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之间的关系复杂多样,通过影响免疫、内分泌功能、内膜容受性、盆腔解剖结构和内环境等降低或损害生育功能。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患者的治疗目的为减少或去除异位病灶、提高生育力,其治疗方法有期待疗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手术合并药物治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等,治疗的关键在于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症状、年龄、病变严重程度和生育要求,同时基于循证医学的证据,选择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对于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可以进行期待治疗或药物治疗,半年后仍未妊娠,则应采取夫精人工授精(AIH)或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COH)等其它治疗措施;对于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以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恢复盆腔解剖结构、去除异位病灶、改善盆腔内环境等,若治疗后一段时间仍未妊娠,可考虑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严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或直接行IVF-ET。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究前列腺素E2(PGE2)对大鼠巨噬细胞株NR8383细胞合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调控作用以及对人脐静 脉内皮细胞(HUVEC)趋化成管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0.1 nmol/L PGE2、1 nmol/L PGE2、1 nmol/L PGE2+10 nmol/L EP2受体抑 制剂AH6809+10 nmol/L EP4受体抑制剂AH23848 处理的NR8383 细胞作为各实验组,选择未经PGE2以及其特异性受体抑制 剂处理的NR8383 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 和qPCR方法检测各组NR8383细胞内VEGF蛋白以及mRNA的表达水 平;收集以上各处理组的细胞培养上清液分别刺激HUVECs,运用TRANSWELL 小室、Matrigel 胶细胞成管实验等实验方法, 观察PGE2调控巨噬细胞对HUVEC 迁移效应和成管能力的影响。结果随着NR8383 细胞培养液中加入PGE2浓度增高,其 VEGF蛋白表达和VEGF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0.1 nmol/L、1 nmol/L PGE2处理过的NR8383细胞培养上清液 可以显著增加HUVEC细胞形成的小管面积,形成小管面积随着PGE2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HUVECs的迁移运动也 随着PGE2处理浓度的升高不同程度的增强,HUVECs趋化的数量显著升高(P<0.05);研究发现PGE2特异性的EP2/EP4 受体拮 抗剂AH6809/AH23848,可以显著抑制PGE2 增强NR8383 细胞内VEGF mRNAs 表达的作用并且也显著抑制PGE2 增强 NR8383细胞促进HUVECs成管和趋化能力的效应(P<0.05)。结论PGE2可以通过作用NR8383细胞表面对应的EP2/EP4受体 调控VEGF的合成,促进HUVEC趋化和成管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胚胎解冻移植(FET)对卵巢正常反应人群首次促排周期累积活产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接受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的不孕症患者。纳入年龄20~39岁、卵巢储备功能正常及首次促排周期的患者,排除捐卵周期、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多囊卵巢综合征及首次促排周期后未行胚胎移植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FET对IVF/ICSI助孕的累积活产率和流产率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患者1 141例,包括377个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及764个FET周期。FET周期患者平均年龄为(29.85±3.68)岁,平均BMI为(22.06±2.81)kg/m2,平均促排天数为(11.28±2.16)d,平均促性腺激素使用量为(1 862.04±863.21)U、平均获卵数为(15.14±5.45)个。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和FET周期的累积活产率与流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8.44%(258/377)vs 66.10%(505/764),P=0.430;5.31%(20/377)vs 8.38%(64/764),P=0.06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新鲜胚胎移植相比,FET未改善IVF/ICSI助孕的累积活产率([OR=0.99,95% CI 0.73~1.34,P=0.936),有增加IVF/ICSI助孕流产率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OR=1.57,95% CI 0.87~2.82,P=0.130)。结论 FET未能改善IVF/ICSI助孕的累积活产率,但有增加IVF/ICSI助孕流产率的趋势。