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消化系统疾病,已经逐渐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成为临床上难治性疾病之一。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此疾病时不断发挥其优势,得到较好的临床反馈,有望突破治疗瓶颈。中医诊治疾病的两大特征就是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其中“辨”是中医诊断的基本过程,也是中医临床思维的灵魂。“五辨”,即包括辨病、辨症、辨证、辨人、辨机。将“五辨”诊断思维灵活运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防治中,有助于溃疡性结肠炎内在机制的掌握、发展趋势的判断、特定阶段病理状态的识别、变化规律的把握和矛盾主次的剖析,进而在传统诊治的基础上提供更加有效的理论基础和思路,最终使临床疗效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属中医学“胁痛”“肝癖”等范畴。玄府理论为中医理论的基础,玄府以通为用,贵开忌合,玄府闭合是致气血津液运行障碍、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NAFLD致病之根本为“肝玄府”郁闭,而柴胡舒肝散具有“疏、柔、健”之功效,即行气疏肝以开玄府、养血柔肝以补玄府、益气健脾以舒玄府,符合玄府以通为用的治疗特点,故临床收效良好。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NLRP3炎症小体及IL-27表达的调控作用,探讨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和穴位埋线组,每组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葡聚糖硫酸钠 (DSS) 法制备UC大鼠模型。药物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SASP)连续灌胃14 d,穴位埋线组给予穴位简易埋线,每7 d 干预1次,共3次。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况,记录疾病活动度指数(DAI)、黏膜损伤指数(CMDI)和结肠长度变化;HE 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改变;ELISA测定大鼠血清IL-18、IL-1β、IFN-γ、IL-27炎性因子水平;Western-blot及RT-PCR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NLRP3、caspase-1及IL-27的蛋白和mRNA表达。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穴位埋线治疗可有效改善 UC大鼠一般状况,降低DAI和CMDI评分,增加大鼠结肠长度,并减轻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同时降低了大鼠血清中IL-18、IL-1β、IFN-γ水平,升高IL-27的水平(P<0.05);下调结肠组织中NLRP3、 caspase-1的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了IL-27的表达(P<0.05)。 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对DSS所诱导的UC大鼠模型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IL-27的表达,抑制NLRP3炎症小体通路激活及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减轻UC肠黏膜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