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 ,急性膝关节损伤时 ,除骨折外 ,常伴有韧带、软骨、半月板、滑膜等损伤。但体检及术前 X线检查很难发现骨折以外的损伤 ,并因此而延误治疗。为此 ,2 0 0 2年 1月至 7月 ,我们对 1 1例急性膝关节损伤患者施行了早期关节镜检查 ,其中 1 0例施行了相应镜下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2例 ;年龄 1 8~ 42岁 ,平均 2 6岁 ;左膝 4例 ,右膝 7例。均有膝部外伤史 ,其中车祸伤 8例 ,摔伤 2例 ,扭伤 1例。膝关节损伤至行关节镜检查时间为 3~ 9天 ,平均 4.5天。患者均经体检或关节…  相似文献   
2.
背景:有研究表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诱导内皮前细胞分化成新生内皮细胞,高压氧则为新生内皮细胞提供增殖所需的充足氧分,加速了新生血管的发生。 目的:分析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高压氧及其联合应用时对大鼠背部逆行超长缺血皮瓣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细胞形态学观察,于2008-04/09在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进行。 材料:40只Wistar大鼠,于背部制作逆行超长缺血皮瓣。 方法:于大鼠背部按4∶1设计逆行超长缺血随意皮瓣,皮瓣原位缝合后按照不同的干预方式均分为4组,常压氧组:给予生理盐水+常压氧;高压氧组:高压氧+生理盐水;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常压氧;综合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常压氧。干预方法: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注射量为400 IU/kg与生理盐水等量,1次/d,连用10 d。高压氧为202.65 kPa,体积分数为95%;常压氧为101 kPa;体积分数为35%,给氧均于缝合后8 h进行,1 h/次,2次/d,共10 d。 主要观察指标:于缝合后10 d测量各组皮瓣成活率。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CD34作为血管标记行免疫组化染色,计数皮瓣新生血管密度。 结果:定性分析:常压氧组局部坏死,腺体萎缩。高压氧组腺体形态较好,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腺体增生,而综合组增生更加明显。定量分析:与常压氧组比较,后3组的血管密度值均增高(P < 0.01),且呈递增趋势,以α=0.05的检验标准,各组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高压氧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同时使用效果更好。 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高压氧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可以促进缺血皮瓣下的毛细血管生成,提高皮瓣存活率并扩大皮瓣长宽比例,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皮瓣成活效果好于高压氧,二者同时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back pain,DLBP)是指腰椎间盘内各种病变刺激椎间盘内的疼痛感受器产生的腰痛,以其不伴根性症状、无神经受压、无节段过度活动为临床特点。椎间盘源性腰痛属于中医学的“痹证”的范畴,保守疗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应用中医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作用。本研究2005年2月—2008年2月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为主保守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7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应用高压氧(HBO)和地塞米松(DEX)对大鼠真皮下血管网(SVN)皮瓣愈合的影响,以及二者的协同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DEX组、HBO组和DEX+HBO组。于背部制备2.5cmx10cmSVN皮瓣。于术后第7天观察各皮瓣的成活面积,皮瓣横断面的肉芽组织生长厚度、毛细血管数量以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等。结果4组大鼠术后第7天,皮瓣的成活面积分别为7.90,10.48,15.53,15.58cm。.DEX组、HBO组和DEX+HBO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O组和DEX+HBO组与DEX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O组和DEX+HBO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与DEX单独应用时,均对大鼠SVN皮瓣的愈合有促进作用,且HBO优于DEX,二者联合应用亦可促进SVN皮瓣的愈合,但与HBO单独应用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
软骨肉瘤临床罕见。2009年7月、2010年5月,我们分别收治高分化软骨肉瘤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女,76岁,因左小腿肿痛2个月余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小腿肿痛,为钝痛,可忍受,近期出现肿痛加重并伴有局部皮肤发红、发热。在外院行CT检查考虑骨髓炎,经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好转,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患者5年前曾有左第一跖骨高分化软骨肉  相似文献   
6.
背景:有研究表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诱导内皮前细胞分化成新生内皮细胞,高压氧则为新生内皮细胞提供增殖所需的充足氧分,加速了新生血管的发生.目的:分析币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高压氧及其联合应用时对大鼠背部逆行超长缺血皮瓣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细胞形态学观察,于2008-04/09在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进行.材料:40只Wistar大鼠,于背部制作逆行超长缺血皮瓣.方法:于大鼠背部按4:1设计逆行超长缺血随意皮瓣,皮瓣原位缝合后按照不同的干预方式均分为4组,常压氧组:给予生理盐水+常压氧:高压氧组:高压氧+生理盐水: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常压氧;综合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常压氧.干预方法: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注射量为400 IU/kg与生理盐水等量,1次/d,连用10 d.高压氧为202.65 kPa,体积分数为95%;常压氧为101 kPa;体积分数为35%,给氧均于缝合后8 h进行,1 h,次,2次/d,共10 d.主要观察指标:于缝合后10 d测量各组皮瓣成活率.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CD34作为血管标记行免疫组化染色,计数皮瓣新生血管密度.结果:定性分析:常压氧组局部坏死,腺体萎缩.高压氧组腺体形态较好,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腺体增生,而综合组增生更加明显.定量分析:与常压氧组比较,后3组的血管密度值均增高(P<0.01),且呈递增趋势,以α=0.05的检验标准,各组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高压氧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同时使用效果更好.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高压氧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可以促进缺血皮瓣下的毛细血管生成,提高皮瓣存活率并扩大皮瓣长宽比例,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皮瓣成活效果好于高压氧,二者同时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转移抑制基因BRMS1在人骨肉瘤细胞株中的体外转录水平,探讨其在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BRMS1mRNA在3种人骨肉瘤细胞株(SaOS-2、HOS和MG-63)中的表达。结果半定量RT-PCR检测BRMS1mRNA在3株骨肉瘤细胞株中表达水平下降,在正常成骨细胞中则以较高水平表达。结论人骨肉瘤细胞株SaOS-2、HOS和MG-63细胞随侵袭转移能力的增强,BRMS1mRNA表达水平下降,为研究骨肉瘤的转移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跟骨骨折小切口复位同种异体骨移植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评价小切口复位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小切口外侧入路,开放复位,同种异体骨移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结果:15例患者术后无免疫排斥、感染等并发症,经6~39个月,平均18个月的随访,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优4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86.67%。结论:小切口复位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能有效恢复跟骨关节面的解剖形态,较好地恢复足的功能;移植骨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是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原位再植治疗手背皮肤逆行撕脱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原位再植治疗手背皮肤逆行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6年1月至2001年6月,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原位再植治疗手背皮肤逆行撕脱伤56例.撕脱皮瓣面积为7 cm × 10 cm ~ 10 cm × 13 cm. 结果 56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 5年,10例失访;46例的手背外形满意,再植皮瓣恢复了保护性痛觉,拇指对掌对指功能正常.2 ~ 5指的伸屈活动范围按 TAM评定标准评定,功能恢复优良者40例,占87.0%. 结论将无挫伤或轻度挫伤的手背逆行撕脱皮肤修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原位再植,是治疗手背皮肤逆行撕脱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患者,取出内固定物,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分析其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原因,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1~3年,术后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3分提高到80.3分。[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的挽救性治疗措施,能恢复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