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FP)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结局指标应用现状。方法:全面检索7个数据库、2个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按预先制定的遴选标准筛选出相关的RCT,根据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对结局指标、测量时间点、研究时间、结局指标等级情况进行统计描述。结果:初步检索出相关文献13 489篇,最终纳入45篇RCT(中文文献44篇,英文文献1篇),报告95个结局指标,使用频次233次。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IFP的RCT总体偏倚不明确,临床研究中结局指标存在参考标准、命名、测量时间点杂乱,选用类别不均,主次不明确的问题。结论:中医药治疗IFP的RCT结局指标集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参考国际经验,结合中医药特点制定实用的研究流程,仍需要精确的临床及统计工作来构建规范、统一、公认的核心指标集。  相似文献   
2.
陈璐  邸嘉玮  杜元灏 《环球中医药》2023,(11):2371-2377
针刺在调节胃肠动力、恢复胃肠微生物群稳定结构、消除炎症反应、修复受损粘膜屏障等方面发挥着双向调节效应。肠—脑轴作为胃肠道与脑的双向调节通道,通过肠—脑轴途径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的功能,由脑及肠或由肠及脑双向调整胃肠功能,从而改善餐后饱胀、恶心、食欲不振等多种消化不良症状。本文对目前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的临床证据及内在作用机制进行总结,通过检索并梳理近年来针刺治疗FD的相关文献,发现针刺治疗FD疗效确切、安全且无不良反应。但鉴于目前研究的局限性,针刺作用于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的免疫调节途径仍在进一步探索中。笔者认为今后有必要进行高质量的实验研究,制定严谨、合理的实验方案,建立更理想的动物模型,深入挖掘针刺对肠—脑轴的神经免疫调节机制,针刺对肠道菌群种类及数量的调控,以及迷走神经在针刺治疗FD中的具体机制等,提供更有说服力和可信的实验证据,以便更好地优化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系统评价方法探索针刺治疗肩手综合征(SHS)的有效性及证据质量。方法:检索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 7个数据库收录的针刺治疗SHS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并提取文献数据,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针刺治疗SHS的临床总有效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简易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改良巴塞尔指数(MBI)评分4个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采用GRADE证据质量分级系统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14项,包括患者1 18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4.26,95%CI(2.01,9.01),P=0.000 2],VAS评分低于对照组[SMD=-1.40,95%CI(-2.00,-0.80),P<0....  相似文献   
4.
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疗效肯定,且具有自身独特优势。文章通过检索近年针刺治疗PCOS的基础研究文献,总结其主要作用机制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交感-迷走神经与β-内啡肽、糖脂代谢改善神经-内分泌紊乱、调控神经递质和激素水平缓解负面情绪。2)调控炎症反应的信号通路及炎症相关因子抑制炎症状态。3)调节肠道菌群纠正代谢紊乱和控制全身炎症。4)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生殖轴和卵巢功能,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从以上多角度阐述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机制,旨在为临床上针刺干预PCOS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FP)是面神经麻痹中最为典型的一种,杜元灏教授根据其生理病理特点,提出三期两治的针刺治疗原则。急性期使用针刺星状神经节、迷走神经耳支、听宫穴及翳风穴放血以散邪消肿、通络活血,解决局部水肿,促进循环,降低面神经损伤程度;非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通过电针刺激表情肌、面神经干及相关分支以舒筋顺气、调经通络,尽快恢复肌肉功能,降低后遗症可能。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而脑供血障碍是触发其病理过程的始动环节,良好的侧支循环有利于恢复脑组织缺血区血流灌注,保护神经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促进脑侧支血管的及时启动和血管新生是改善侧支循环的关键途径,针灸疗法可以有效协调微血管的自律运动,调节脑血管功能状态,促进血管新生,改善侧支循环。本文对针灸改善IS侧支循环的血管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针灸治疗IS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