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6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生物物种的变异是大千世界上普遍存在的规律。早在九百余年前,我国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就认识到“物无不变,变无不通,此天理之自然也”。当然,微生界中的病毒也概莫能外。肝炎病毒的变异近些年来已引起医学家们的重视。在对病毒性肝炎进行多年的科研及临床工作中发现:为什么同一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却引起截然不同的后果呢?有的呈自限性过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对肝炎病毒的本质,即病毒性肝炎病原学的研究只在近半个世纪以来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要归功于高精尖的分子生物学及生物遗传工程向医学领域的大量渗透和日益快速的科技信息的交流。1943年,肝炎分为传染性肝炎和血清性肝炎;1963年,布隆伯发现了  相似文献   
3.
近几十年来,中医肝病专家通过不断的理论探索和临床验证,在治疗慢性乙肝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笔者诊治慢性乙肝40余年,从中悟出了治疗的点滴经验。诊治过程中,除参考肝功、乙肝病毒DNA(乙肝病毒感染标识的检查)、B超及患者相关的症状体征外,用12个字概括之,即:重舌质,精辨证,调心态,善调养。  相似文献   
4.
去年年底,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公布的一个报告指出,危害儿童健康与生命的最大杀手是5种常见的传染病:麻疹、感染性腹泻、百日咳、新生儿破伤风和肺炎。每年有800多万儿童因此而夭折。其中麻疹为110万,腹泻为290万,百日咳为40万,破伤风为60万,肺炎为310万。而在十余年前,这5种传染病致死人数曾高达1160万。病死率的显著下降主要归功于各国妇幼保健工作的卓有成效;免疫接种复盖率大幅度提高;科学、有效疗法的大力推广等。但要进一步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世界上具有很高医学权威的美国医学会(U.S.I.M)不久前发表了一份长达294页的报告,告诫人们:类似1918—1919年全球死亡2000万人流感大流行的传染病大流行有可能重演!该会在报告中分析认为:新的传染病原体不断被发现,耐药微生物日益增多泛滥,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卫生防疫系统不同程度地削弱了对传染病的防治能力是主要原因。新发现的各种病原体造成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现实危害已屡屡出现,现仅列举一二以说明之:  相似文献   
6.
7.
流感杆菌是流行性感冒杆菌的简称,在细菌学分类中属于嗜血杆菌属。因为它在人工培养基中必须加有新鲜血液,故有嗜血之称。本菌为革兰染色阴性短杆菌,分为a、b、e、d、e、f6个血清型,b型菌株致病力最强,也是引起脑膜炎和其他感染的主要菌株。  相似文献   
8.
9.
世界卫生组织与世界家庭医师组织(国际上拥有最多会员的医学专业组织)已对家庭医师在改善世界医疗卫生状况中所处的关键位置取得了历史性的共识。在其1995年6月共同批准的合作性文件中指出“卫生保健系统,医疗职业、医学院校和相应的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以满足人民的需要。”“家庭医师在医疗保健系统中,应在质量保证、成本效益和公平等方面起到中心作用”。文件已分发到187个国家的卫生行政部门领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是一种人们很熟悉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疾患,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其病理变化是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化及细胞结节状再生,三者盘根错节,反复交替,逐渐致使肝脏体积缩小,质地变硬,表面呈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故称肝硬化。由于上述病理变化致肝脏正常小叶结构受破坏,血液循环被改建,因而产生一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