建议医师和患者应慎重做出全胚冷冻的临床决策,仅在非常必要时,如有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高风险因素、需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或参与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情况下可采用全胚冷冻的移植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报道1例临床少见的妊娠合并膈疝病例的临床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复习,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特点及治疗时机,为妊娠合并膈疝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1例26岁经产妇妊娠合并膈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在PubMed、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中,以“妊娠”“膈疝”和“diaphragmatic hernia & pregnancy”为关键词,检索到196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报道的妊娠合并膈疝患者计60例。结合本例诊治过程,分析患者发病年龄、发病时孕周、主要临床症状、膈疝发生部位、疝出器官、修补时机及母婴预后等临床特征。结果 61例妊娠合并膈疝患者发病年龄20~38岁,平均27.5岁;发病时孕周为20~39周,平均32.4周。61例患者中,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42例(68.9%)、呕吐38例(62.3%)、呼吸困难35例(57.4%)、胸痛19例(31.1%)。72.1%(44/61)的患者膈疝发生部位位于左侧,疝出器官以结肠(68.9%,42/61)和胃(63.9%,39/61)居多。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与孕周,41.0%(25/61)选择在产前及产时修补,37.7%(23/61)选择于产后修补。母婴病死率分别为13.1%(8/61)和16.4%(10/61)。结论 妊娠合并膈疝的发病时间集中于孕中晚期,其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孕周决定修补和分娩时机。若不能及时诊断与处理,母婴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谢多  张颖  张琬琳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1):1925-1929
肠道菌群的形成和增殖始于出生,其组成的改变主要取决于遗传、营养和环境因素。人体肠道内定植着千余种细菌,有高度的多样化。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和培养组学的发展,使得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地探索微生物群的组成及其功能,肠道菌群与人体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蓬勃开展。肠道菌群在人体的生理、代谢、营养和免疫功能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与宿主之间的微妙平衡影响不同疾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肠道菌群改变与女性生殖疾病的关联。从动物模型研究到人体研究,目前已有多项研究结果表明肠道菌群整体多样性的改变、特定细菌丰度的变化以及菌群比例的失衡与女性生殖疾病密切相关,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妊娠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但目前对其机制的研究还很有限。以特定肠道菌群或其代谢物为靶点,在女性生殖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已初步展露效果。未来需要进一步地开展机制研究明确肠道菌群与女性生殖相关疾病的因果关系,以及设计更为严谨的临床试验明确有效治疗的标准,为肠道菌群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更多依据。本文拟对肠道菌群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复发性流产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象思维源于《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创性思维,是中医学思维方法的核心。充分认识运用象思维,能更加深刻地领悟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和形神一体的思想,以自然界有形可见之物探讨人体,从整体性、周期性等多个角度为临证对月经生理、月经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临证诊断治疗、选方用药提供思路与指导。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小鼠子宫内膜巨噬细胞(macrophages, Mφ)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胚胎着床过 程中的作用。方法取第3.5(雌鼠交配后次日晨阴道见栓为第0.5)孕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E)、对照组(C)和空白组 (B)。E组向左侧宫腔内注射消除巨噬细胞的药物:氯膦酸二钠脂质体(clodronate liposomes, CL),右侧注射磷酸缓冲盐脂质体 (PBS liposomes, PL);C组向双侧宫腔内注射PL;B组向双侧宫腔内注射等体积灭菌PBS溶液。注射后48 h,获取第5.5小鼠子 宫和卵巢,统计各单侧子宫的胚胎着床数。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子宫内膜、卵巢内Mφ数量,并观察着床位点和非着床位点 VEGFA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子宫F4/80+CD11b+Mφ相对百分比,观察注射CL对子宫Mφ的选择性抑制作用。结 果流式细胞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均显示,E组左侧子宫注射氯膦酸二钠脂质体后,与E组右侧和C、B组比较,局部巨噬细胞 被显著抑制(P<0.05),抑制率达74%。各组卵巢Mφ数量间则未见明显差异。E组左侧子宫的胚胎着床部位宫腔未闭合,平均 胚胎着床数为2.20±1.81个,显著低于E组右侧5.10±1.91个(P<0.05)。在着床位点,伴随子宫Mφ受到抑制,子宫内膜的VEGFA 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子宫内膜中的Mφ为胚胎着床所必需,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VEGFA的表达,影响宫内膜 容受性及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