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防止老年人用药危险的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中药源性疾病是医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介绍避免老年人用药危险的有关问题。多药合用问题不良反应的危险随着用药数量的增多而增加。北美老年人平均每年开13张处方药,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为4%。波士顿协作组表明,每1000人中有1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北美平均65岁的住院患者中有10%是由于药物中毒所致。老年人常常让多个医生看病,而每个医生都开药,老年人不懂得何时停药,因而服  相似文献   
2.
地黄寡糖的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地黄寡糖在小鼠及大鼠体内的吸收和吸收部位。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荧光衍生化法测定小鼠口服和静脉注射水苏糖后的血药浓度;大鼠原位肠灌流模型研究水苏糖的吸收和吸收部位;肠抑菌实验室观察水苏糖在肠道内的代谢。结果:口服吸收快但很少?生物利用度为3.82%,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收的吸收率分别为6.03%、13.80%、8.33%和0.53%,在大肠内不吸收,正常组及卡那霉素抑菌组的小鼠灌  相似文献   
3.
头孢唑啉钠与硫酸镁的配伍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报道头孢唑啉钠与硫酸镁配伍生成头孢烯-4羧酸镁盐沉淀而不能在同一稀释容器或给药系统内伍用。本文通过两药浓溶液配伍生成沉淀后加入稀释剂又溶解的现象,用紫外法考察两药配伍变化。  相似文献   
4.
一些抗菌肽已经从动物界中分离出来 ,但抗菌肽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一般认为与细菌膜的通透性有关。本文报告一些抗菌肽与人工脂质膜和生物膜的相互作用 ,以阐明它们的分子学作用机制以及其对膜的专一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已经发现 ,马加宁 2(滑爪蟾素 )先在膜上形成肽 -脂质超分子复合物孔隙 ,而后肽发生内在化 ,与此同时膜转移电位和脂质不对称现象被消除。这一新的作用机制也适用于肥大细胞去颗粒肽 X。tachyplesin I和蜂毒肽也是通过形成孔隙而穿过膜的。这些肽的膜选择性与膜表面脂质的亲和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新的5-羟色胺拮抗药酮舍林(Ketanserin)已表明可降低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本文报告国际多中心对比本品与甲基多巴抗高血压效果及不良反应的评价。鉴于甲基多巴主要用于老年病人,而酮舍林也对老年病人更为有效,本研究仅选择年龄在50岁以上的病人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为经4周单盲安慰剂后舒张压≥95mmHg者。随机给酮含林(20mg bid二周,以后40mg bid)或甲基多巴(250mg bid二周,以后500mg bid)三个月。一个月后血压仍高者,加利尿药。三个月末用安慰剂代替有效药物,直至病人又出现高血压或观察到二个月为止。酮舍林组(59例,平均年龄60岁)和甲基多巴组(60例,平均年龄59岁)各有4例和3例中途退出实验,有12例(20%)和13例(22%)合用利尿  相似文献   
6.
7.
骨髓抑制是决定抗癌药剂量的因素之一。一般抗癌药剂量以给药后白细胞和血小板在2~4周内恢复正常为限。对于抗癌药所致的白细胞减少伴血小板一时减少,必须采取防止出血的对策。像用于白细胞减少的细胞因子G-CSF一样,对血小板有预防作用和对血小板的恢复有促进作用的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目前正进行临床试验,但目前血小板输血是防止出血的唯一方法。动物实验已证明,TPO可刺激骨髓巨核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血小板的生成,人体实验也有同样效果,因此TPO有希望用于抗癌药所致血小板减少的预防和促进血小板恢复。防止血小板减少的血小板输血 由…  相似文献   
8.
最近,IL-10抑制炎性肠疾病的原因及临床应用的可能性受到关注。IL-10主要是由2型T辅助细胞(Th2)产生的细胞因子,可使B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活性增强,而抑制巨噬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和细胞因子产生能。目前也认为IL-10可抑制1型T辅助细胞(Th1)产生细胞因子。Berg等对IL-10基因缺失的小鼠自然发生的慢性肠炎的发病进程进行长期观察。该小鼠的肠炎在出生后第3周开始由盲肠、上结肠及横结肠发生,随着病程的发展下结肠也出现炎症。在同一6个月龄小鼠的结肠及直肠可见腺肿瘤(60%)。另外,该小鼠的结肠组织培养液中的炎性细胞因子(IL-1,TNFα,IL-6…  相似文献   
9.
正常的骨代谢是在掌管骨形成的成骨细胞和掌管骨吸收的破骨细胞这两种细胞保持平衡下进行的。骨质疏松是由于骨吸收高于骨形成而导致骨量减少的疾病。骨质疏松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或抑制骨吸收功能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的效果。具有P-C-P骨架结构的双膦酸酯(BP)是焦磷酸的衍生物。BP类化合物和焦磷酸一样,与钙的亲和力较高而选择性被骨所摄入。这类化合物对水解反应较稳定,从而能长期停留在骨内。BP类化合物在骨吸收过程中蓄积在破骨细胞内而抑制骨吸收。阿来屈酯(alendronate)是BP类化合物中第一个作为骨质疏松及过多的骨吸收所引起…  相似文献   
10.
头孢唑啉钠为第一代头孢菌素,由于杀菌力强,毒性较低,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了解它与常用输液和注射剂的配伍情况及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对临床正确、安全,有效地用药很有必要。一、与常用输液配伍本品与5%和10%葡萄糖液、5%葡萄糖氯化钠液、林格氏液、0.9%氯化钠液等在室温下配伍,48小时内稳定。美国研究了本品(500mg/100ml)在注射用水、0.9%氯化钠液、5%葡萄糖液、5%葡萄糖液加0.02%碳酸氢钠或含乳酸林格注射液、含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