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患者男,46岁,以“直肠癌”于2003年3月3日收入我院治疗。自述1年半前,无任何诱因,出现阵发性腹痛,于排便、排气后好转,伴有大便不成形和黏液血便。近半年来,上述症状加重,每于腹痛时,左下腹出现“包块”,而于排便、排气后“包块”消失,便频,每日十余次,为暗红色黏液血便,量约100g,伴有明显消瘦乏力。2年前,曾出现一次不明原因发热,体温高达40℃,经某医院检查,怀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但狼疮(LE)细胞阴性,未能明确诊断,5d后体温恢复正常,未行特殊治疗。入院检查,体温37.7℃,脉搏72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90/60mm Hg(1mm Hg=0.133kPa),…  相似文献   
2.
痔上黏膜环型切除钉合术(PPH),为意大利学者Longo 1998年首次报道,2000年国内开始引进这一治疗技术,目前这一技术在国内已经普及,但是随着临床病例的增加,许多前期没有发现的并发症也出现得越来越多,在此我们结合病例报告对PPH术后出现直肠前壁脓肿和直肠后壁憩室少见并发症讲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采用乌拉地尔复合荚托洛尔预防全身麻醉中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刈笔行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0年12月456例全身麻醉中气管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8例患苦采用常规全麻,观察组22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乌拉地尔复合荚托洛尔预防应激反应,对两组MAP、HR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全身麻醉前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尢明显差异,麻醉羼导后1、3、5min对照组MAP和HR变化明显,而观察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羞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气符捕管对机体有较强的刺激.可导致强烈的应激反应,采用乌拉地尔复合美托洛尔可有效预防全身麻醉中气管插管应激反虚,建议住临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肛周Paget病1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患者 ,男 5 3岁。因肛门周围红肿、瘙痒两年半入院。患者两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门右旁红肿瘙痒 ,肛周分泌物及肛周不洁 ,就诊于当地医院 ,诊断肛周湿疹 ,给予治疗 ,但是症状没有缓解。半年后曾经为此进行肛门手术一次 ,未做病理检查。患者两年多来一直求治于当地的几乎所有的医院 ,都按照肛周湿疹治疗。两年多来病情发展缓慢 ,红肿范围逐渐扩大 ,近两个月症状加重 ,而且在红肿区出现赘生物。检查 :肛门周围环状病变区 ,左侧最远距肛缘 7cm,右侧最远距肛缘 5 cm。病变区可见皮肤明显红肿 ,略高于周围皮肤 ,有白色分泌物 ,可见有不均匀和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直肠癌低位保肛手术治疗临床体会.方法 选取10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治疗组采用低位保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排便情况.结果 治疗组中分别出现了1例吻合口瘘患者,1例吻合口狭窄患者,1例早期肠梗阻患者,没有出现感染症状,术后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大小为6.00%,对照组的术后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大小为24.00%,术后还出现了3例感染患者,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低位保肛手术治疗后,可以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保证手术过程更加安全、高效,对于术后预后处理也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Ⅰ期乳腺癌腋淋巴结微小转移与nm23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Ⅰ期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结微小转移及其与nm23表达的关系。方法:对52例Ⅰ期乳腺癌患者的原发癌灶及常规病理学检查未发现癌转移的832枚腋淋巴结,用抗上皮细胞膜(EMA)及nm23-H1单克隆体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被检病例的23%(12/52),淋巴结的4%(34/832)存在淋巴结内癌的微小转移;淋巴结微小转移癌在高分比12%(4/32)及低分化40%(8/20)癌组中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51%(27/52)乳腺癌组织中nm23为阳性表达,nm23阳性表达率在淋巴结微小转移癌组为25%(3/12),在非转移组为60%(24/40),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以单克隆抗(单抗)EMA为探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发现常规病理学检查难以确认的Ⅰ期乳腺癌患者的腋淋巴结微小转移。nm23表达下降在乳腺癌转移早期阶段即可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 circUBE2D2 对结直肠癌 SW620 细胞增殖、 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收集 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5 月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 45 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 其相应癌旁组织标本, 采用 qRT-PCR 法检测 circUBE2D2、 miR-376a-3p 的表达量; 以人结直肠癌细胞 SW620 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 si-NC 组、 si-circUBE2D2 组、 miR-NC 组、 miR-376a-3p 组、 si-circUBE2D2 + anti-miR-NC 组和 si-circUBE2D2 + anti-miR-376a-3p 组; CCK-8 法、 平板克隆形成实验、 划痕实验与 Transwell 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 克隆形成、 迁移及侵袭; 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 miR-376a-3p 过表达对野 生型载体 WT-circUBE2D2 的荧光素酶活性; Western 印迹法检测上皮型钙黏蛋白 (E-cadherin)、 神经型钙 黏蛋白 (N-cadherin) 蛋白表达量。 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 结直肠癌组织中 circUBE2D2 的表达量升高 (P< 0. 05), miR-376a-3p 的表达量降低 (P< 0. 05); 与 si-NC 组比较, si-circUBE2D2 组细胞活力、 划痕愈 合率和 N-cadherin 蛋白水平降低 (P< 0. 05), 细胞克隆形成数和侵袭细胞数减少 (P< 0. 05), E-cadherin 蛋 白水平升高 (P< 0. 05); 与 miR-NC 组比较, miR-376a-3p 组细胞活力、 划痕愈合率和 N-cadherin 蛋白水平 降低 (P< 0. 05), 细胞克隆形成数和侵袭细胞数减少 (P< 0. 05), E-cadherin 蛋白水平升高 (P< 0. 05); miR-376a-3p 过表达可抑制野生型载体 WT-circUBE2D2 的荧光素酶活性 (P< 0. 05); 与 si-circUBE2D2 + anti-miR-NC 组比较, si-circUBE2D2 + anti-miR-376a-3p 组细胞活力、 划痕愈合率和 N-cadherin 蛋白水平升高 (P< 0. 05), 细胞克隆形成数和侵袭细胞数增多 (P< 0. 05), E-cadherin 蛋白水平降低 (P< 0. 05)。 结论 干扰 circUBE2D2 表达可通过靶向调控 miR-376a-3p 表达而降低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克隆形成、 迁移及侵袭 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采用乌拉地尔复合美托洛尔预防全身麻醉中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0年12月456例全身麻醉中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8例患者采用常规全麻,观察组22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乌拉地尔复合美托洛尔预防应激反应,对两组MAP、HR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全身麻醉前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无明显差异,麻醉诱导后1、3、5 min对照组MAP和HR变化明显,而观察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下气管插管对机体有较强的刺激,可导致强烈的应激反应,采用乌拉地尔复合美托洛尔可有效预防全身麻醉中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120例剖宫产术后疼痛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行舒芬太尼麻醉,B组患者行右美托咪啶注射麻醉,C组患者行右美托咪啶和舒芬太尼联合麻醉,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经过自控静脉镇痛治疗,三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均有所改善,其中,C组患者的阵痛满意度、血清皮质醇浓度和恶露排出量等均显著优于其他两组患者,三组患者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右美托咪啶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