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腹壁牵引法与CO2气腹法两种幽门环肌切开术的优缺点,探讨腹壁牵引法幽门环肌切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我院普外科收治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病例66例,其中21例行腹壁牵引法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45例行CO2气腹法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比较两组患儿术中血气分析及生命体征监测的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 CO2气腹法组气腹10 min后,pH值、PCO2、HCO3-浓度较气腹前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P、HR较术前有升高,但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05),SPO2改变不明显.腹壁牵引法组在Veress针穿刺10 min后各个指标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手术用时及术后偶发呕吐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呼吸道感染发生比例、住院天数、治疗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壁牵引法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较传统气腹法腹腔镜手术更简便、经济,并发症相对少,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经肛门心型吻合术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消化道先天性畸形,一旦确诊均需手术治疗,以往多采用经腹病变肠段切除术.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特别是微创医学的发展,目前对于小婴儿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可行经肛门心型吻合术治疗.我院自2001年3月~2003年6月采用经肛门心型吻合术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3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就其手术方法、疗效及短期随访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辅助胆道冲洗治疗浓缩胆栓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胆囊造瘘胆道冲洗治疗浓缩胆栓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2003年1月~2005年2月手术治疗新生儿浓缩胆栓综合征10例.所有病例在腹腔镜辅助下行胆囊造瘘术,术中注入38%泛影葡胺作胆道造影.术后第1周每天经套管用10~20 ml生理盐水冲洗胆道.根据胆汁引流情况及术后胆红素的下降情况,以后每2~3d冲洗1次.套管留置时间2周~1个月.结果 10例术中胆道造影均证实为浓缩胆栓综合征.术中术后分别冲洗,术后0.5~2个月后胆红素和肝功能指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结论 腹腔镜下胆囊造瘘胆道冲洗是治疗浓缩胆栓综合征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腹壁牵引法与CO2气腹法两种幽门环肌切开术的优缺点,探讨腹壁牵引法幽门环肌切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我院普外科收治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病例66例,其中21例行腹壁牵引法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45例行CO2气腹法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比较两组患儿术中血气分析及生命体征监测的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 CO2气腹法组气腹10 min后,pH值、PCO2、HCO3-浓度较气腹前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P、HR较术前有升高,但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05),SPO2改变不明显.腹壁牵引法组在Veress针穿刺10 min后各个指标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手术用时及术后偶发呕吐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呼吸道感染发生比例、住院天数、治疗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壁牵引法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较传统气腹法腹腔镜手术更简便、经济,并发症相对少,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82例小儿穿孔性阑尾炎致病菌群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穿孔性阑尾炎是小儿外科的常见重症急腹症。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致病菌谱及药敏特点都有所变化。作者回顾2005—2006年收治的术中脓培养阳性的穿孔性阑尾炎82例,分析其致病菌谱、药敏培养,为临床正确选用抗生素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腹壁牵引法与CO2气腹法两种幽门环肌切开术的优缺点,探讨腹壁牵引法幽门环肌切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我院普外科收治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病例66例,其中21例行腹壁牵引法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45例行CO2气腹法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比较两组患儿术中血气分析及生命体征监测的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 CO2气腹法组气腹10 min后,pH值、PCO2、HCO3-浓度较气腹前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P、HR较术前有升高,但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05),SPO2改变不明显.腹壁牵引法组在Veress针穿刺10 min后各个指标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手术用时及术后偶发呕吐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呼吸道感染发生比例、住院天数、治疗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壁牵引法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较传统气腹法腹腔镜手术更简便、经济,并发症相对少,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脐腹腔镜结肠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HD)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17年6月—12月收治的109例H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经脐组51例(经脐腹腔镜结肠切除术)和常规组58例(常规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 结果:经脐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2天的VAS评分、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组[(184.6±41.3)min vs. (229.8±53.2)min、(62.9±18.4)mL vs. (79.3±20.1)mL、(5.8±1.3)分vs. (6.6±1.5)分、(4.3±1.5)分vs. (5.2±1.4)分、(13.4±3.5)d vs. (15.0±4.2)d,均P<0.05];两组抗生素应用时间无统计学差异[(3.9±1.3)vs.(4.2±1.5),P>0.05];经脐组与常规组的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控制能力、粪污、排便困难、排尿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经脐组患儿的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7.84% vs. 24.14%,P<0.05)。 结论:经脐腹腔镜结肠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可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腹壁牵引法与CO2气腹法两种幽门环肌切开术的优缺点,探讨腹壁牵引法幽门环肌切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我院普外科收治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病例66例,其中21例行腹壁牵引法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45例行CO2气腹法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比较两组患儿术中血气分析及生命体征监测的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 CO2气腹法组气腹10 min后,pH值、PCO2、HCO3-浓度较气腹前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P、HR较术前有升高,但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05),SPO2改变不明显.腹壁牵引法组在Veress针穿刺10 min后各个指标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手术用时及术后偶发呕吐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呼吸道感染发生比例、住院天数、治疗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壁牵引法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较传统气腹法腹腔镜手术更简便、经济,并发症相对少,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婴儿阻塞性黄疸的腹腔镜早期干预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对婴儿阻塞性黄疸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对56例经内科保守治疗2周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明显下降的阻塞性黄疸婴儿进行胆道探查及胆道造影,并对诊断明确的非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予以胆道冲洗.结果 本组56例婴儿经腹腔镜胆道探查及胆道造影后均明确诊断,其中浓缩胆栓综合征12例(21%),胆管发育不良4例(7%),胆道闭锁40例(72%).16例非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经胆囊造瘘、胆道冲洗后病情好转,黄疸消退,随访6~42个月,均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 利用腹腔镜早期干预阻塞性黄疸患儿可以对疾病进行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对浓缩胆栓综合征及先天性胆管发育不良患儿,可以在镜下造影明确诊断后行胆囊造瘘及胆道冲洗,以减轻胆汁淤积对肝脏的进一步损害;对胆道闭锁患儿可以争取到早期手术的时机.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是婴儿期最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之一,以幽门环肌增生肥厚、胃输出道梗阻为主要特征。2006年,本院应用腹壁牵引法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对15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