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6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肺动脉高压(PH)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均为2003-06-2005-02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集病例,以健康者30名为对照组(A组),以肺动脉压正常和并发PH的左向右分流的CHD患儿各30例为观察组(B组、C组).以高效液相色谱法、硝酸还原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清精氨酸(L-Arg)、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1)的浓度.结果 血清L-Arg浓度对照组(A组)为(72.00±18.01)nmol/mL,肺动脉压正常的患儿(B组)为(30.74±8.97)nmol/mL,伴PH的患儿(C组)为(23.51±12.37)nmol/mL.血清NO浓度A组为(76.10±17.10)nmol/mL,B组(90.55±26.57)nmol/mL,C组(60.05±17.60)nmol/mL.血浆ET-1浓度A组(50.82±7.58)pg/mL,B组(64.90±16.28)pg/mL,C组(69.64±10.66)pg/mL.结论 血清NO浓度和血浆ET-1浓度及其之间的平衡关系共同影响PH的形成及其程度.血浆ET-1浓度的升高是肺动脉压升高的直接因素,血清NO浓度的降低是间接因素,而血清NO浓度降低是由血清L-Arg浓度的降低引起.  相似文献   
2.
本院自1998年3月~1999年4月应用心阻抗图对黄茂注射液治疗62例冠心病并收缩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监测,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按1980年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及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方法(l一IV级),选择住院冠心病并收缩功能不全的患者12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其中男43例,女19例;年龄45~74岁,平均(59.0±15.0)岁;心功能分级:Ⅱ级24例,Ⅲ级36例,Ⅳ级2例。对照组58例,其中男41例,女17例;年龄46~75岁,平均(60.5±14.5)岁;心功能分级:Ⅱ级20例,Ⅲ级35例,Ⅳ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肺动脉高压(PH)形成的影响因素。 方法研究对象均为2003 06—2005 02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集病例,以健康者30名为对照组(A组),以肺动脉压正常和并发PH的左向右分流的CHD患儿各30例为观察组(B组、C组)。以高效液相色谱法、硝酸还原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清精氨酸(L Arg)、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 1)的浓度。 结果血清L Arg浓度:对照组(A组)为(72.00±18.01)nmol/mL,肺动脉压正常的患儿(B组)为(30.74±8.97)nmol/mL,伴PH的患儿(C组)为(23.51±12.37)nmol/mL。血清NO浓度:A组为(76.10±17.10)nmol/mL,B组(90.55±26.57)nmol/mL,C组(60.05±17.60)nmol/mL。血浆ET 1浓度:A组(50.82±7.58)pg/mL,B组(64.90±16.28)pg/mL,C组(69.64±10.66)pg/mL。 结论血清NO浓度和血浆ET 1浓度及其之间的平衡关系共同影响PH的形成及其程度。血浆ET 1浓度的升高是肺动脉压升高的直接因素,血清NO浓度的降低是间接因素,而血清NO浓度降低是由血清L Arg浓度的降低引起。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34岁。以发热、右下腹持续性疼痛3天,于2005年12月10日入院。入院时:血压106/70mmHg、体温37.4℃、心肺无异常、右下腹阑尾区局限性压痛、反跳痛,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拟采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麻醉中为防止血压下降,快速静脉滴入麻黄碱20mg后,病人出现持续性心前区剧痛、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口唇发绀、血压下降为78/60mmHg,听诊S1分裂、低弱。20min后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VT),室率为100次/分(图1A)。立即肌注利多卡因100rag,然后给予利多卡因静脉点滴。5min后心电图示室速消失,呈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Ⅱ、Ⅲ、aVF导联ST-T改变(图113)。15min后胸痛消失、呼吸平稳、血压回升为100/70mmHg,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为80次/分,Ⅱ、Ⅲ、小下导联ST-T改变,共历时35min。手术被迫终止,改为保守疗法治疗。2h后复查心电图: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Ⅱ、Ⅲ、小下导联ST-T改变已恢复正常(图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