳性(火箭电泳>50μg/L)16例,其中一过性阳性(持续不足一周)13例。持续4周以上3例。HBsAg检测34例,阳性12例。详见附表。  相似文献   
9.
由于老年人生理变化,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与伴随症较多等原因,我院将近10a来下消化道出血误诊为上消化道出血10例资料作一误诊原因分析,旨在提高今后诊断正确率。 1 临床资料 下消化道疾病合并下消化道出血误诊为上消化道出血10例,其中结肠癌、伤寒合并肠出血各3例,回肠平滑肌瘤、空肠淋巴肉瘤、小肠血管瘤、回肠末端憩室各1例。 2 讨论 将下消化道出血误诊为上消化道出血,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外已把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mmunosup-pfessiveacidicprotein,IAP)作为肿瘤检测标志物,用于癌症的临床诊断,监测复发,判断预后以及观察疗效。它作为癌症免疫状态指标跟一般肿瘤标志物有着不同的临床意义,现就其研究现状以及在肿瘤检测中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1免疫抑制自性蛋白与肿瘤众所周知,各种带瘤动物或癌症病人的免疫功能受到损害,特别是在肿瘤的晚期。已经发现在癌症病人的血清中存在着大量的抑制免疫活性的蛋白质,其中之一是IAP。IAP是Tamura等[1]首先发现,并从晚期胃癌病人的腹水提纯并且加以分析,IAP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