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8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动态血压监测在青少年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开始在儿科应用 ,已有的研究确认了其在识别儿童白大衣性高血压、高血压及了解靶器官损害和糖尿病等方面的价值。但在儿童血压负荷标准化及no dipping现象的评价方面仍有待研究。本文简述动态血压监测在青少年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黄东芳  赵子彦 《山东医药》2008,48(13):116-117
我国卫生部2005年卫生年鉴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高达1.6亿人,高血压在我国城市居民中患病率达18.8%.高血压不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还是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阿司匹林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治疗药物,对冠心病心脑血管事件的一、二级预防均有显著疗效,是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最多的药物之一.现将阿司匹林在高血压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155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组(轻中度).采用TM-2421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记录24小时ABP.结果(1)三组ABP均呈勺型变化,糖尿病和高血压组S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P<0.05).高血压组D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糖尿病组(P<0.01,或P<0.05).余弦法证实三组ABP变化的显著昼夜节律性,糖尿病和高血压组的夜间血压(SBP、DBP)下降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2)ABP参数糖尿病和高血压组ABP均值和负荷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ABP变异性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组ABP曲线下面积显著性高于正常组(P<0.01),与糖尿病组无显著性差别.结论高血压和临床正常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均出现ABP部分参数与正常对照组的显著性差异,提示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明确诊断高血压前已发生血压调节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4.
城市老年人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城市老年人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640例老年人(≥60岁)的BP、BMI、Glu、TC、TG、BUN、Cr、UA之间的关系进行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老年人高血压组的年龄、BMI、饮食偏咸、高血压家族史均大于血压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间Glu、TC、TG、BUN、Cr、UA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后年龄、BMI、饮食偏咸、高血压家族史与高血压的发生呈正相关(OR>1,P<0.05)。结论年龄、BMI、高钠饮食和高血压家族史是影响老年人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生物化学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随着心脏介入技术和溶栓技术的提高,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变得至关重要,而早期诊断的关键是生化标志物的检测,包括早期标志物和心肌确定标志物的检测,现就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生化标志物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时间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皖南医学院承办、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协办的2009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于2009年4月13—16日在安徽省黄山市成功召开。这是该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二次全国会议。  相似文献   
7.
8.
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血压变异性的时间生物学 血压(BP)受很多因素影响,外因如:环境温度(湿度)、躯体活动、情感状况(焦虑,愤怒)、摄入酒精或咖啡因、膳食成分及睡眠(觉醒)作息规律等;内因如:种族、性别、自主神经张力、血管活性激素及血液学和肾脏变化因素,很难清楚地区分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对BP昼夜变化的影响[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降压治疗对老年高血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ABP)指标的影响。方法353例60~88岁老年人分为对照组50例,高血压未治疗组90例,高血压治疗组150例(无效治疗98例,有效治疗52例),脑卒中未降压组33例,脑卒中降压组(无效治疗17例,有效治疗13例)。使用TM-2421动态血压仪(A&D)监测记录24hABP。结果对照组大多数ABP为杓型模式,高血压及脑卒中未治疗和无效治疗组ABP杓型比率明显下降而反杓型模式增加,高血压及脑卒中有效治疗组则与对照组相似。未治疗和无效治疗组的全部或大部分ABP参数(SBP/DBP/PP均值、SBP/DBP负荷、血压心率乘积等)明显高于对照组或有效治疗组(P〈0.01,P〈0.05),无效治疗组全部或大部分ABP参数与未治疗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效治疗组大部分ABP参数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人群中降压治疗与有效控制率分别为,高血压组62.5%和34.7%,脑卒中组52.4%和43.3%。结论有效降压治疗可以显著降低ABP参数、有助恢复正常血压昼夜节律;高血压的服药与有效控制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动态血压周节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人体血压一周动态节律(周节律)的存在及其在临床中的作用。方法 对33例健康人和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一周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另外对70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时间进行统计。结果 健康人和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一周波动多呈现双峰双谷型,模式为周一为第一个高峰,周四或周五血压为第二个高峰,周日为最低值,高血压病患者周节律更为明显,血压一周节律性波动与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基本一致。结论 人体动态血压存在周节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一周发病时间规律与血压周节律密切相关,血压高峰日的发现对预防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