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2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米利酮是非洋地黄,非儿茶酚胺类强心药,具有明显的正性肌力和扩血管作用。国外用于治疗难治性心衰及洋地黄中毒的心衰病人。本文用豚鼠乳头肌及主动脉条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合成与进口米利酮的正性肌力作用效价相同,对抗去甲肾上腺素缩血管的作用也等同。  相似文献   
2.
脏器微循环的研究对我们全面了解脏器的结构、功能、代谢和病理变化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脏器微循环的研究,特别是活体观察方面目前仍未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原因有:(1)有些脏器位于机体的深部,难以暴露。(2)脏器的不断运动使观察部位不好固定。(3)实质器官组织密度大,不能透光,使用落射光照明只能观察到被膜或脏器表面的微循  相似文献   
3.
山茛菪碱(654-2)有对抗血小板的聚集作用。本工作的目的在于探讨654-2其抑制作用的机理。 分离兔PRP,分别记录体外血小板自发聚集、ADP诱导聚集,以及加内毒素及654-2后的不同聚集曲线。把PRP分别与内毒素(0.4mg/ml),654-2 (0.5mg/ml)、654—2 内毒素和心得舒 654-2一起温育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小板内CAMP含量。 结果如下:1.小剂量654-2(3-10μg/  相似文献   
4.
缺氧时红细胞变形性变化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但缺氧后红细胞变形性变化机制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按薜全福报告的方法复制常压间断缺氧大鼠模型。除测定红细胞滤速(EFR)、膜流动性,红细胞形态(扫描电镜)、Hct、MCV、MCHC外,还测定了Pap Pvp等指标。结果表明:缺氧1、3、5周大鼠Pap、Rvp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均P<0.001),同时右心室重/左心室 室间隔重(R/L S)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自制常压缺氧舱复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分别缺氧1、2及4周。结果表明缺氧1周大鼠Pap、Rvp即明显升高,2周时达高峰并持续高水平,同时大鼠右心重量明显增加。用放射配基结合法观察了缺氧大鼠肺组织β、β_2及α_2受体的动态变化,发现缺氧1周β受体数目略升高,2及4周明显下降,β_2受体与β受体变化规律一致,β_2/β、β_2/β_1比例明显降低,说明缺氧时β受体的下降主要是  相似文献   
6.
蔡英年等研究表明模拟5000米高原低压缺氧后“缺氧敏感”大鼠(Hilltop SD,简称HT)的肺动脉压比一般大鼠(Wistar简称W)升高更明显。本文用~3H DHA(~3H-dihydroaprenolol)研究HT及W鼠肺组织与  相似文献   
7.
我室以往工作表明间断常压缺氧2及4周大鼠肺β受体减少,α_1受体增加。本文在此基础上研究常压缺氧后大鼠肺肾上腺素能受体亚型的变化。大鼠置常压缺氧舱内(O_2=10%)间断缺氧(6小时/天,6天/周)。  相似文献   
8.
本文观察常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对大鼠肺组织β和α_1受体的影响。动物分为对照组、缺氧1天和1、2、4周共5组,以观察不同缺氧时间大鼠肺β和α_1受体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缺氧1天组大鼠肺β受体从对照组的299.7±23.4((?)±SD,下同)减少到234.4±73.9fmol/mg蛋白(P<0.05);缺氧1周时增至332.2±21.7(P<0.05);缺氧2、4周再次减少,分别为263.7±39.0,247.4±34.8(均P<0.05),β受体表现为减少、增加、再减少这样一种动态的变化。缺氧时α_1受体的变化与β受体不同。缺氧1天时α_1受体从对照组161.0±49.8增至277.2±24.2fmol/mg蛋白(P<0.01),缺氧1、2周分别为185.0±24.5,167.1±23.6,略高于正常对照组。缺氧4周时明显增加,为246.2±41.4(P<0.01)。α_1受体在缺氧时似乎都倾向于增加的趋势。无论是肺β还是α_1受体,缺氧前后亲和力(Kd)均无明显变化。β受体兴奋使肺血管舒张,α_1受体兴奋使肺血管收缩。缺氧时β受体的减少和α_1受体的增加都能促进肺血管的收缩,故这一变化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CoCl_2造成单纯红细胞增多及常压肺泡缺氧引起红细胞增多,分别研究这两种不同模型,肺动脉高压发生情况与血液流变学改变,并观察不同药物的作用。用CoCl_2腹腔注射(10mg/kg,1次/天,6天/周,持续35天)制作单纯红细胞增多模型。用本室建立的方法,将大鼠置氧浓度为10%±0.5%的常压缺氧舱内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微循环显微也视录象技术,研究内毒素休克大鼠在休克不同时期肠系膜微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NA)反应性的变化。发现局部滴用由低至高浓度NA使微血管口径呈剂量依赖性缩小,对照组在相当于休克相应时间三次观察收缩反应曲线无明显差异(P>0.05),而休克早期微血管对NA的缩血管反应明显,晚期收缩反应减弱(均P<0.01);同时,休克早期浓度—反应曲线右移,EC_(50)减小,反应阈值降低;休克晚期浓度—反应曲线左移,EC_(50)增大,反应阈值增高;但对照组三次观察无明显变化。提示内毒素休克早期微血管对NA的反应性增高,晚期反应性降低,一、二级细动脉的变化尤为显著。可能是休克早期的代偿与晚期的失代偿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