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眼科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作者报告12例12眼的手术结果。11眼曾进行过多次手术,1眼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未傲过手术),所有病例均用过可耐受的最大剂量的药物治疗,眼压不能控制。随访期限为1.25~3.75个月。 Mendez青光眼引流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单纤维线制成。它的两个小拌位于一个平面,一个大袢及由小袢伸展出的两端位于另一平面,两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手术前一半为常规小梁切除术,经小梁切除口将Mendez引流装置的两个小袢,小心地插入前房,使其位于前房角。大袢  相似文献   
2.
自1981年10月至1982年3月,本院对房角全部或大部粘连的闭角型青光眼病人30例(38眼)实行了小梁睫状体造口术。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手术方法麻醉与抗青光眼手术相同,在角膜缘上方8—10mm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图1),或做以穹隆部为基底的近角膜缘切口的结膜瓣。再以角膜缘为基底做高6 mm,宽5 mm厚度1/2—2/3板层巩膜瓣。巩膜瓣两角做两针予置缝线(图2),以底层巩膜床表面排出管出血点为切口后界,平行  相似文献   
3.
内眦部眼睑裂伤常伴有泪小管断裂,尤以下泪小管断裂为名见,当修复眼睑裂伤时,应施行泪小管吻合术,否则将造成永久性流泪,给患者带来终身流泪的痛苦。自Ruapp(1881)首先报导泪小管吻合术以来相继有很多报导。自1972年至今年共对7例眼睑裂伤合并泪小管断裂者,施行了泪小管吻合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血管生成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抗血管生成肿瘤治疗逐渐成为一种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因其在血管生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治疗靶点。多种以VEGF及其通路为靶点的药物已经在临床中广泛用于结肠癌、非小细胞肺癌、晚期肾癌、肝癌、乳腺癌的治疗。高血压是VEGF抑制剂最常见的心血管副作用,但其引起高血压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与之相关的有内皮功能紊乱、NO释放减少、微血管网稀疏、内皮素-1水平的上调等。本文着重讨论VEGF作为抗血管生成靶点的肿瘤治疗作用、VEGF抑制剂引起高血压的分子机制以及此类药物引起高血压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消癌解毒方对晚期肿瘤恶液质患者生活质量及外周血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60例晚期恶性肿瘤恶液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最佳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消癌解毒方,2组疗程均为42 d。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Karnofsky(卡氏,KPS)功能状态评分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以及治疗前与治疗第14、28、42天外周血IL-6、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KPS功能状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KPS功能状态评分提高稳定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P<0.01)。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纳差、乏力、水肿、气短、腹胀单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纳差、乏力、腹胀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第28、42天外周血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在最佳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消癌解毒方可明显提高晚期肿瘤恶液质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中医证候情况,并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房水由前房到输林氏管排流的细微机制,排出阻力的主要部位仍未确定。为阐明开角型青光眼的病理机制,各国学者对眼排出系统的组织研究作了大量的工作。作者近来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  相似文献   
7.
对低眼压性青光眼早期诊断是比较困难的,而传统的激发试验方法又不易把本病和其它开角型青光眼区分。因此,作者设计一种使眼眶产生负压的激发试验法,以期有助于对低眼压性青光眼的早期诊断。仪器和方法:用一个特制水下面罩,把眼眶封闭起来,使眶内连续产生低压状态(-50mmHg)5分钟或5分钟以上。水下面罩连接一个可供使用者调节低压数值及持续时间的机器,当把罩放在眼眶并使眼眶低压状态达到一定程度时,眼球壁乃膨胀,眼压下降。把面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青光眼小梁网及Barkan''''s膜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青光眼的分类学目前尚无统一观点。一般分为婴幼儿型、青少年型和青光眼合并先天异常者三型。作者最近用外路小梁切开术兼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青少年型7例8眼,为研究先天性青光眼房角外壁、小梁和输林氏管的结构,将手术切除的小梁及巩膜排出区组织标本做了扫描电镜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梁切除术后,如不用降压药物,而眼压稳定在20mmHg以下,则病人视野可不致继续受损。若术后眼压升高超过20mmHg,将有损视功能。有些病例需辅助药物治疗,或再次手术。术后眼压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滤泡的瘢痕化和手术滤过口闭塞。为使小梁切除术后形成良好的滤过泡和滤过口开放,作者在手术滤过道区充填透明质酸钠(Healon),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5岁.因骑摩托车摔伤头部、左眼视物不清1d于2010年6月30日就诊.外院头部CT扫描检查未见异常.人院时全身状态良好,头部左侧枕部见已缝合的约3 cm创口.心电图、胸透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0.06;眼压:右眼14 mm Hg(1 mm Hg=0.133kPa),左眼16 mm Hg.右眼眼前节及眼底正常,左眼眼前节正常,视盘边界清、色淡红,视网膜动脉细、静脉纡曲扩张,后极部绕视盘沿血管走形区见大量棉绒斑及少量斑点状视网膜出血,黄斑水肿,中心凹反光消失(图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