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历摘要 男,2岁,体重16kg。因抽搐伴意识不清半小时,急诊入院。追问病史该患儿因误食眩晕停6片(每片25mg),15分钟后出现四肢进行性瘫软,继而四肢抽动,牙关紧咬,口唇发绀,意识丧失,持续半小时后入我儿科急诊。既往无特殊疾病及外伤史,无近期感染史,无近期服药史。家族中无癫痫病史。入院后查体:体温38℃,脉博140次/分,血压85/55mmHg,呼吸30次/分。神志不清,抽搐状态,呼吸稍促,颜面及颈部潮红,颈软,双侧瞳孔等大正圆,D1=D2=5mm,对光反射存在,双肺呼吸音粗,无罗音,心率140次/分,音钝律整,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四肢肌张力略强,可见肌束颤动,Kernig征阴性,Babinski征阴性,Chaddoek征阴性,Hoffman征阴性,生理反射存在。  相似文献   
2.
一氧化氮与胰岛β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β细胞选择性破坏,胰岛素分泌减少,可引起I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选择性破坏的机制以往认为是感染及免疫因素造成的胰岛炎所致胰岛β细胞坏死而引起,现认为是胰岛β细胞过度凋亡所致,胰岛β细胞过度凋亡与I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一氧化氮作为一种新发现的免疫调节分子,参与细胞凋亡过程,并在胰岛β细胞凋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具体作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但一氧化氮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并参与I型糖尿病的发生这一事实,还是被多数学者所公认。  相似文献   
3.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应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0例,其中轻度9例,中度15例,重度6例,并用B 超监测脑水肿改变。通过临床观察,结果表明临床症状及B 超下脑水肿的恢复与同期常规疗法相比,疗效显著(P<0.01),其疗效与病情程度及治疗时机密切相关,提示本疗法对新生儿窒息后脑病有明显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2004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34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轮状病毒肠炎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于秋冬季节多发.笔者于2009年10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轮状病毒肠炎98例,其中52例配合穴位外敷中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98例门诊及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及治疗组5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脱水程度及大便次数等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P>0.05).  相似文献   
6.
脑性瘫痪是指在小儿早期发病的非进行性神经系统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导致脑性瘫痪的病因很多,而早产是发生脑性瘫痪的第一位因素,近半数脑瘫发生在存活的高危早产儿中.据报道早产儿脑性瘫痪的发生率为足月儿的25.16倍.我们对82例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跟踪随访,并与未进行早期干预的早产儿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烟酰胺 (NA)对糖尿病 (DM )大鼠胰岛 β细胞的保护作用。  方法 DM组3 0只鼠 ,NA组 3 0只鼠 ,对照组 2 5只鼠。以NA(1g/kg)给大鼠灌胃 3d ,用链脲佐菌素 (STZ) (50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 ,观察血清一氧化氮 (NO)、丙二醛 (MDA)、胰腺匀浆一氧化氮合酶 (NOS)、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及胰岛 β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  结果  1d时NA组NO为 (69± 6) μmol/L ,DM组为 (10 7± 6) μmol/L ;5d时NA组血清MDA为 (5.9± 1.2 )nmol/L ,DM组为 (9.5± 1 0 )nmol/L ;5d时NA组胰腺匀浆SOD为 (14 7± 13 )nU /mg(pro) ,DM组为 (111± 6)nU/mg(pro)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胰腺匀浆NOS三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未见有胰岛 β细胞过度凋亡。 结论 NA可以清除STZ产生的NO及氧自由基 ,保护胰岛 β细胞 ,使其不发生过度凋亡对ST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胰岛β细胞选择性破坏,胰岛素分泌减少,可引起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选择性破坏的机制以往认为是感染及免疫因素造成的胰岛炎所致胰岛β细胞坏死而引起,现认为是胰岛β细胞过度凋亡所致。胰岛β细胞过度凋亡与1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一氧化氮作为一种新发现的免疫调节分子,参与细胞凋亡过程,并在胰岛β细胞凋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具体作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但一氧化氮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并参与1型糖尿病的发生这一事实,还是被多数学者所公认。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连续给予去甲斑蝥素-壳聚糖缓释制剂(NCTD-CTS)和去甲斑蝥素(NCTD)对大鼠长期毒性的损伤表现、程度及可逆性,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SD大鼠分为实验组(NCTD-CTS组)、阳性对照组(NCTD组)及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分为高、中、低三个剂量组,腹腔注射,连续12周(1次/天)。除观察一般状况外,检测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剖杀大鼠,称取心、肝、脾、肺、肾脏等重要脏器,计算脏器指数,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停药后,进行恢复期观察。结果 连续给予不同剂量的NCTD-CTS和NCTD均可导致大鼠体质量下降,饮食、饮水不佳。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肌酐(CRE)活性升高。NCTD-CTS组的肝脏指数均不同程度的增大,NCTD组的肝脏指数、肺指数和肾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毒性损伤程度与给药剂量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相关性,经过恢复期观察,部分病变不可逆。结论 NCTD-CTS和NCTD对大鼠长期毒性表现主要是肝、肺、肾脏的损伤,且部分病变为不可逆损伤,但NCTD-CTS对大鼠的长期毒性程度低于NCTD。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减少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脑瘫、智能发育迟滞等后遗症的作用。方法:将97例中重度HIE患儿依家长意见分为干预组52例及对照组45例。对干预组从1个月进行早期干预至24个月。结果:24个月时干预组及对照组智能发育指数(mentaldevelopmentindex,MDI)分别为89.55±19.05和81.59±19.10运动发育指数(physicaldevelopmentindex,PDI)分别为89.45±20.70和78.72±29.46。24个月时两组患儿MDI、PDI、脑瘫、异常及社会适应异常发病例数分别为5和12,7和15,3和9,7和14。干预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重度HIE患儿进行早期干预能显著减少智能及运动发育迟滞、脑瘫等后遗症的发生,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