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本文用中药抗氟一号治疗地方性氟病33例,经与对照组32例比较观察,结果:中药组一般临床症状和缓解颈、腰、骨关节疼痛率为97%和94%以上,优于对照组;中药组握力明显提高,用药前后对比差别非常显著(P<0.005),同时尿氟排出量也显著增加,用药前后对比差别显著(P<0.05),而对照组均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笔者在预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同时,侧重观察了中医辨证分型,并对气虚血瘀有症无病患者进行了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Ⅳ因子(PF4)、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a)水平、TXB2/6-keto—PGF1a比值及血液流变性、超声定量脑血流量方面等进行了检测分析,从中发现了一些规律。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脉时差,是衡量血管老化的一个重要客观指标。一般认为,动脉硬化时脉搏传导速度加快。描记心脉时差是人体血管老化度的非侵入性检查技术之一,操作简单,切实可行。然而,国内在这方面的资料尚少。为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素(PG)是在各组织器官中,由必需脂肪酸生成的生物活性物质。它在维持机体机能活动和内环境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有关中医辨证与PG变化关系曾有报导。然而,有些患者经现代医学检查并未发现明显器质性变化,而经中医辨证确有虚证,有关此类患者血浆PG的变化报导不多。我们曾以中、西医两诊法合参的方  相似文献   
5.
青紫舌是诊断血瘀证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对舌质的变化在临床上的诊断价值通过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功能、微循环等方面研究表明:青紫舌与血瘀证及血栓栓塞性等疾病关系密切,为了使中医理论更加客观化,笔者深入开展了青紫舌患者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Ⅳ因子(PF4)、脑血流量、红细胞变形性改变的临床实验研究。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480例缺血性脑中风先兆中医辨证分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缺血性脑中风先兆的预测,是预防发生中风的一种积极手段。我们从84年5月份开始,经过两年多时间,完成了对缺血性脑中风先兆预测的研究工作,把中西医检查完整的480例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超声定量脑血流量等指标结果进行了分析,从中找出了一些规律,并为今后的中药防治工作,提供了客观的理论根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